很早就知道胡立根老师的名字。
没记错的话,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在《语文学习》等杂志读过胡老师的文章。当时胡老师还在湖南。
2000年我来到深圳,没想到一年后,在唐建新老师组织的南头中学语文研讨会上相遇;三年后,又在“高评委”相见,还安排在一个房间里住宿。这样,我和胡老师有了更多的交流和交往。当时,胡老师好像正在阅读王荣生教授写的关于课程理论的书,是本大部头;而我,正在兴致勃勃如火如荼地和我的学生做网络环境下的专题研究性学习。还记得当时情形——我迫不及待欣喜若狂地告诉胡老师我做的语文学习,而胡老师也放下书本在一旁静静地听,不时加上几句点评,为人谦和、客气……再后来,不知道是一个什么场合又一次见面,胡老师告诉我,他也在做这样的语文学习,而且说:“学生迷这样的语文学习,竟然到了疯狂的地步!”(注:这是原话,如记忆有误误差也很小)只可惜,我们虽同在一座城市,因工作繁杂,来往机会并不很多,很想了解和学习他的这些做法,一直未能如愿。我也曾试图过网上搜索,可能是他们发布在内部网站上一直没搜索到。
我一直关注胡老师撰写的教育教学研究的文章,如《中学语文教师的价值危机与价值重建》《中学语文教材教学价值特征简论》等。胡老师目光独具,善于发现语文教育教学中重大的现实问题并深入论述之。论证的深度和广度、逻辑与思辨等,我深深折服。
近日,读他写的《课堂阅读,呼唤回归真实》一文。胡老师指出的“试题式课堂提问”的阅读教学“说到底只是一种远离真实的现实阅读的‘伪阅读’”的观点,我深有体会也深深认同。曾几何时,我是多么迷恋自己的“精心地设计自己课堂教学提问”。走到今天的完全放弃又是多么的艰难和痛苦,而真正完全放弃之后又是多么如释负重轻松愉悦。学生是主体,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主体,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语文老师深深地思索和深刻地反省?我是永远也忘记不了初读上海已故特级教师徐振维老师上鲁迅小说《祝福》课堂实录的那种震撼的!其实,那个年代就有“真阅读”,只是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胡老师的文章告诉我们:“真实意义的阅读活动是一个由‘读者、作者、作品’三者构成的‘三边’活动的整体……而现在流行的那种在学生并没有完成与作者初步对话时的‘试题式提问’型阅读教学,把‘谁读、读谁、谁问、问谁’这四个问题全都弄颠倒了。这种教学,‘问’,是教师问而不是学生在问,问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作品。而读呢?实际上是老师在读而不是学生读;而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的读,只是被动的读,也非真正意义的读,只是在思考老师的问题,猜老师心中所想,因此,读的对象是老师,而不是作品与作者。在学生这一阅读主体和作者这一阅读客体的‘间性对话’中间,我们老师充当了什么角色?我们是横插在中间,充当了一个并不太光彩的‘第三者’。”
“第三者”,一个多么不光彩的角色!而在现实的教学当中,我们看到的大多是我们教师自觉地不自觉地充当着这样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有时候想想,这样一个问题解决起来也很简单——课堂上,阅读是你的学生在阅读,思考是你的学生在思考,表达是你的学生在表达,你忙乎什么呢?不累人吗?真是自找苦吃!
那么,教师起到什么用呢?“怎么指导学生参与对话?”胡老师说:“一个重要之点,就是反流行之道而行之,将学生置于真正的现实的阅读情境之中,变教师代作者发言问学生为指导学生问作者,也就是教学生通过作品产生疑惑并询问作者,又通过作品聆听作者的回答。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教学生自我质疑和自我答疑的过程,其中关键是教会学生质疑。”胡老师谈到的是技术指导层面;在情感态度层面,我曾说过:“我所‘需要’做的就是把他们引导到一个知识丰饶、精神丰沛的、很美好的‘芳草地’,让他主动‘吃草’,主动吸收最精华的东西。吸收困难一点的,我扶一下,推一把。至于怎么吃草,千万别管,也管不了,我只要立在一旁,表示我的‘惊喜、膜拜与感动’就够了。”
是的,作为教师,你真的不需要过多地去做什么!你千万不要不断地去“追哺”你的学生!(哈哈,日本有电影叫《追捕》,中国有老师在“追哺”)
最近一次见到胡立根老师,是在松岗中学的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我有些着凉,“衣冠不整”地和他留了一个影,有点失礼……
推荐阅读:课堂阅读,呼唤回归真实 胡立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h2dg.html
链接:
为何我的学生不做那些语文练习?(之一) 吴 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ezar.html
为何我的学生不做那些语文练习(之二) 吴 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gvms.html
真正的语文学习是不怕考试的 吴 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ctmf.html
真正的语文学习是不怕考试的(之二) 吴 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gw0i.html
只有“改变自己”才能“解放自己” 吴 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gwlu.html
只有“改变自己”才能“解放自己”(2) 吴 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h173.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