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学而篇》教学设计(1)执教:尹红艳

(2008-12-31 12:15:17)
标签:

国学

《论语》

教学

设计

分类: 工作记事-教师培训

编者按:作为今天的小学生,怎样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确实是值得我们广大的小学语文老师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深圳市宝安区黄麻布小学进行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并卓有成效。我们将陆续上传相关的课堂教学的常规设计,以引起对此关注的同行们的兴趣,大家一起来研究这一课题。随后,我们还将上传有关课堂教学的实录、反思和评价。欢迎指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熟读《论语·学而篇第一》中的四则,并能做到当堂成诵;

    3、初步了解孔子对学习、做人、修身的一些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并背诵《论语·学而篇第一》中的四则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500多年前,在我国山东省,诞生了一位我国最伟大的教师。这位教师勤奋学习,博学多能,一生致力于教育,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他的思想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甚至影响了全世界。美国曾经出版一本《名人年鉴手册》,其中所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他被排在第一位。这位伟大的教师就是孔子。(出示孔子像)

    孔子一生有弟子3000人,其中特别优秀的有72人。孔子用他自己的言行给了他的弟子们深远的影响。孔子去世后,他的这些弟子将他和弟子们的言行整理编成一本书,这本书就是《论语》(板书:《论语》,提醒注意“论”的读音),这本书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本书,学习其中的部分内容。(板书:四则)

    (二)学习第一则

    1、讲述故事:一天,孔子正在家里读书,他时而大声朗诵,时而低头思考,时而为书中的内容拍案叫好。读着读着,孔子感觉到一种快乐的情绪在自己的心中慢慢荡漾开来,于是他取出一札竹简,在其中一片上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课件出示这个句子)

    放下毛笔,他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

    “是我的朋友们来看我了吗?”他一阵欣喜,又拿起笔,在竹简上写下另一行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课件出示这个句子)

    “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管来的是谁,我都可以把我读书的心得、体会告诉他,他也可以和我谈谈他最近的收获,这不也是人生的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孔子静静地等待着,沉浸在一片幸福之中。

    可是,马蹄声并没有停下来。孔子叹了叹气,默默地在第三片竹简上写下又一行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课件出示这个句子)

    他想,我日积月累地做学问,可是有谁能够理解我呢?哪怕没有一个人理解我,我都要宽厚待人,不恼怒,不怨恨,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君子啊!

    2、(出示完整的第一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则论语。

    3、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今天学习的内容和我们平常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4、引导学生汇报。

    5、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1)朗读速度慢;(2)停顿多;(3)语气词多;(4)字数很少,但是意思很丰富。

    6、师领读,提醒学生注意读音和停顿。(板书:停顿)

    7、师再次领读,指导学生在停顿的地方画上“/ ”,并告诉学生:朗读时的停顿不是截然断开,一定要有气相连。

    8、(出示标有停顿的句子)学生齐读,注意停顿。

    9、引导学生提问,相机解释“子”、“曰”、“说”、“愠”的意思,解释“说”的读音。(板书:说——悦,说:喜悦,愠:恼怒)

    10、指导学生注意句子的语气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这三个句子中都有一个“乎”字,这其实是表示一种语气(板书:语气),请大家看看,这里的“乎”是表示一种什么语气?(问的语气)问谁?(问自己)所以朗读的时候还要读出自己问自己的语气来。

    11、师范读一遍,然后引读两遍。

    12、全班齐读两遍。

    13、全班背诵。

    (三)学习第四则

    1、(课件出示这一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请大家看看这一则论语,和刚才我们学习的一则论语有什么共同点?(都是问句,都有“乎”这个语气词)

    2、学生自由读读。

    3、指名学生读。

    4、师简单介绍曾子(曾子名叫曾参,是孔子的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提醒学生注意“省”的读音,并解释意思。(板书:省:反省)

    5、师范读,学生在书上标好停顿。

    6、(出示标有停顿的句子)学生根据标好的停顿再次齐读。

    7、全班齐读两遍。

    8、引导学生猜猜这一则的意思。

    9、师简单说说这一则的意思:曾子是一个非常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的人,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我帮别人办事有没有尽心尽力?我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守信用?老师教过的知识有没有复习?曾子的这种勤于反思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10、师生齐读一遍。

    (四)学习第二则

    1、孔子还有一位弟子,叫有子,他对于孝,对于礼,对于学,得到了孔子的真传,他曾经这么说(出示第二则: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学生自由读读。

    3、师提示“弟”、“好”、“鲜”的读音,(板书:弟——悌)解释“悌”、“好”、“鲜”的意思。(板书:好:爱好,鲜:少)

    4、学生再读。

    5、师范读,然后引导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停顿,在书上标出来。

    6、学生齐读三遍。

    7、教师简单说说这一则的意思:孝敬父母,顺从兄长,而喜欢触犯上级的人很少;不喜欢触犯上级,而喜欢造反的人还没有。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物,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有了。孝敬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做人的根本啊!

    8、自由朗读,力争背诵下来。

    9、全班试背。

    (五)学习第三则

    1、讲述故事:唐玄宗时期,有一个人名叫李林甫,在朝中担任宰相,皇帝很信任他。这个人嫉妒心很强,对有才能的人或皇帝信任的人恨之入骨,总是想办法除掉他们。他对这些人花言巧语,表面上十分和善,心里却时时在盘算着谋害他们的诡计,所以有些人即使被他谋害了都不知道。后来人们终于识破了他的假面具,都说他是一个“口蜜腹剑”的人。

    2、引入第三则:其实像李林甫这样的人,孔子早就告诉过我们(出示第三则: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自由读读。

    4、指名说说自己的理解。

    5、全班齐读三遍。

    6、全班一起背诵。

    (六)四则合诵

    1、学生按照《论语》顺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四则。

    2、分组轮读。

    3、全班齐读一遍。

    4、(出示四则论语)配乐朗诵一遍。(点击播放音乐)

    5、全班齐背。

    (七)总结

    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学习《论语》,我们可以获取很多很多知识,而且《论语》能教给我们的知识还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多。希望大家课后能继续读《论语》,背《论语》,学《论语》,让我们在《论语》的陪伴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出示这个句子,全班齐读,在朗读中结束教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