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政的利弊古今是一样的

(2008-09-17 23:24:51)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分类: 我的读史笔记

                            为政的利弊古今是一样的 

   

    做为一个领导人无疑应该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做事,尤其是身处显位的官员更应夙兴夜寐,殚精竭虑,不能尸位素餐,坐享国家的俸禄。但由于过多的考虑自身的利益,怕丢乌纱帽,实际情况往往是对上宽,对下严,这样国家怎么能治理的好呢?在汉顺帝的时候,有一位精通阴阳之学的官员郎顗,针对身居国家显位的“三公”之弊大胆上书,说:“三公的位置在上与天之台阶相应,在下与帝王同等重要,政治离开正道,则寒阴违反时节。现在身居朝廷显职的人,只知争相请托,谋求高位,享受丰厚的俸禄,却不知忧国忧民。他们整日养尊处优,无所事事,甚至佯装卧病在床,贪图安逸,可是,一旦接到封官授爵的策书,能到的皇帝的赐钱时,则会重新从病床上爬起来了。患病为何那么容易而痊愈有那么迅速呢!采取这种态度,想要消除灾难,建立太平盛世,怎么能够做到呢?现在往往是责备那些州牧和郡太守有过失,又为何不去责备举荐他们的人呢?而陛下不仅不责备举荐者,反而更加优待他们,这就滋长了他们怠慢与不负责任的劣习,而且愈演愈烈。正如俗语所说:“大网疏,小网密。”即朝廷要求三公过于宽缓,而责备州牧、郡太守,又过于严急。三公不是我的仇人,我也不是疯子在这里发疯,我所以发愤忘食,不断地恳切陈词的原因,实在是惦念朝廷,希望达到兴盛和太平。”
    针对当时为政的流弊,官员尚书令左雄也上书说:“过去宣帝认为,地方官吏经常调动,人民就不能安居乐业;任职的时间长,人民就能接受教化。对于有政绩的官吏,每每用诏书勉励,增加官秩,赏赐黄金,公卿大臣职位空缺,就按照次序录用他们。所以,地方官吏都很称职,人民安居乐业,汉代优秀的地方官吏,以那一时期最为鼎盛。而现在,一个县的县令经常更换,个人都抱着临时观点,没有长久打算,滥杀无罪小民的被认为有威严,擅长搜刮钱财的被认为贤良能干。相反,能够约束自己安定人民的被认为低劣懦弱,奉公守法被认为没有治理能力,一点小的怨恨,则处以髡钳之刑,一时的喜怒,可以酿成伏尸惨祸。把人民看作仇敌,征收苛捐杂税,比虎狼还要凶暴。朝廷派出的监察官吏,前后相继,他们和地方官吏具有同样的弊病,见到错误不检举,听到邪恶不调查。仅在驿站视察政情,要求地方官吏做出政绩,而把期限定在一年之后。赞扬地方官吏的善政,和他的品德不相符合;褒奖功绩,则没有事实根据。善于弄虚作假的获得声誉,踏实肯干的遭到诋毁。有人因罪状无法掩盖,就声称轻视富贵,弃官而去,以示清高;有人因瞧见上司的脸色不好,就立即辞职,以表示自己有先见之明。而州官不审查内情,争相延聘,反而使他们得到越级提升,比正常的升迁更为迅速了。有的人虽被弹劾缉捕,却逃亡而免罪,遇到大赦,或者行贿,便将过去的罪行,重新洗刷,朱紫同色,清浊不分。遂使奸猾之辈,到处充斥,他们不在乎被任官和被免职,任免官吏如流水一样,官职缺额动不动就数以百计。小官,部吏,由于职位卑微,俸禄不多,他们的车马衣服,都是出自人民,清廉的只要自己够用就满足了,贪婪的还要满足他的家属。于是,有巧立所谓特选、横调等名目,不断搜刮人民。送往迎来,费用浩大,损政伤民。和气未洽,灾难不消,原因都在于此。我认为,郡太守、封国相和县令、长等官吏中,恩惠和慈爱人民有明显成效者,可以就地增加官秩,不要调动;不是因父母死亡,不让离职。而不遵守法令,不尊奉王命的人,要将其禁锢终身,不许再做官,即使遇到赦令,也不把他们包括在内。对于受到弹劾,就弃官逃亡,不愿接受法办的人,将他和家属放逐到边郡,以惩戒以后的赃官。对于在乡、部直接和人民接触的官吏,都选用家世清白,有能力从政的儒生担任,见面他们应交的税赋,增加俸禄。任职一年以后,丞相和州郡官府才能征避保举。如能这样,地方官吏作威作福的路被堵塞,弄虚作假的端绪被断绝,送旧迎新的差役减少,横征暴敛的根源止息,奉职守法的官吏得以完成其教化,全国各地人民就能个得其所了。“汉顺帝为他的话大为感动。
    这些话虽然说在一千多年前,但对现在的人来说,好像就在眼前,而且不仅没有好转,似乎是更加严重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