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智慧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是汉代大儒董仲舒在其中起了大的作用,同时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作为一代大儒,古来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他有极高的智慧,对许多问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思想深邃,一针见血,充满了辩证的思想。在评论唐尧舜禹、夏桀商纣时,他说:“能做好一切小事的人,才能成就大业,能注意一切细微的人,才能功德彰明。自身积累善德,就像人的身体长高时那样,每天都在增长自己却不知道;自身积累恶行,就像灯头消耗灯油一样,自己没有察觉,这正是唐尧舜成就美名而夏桀商纣令人悲悼戒惧的原因。”在论到为官之道时,他说:“急急忙忙地追求财利,经常害怕贫困,这是平民百姓的心理状态,急急忙忙地追求仁义,经常害怕不能用仁义去感化百姓的,这才是官员应有的心境。”同时他又进一步用《易经》说:“既背负着东西又乘车,招来了强盗抢劫。”乘坐车辆,这是君子的位置;身负肩担,这是小人的事,居于君子之尊位而去做平民百姓的事,这样的人,一定会招来祸害。对于玄而又玄的“道”,他说:快乐而不淫乱,反复行善而不厌倦,这就是“道”。
董仲舒为人清廉正直,得罪了不少官员,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汉武帝时,有个叫公孙弘官员,为人圆滑,处事乖巧,每当在朝廷讨论问题时,总是详细列举陈述事情的端绪,让武帝自己抉择,不肯在朝廷之上与武帝当面争辩。此人生性好猜忌,外表宽厚而内里心机很深。凡是曾经与他不和的人,不论关系远近,虽然表面上装作友善,后来终究要予以报复。当时胶西王刘端骄横放纵,多次违犯法令,杀伤国中二千石以上官员多人。于是公孙弘推荐董仲舒伟胶西国相,想置董仲舒于死地,因“病”得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