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由勤俭败由奢
汉朝建国,承接的是秦末营造繁多而又财力匮乏的疲困社会,总是天子都不能配备四匹同样毛色的马匹拉车,将相有的只能坐牛车,平民百姓没有积蓄。天下平定以后,高祖刘邦就命令商人不许穿丝织的衣服,不许坐车,并且加重征收他们的租税,用这些办法来控制和羞辱商人。汉惠帝和高后在位时,因为天下刚刚平定,又放松了限制商人的律令,但是商人的子孙,仍然不允许做官为吏。朝廷计算官吏俸禄和官府各项费用的总额,据此向百姓征收赋税。而自天子到封君的汤沐邑,都把山川、园池、市井商业的税收作为各自费用的来源,而不向朝廷领取经费。经由陆路,水路运输到京师,提供给各官府使用的来自瑶山以东地区的粮食,每年不超过数十万石。接着是文帝、景帝先后治理国家,清静廉止,谨慎俭朴,安善天下百姓,七十多年之间,国家无事,如果不发生旱涝灾害,百姓就可以人人自给,家家足用。城乡的粮仓都装满了粮食,府库中贮存了剩余的物资,京城国库中的钱累积万万,串钱的绳子都已朽烂,无法清点数目,京城粮仓中的陈旧粟米一层覆盖一层,粮仓装满而流出仓外,只好在外面堆积着,以至于腐烂而不能食用。百姓居住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见马,在田野的马匹更是成群结队,骑母马的人要受到排斥而不能与人聚会。连把守里巷大门的人吃的是白米好肉。做官的人长期任职,可在任期内把子孙抚养成人,有的则把官名作为自己的姓。所以人人自爱而不愿触犯法律,以行义为先而避免羞辱。在这个时期,法网稀疏,百姓富足,有人便依凭钱财,骄横不法,以至于兼并土地;那些豪强之辈,在乡间作威作福,横行霸道。享有封地的宗室贵族,公、卿、大夫以及一下官员,互相比赛谁更奢侈,房屋,车辆,衣服都不顾地位名分的僭越之上,没有限度。事物发展到鼎盛就会走向衰败,这本是变化的规律。以后,汉武帝对内穷奢极侈,对外攻打夷狄各族,天下萧索,财富全都耗费完了。
针对当时王公贵族的奢靡之风,以及这种风气给国家和政权带来的危害,大历史学家班固曾分析其中的原因,班固说:过去鲁哀公曾说过这样的话:“我在深宫出生,在妇人抚育下长大,从不知道什么是忧愁,从未体验过什么是恐惧。”这话说得多么真实阿。这样的人做君主,即使他不想使国家陷入危亡的绝境,也不可能阿!所以古人把安享太平看成毒酒,把没有仁德而身居富贵之位称之为不幸。汉朝建国,直到汉至帝,各诸侯王数以百计,大多骄横荒淫丧失道德。为什么这样呢?沉溺在放纵恣肆的环境中,他们所处的地位导致他们如此。历史是一面镜子,后来的人怎能不从中吸取教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