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找到友谊的边界?

标签:
友谊朋友人际关系性情情绪心理生活社交交往休闲 |
分类: 生活与休闲 |
很多人认为,那种毫无保留、不分你我的朋友关系令人羡慕,是令人渴望的友谊。而事实上,很多友谊却因此夭折,原因就是忽略了友谊的边界。
客体关系学派心理学家克莱茵(Klein)认为,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边界。边界不清容易导致自我的界限与他人的界限混淆,从而太过紧密,侵犯到他人空间。但边界太清晰又会缺乏弹性,难以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
因此,友谊的边界与自我的边界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而自我的边界又决定了友谊的边界。婴儿的自我是通过与父母的信任培养发展起来的。信任能增加自我认同。而步入青春期后,伙伴和朋友关系则成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信任关系之一。然而这种信任却不像对父母的信任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朋友间的信任会面临更大风险,友谊的边界也因此而受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设立朋友的边界呢?
1、信任——相信友谊的积极价值。对多数人而言,友谊带来的安全感会支撑自己面对更大的社会风险。
2、预期——行为表现与心理期待之间的距离不能过大。不要对朋友做出过高期待的表示,也不要因为面子而附和别人高期待的表示。
3、距离——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期待,就要保持行为上善意的距离。
4、真实——自我的表达要真实、连贯,以便于别人期待和回应。
5、调整——友谊的边界可以是发展变化的,要勇于相互调整,修正原来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