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是一个有嫉妒心的人吗?

(2011-04-15 16:27:49)
标签:

嫉妒心

心理

情绪

性情

嫉妒

困扰

生活

人际关系

休闲

分类: 生活与休闲

你是一个有嫉妒心的人吗?
在这个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我们的嫉妒也越来越不着边际:看韩剧我们嫉妒他们的爱情;看广告我们嫉妒里面的美女,哪怕你在众人眼里已然很美;得知某明星嫁入豪门,你都会忿忿地想:凭什么?我们越来越失衡,因为,嫉妒的对象竟然是那些与我们生活毫无交集的娱乐版头条人物。

 

你也许觉得,嫉妒就是当同事中了百万大奖,大学同学升职成为你的上司,多年混在一起的单身朋友突然宣布要嫁给白马王子,此时你心中泛起一股酸酸的味道……其实嫉妒的感受还远不只此。很多时候,你的嫉妒更加有“野心”,指向的目标更加高远,而且具有相当的隐蔽性,让你不易觉察。不信就看看你是否有下面的感觉。

 

为什么会有嫉妒的心理?

 

时常感觉对自己不满意  Juli在别人眼中已经很优秀了,却很难自我满意。即使出色地完成了一个个项目,也不会显露出开心的表情。私下里她喜欢和朋友对某个女元首的穿着,某个女总裁的业绩,某个名媛的绯闻品头论足。说到自己,总认为还欠缺更高档的服装、更有型的发式、更好的机会、更有身份的朋友。对于那些经常出现在媒体头版的女人们,她关注,但也不屑。

 

对未来惶恐  Lily总会感到莫名的不安,哪怕房贷已还清,车子又上了个档次,但隐隐的危机感时常弥漫在情绪里。男友问她: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感觉踏实呢?Lily也说不上来,反正看到房屋广告中不断增长的数字,还有某某人夜掷千金的潇洒,她便无法放心地享受眼下的时光。和朋友在一起聚会,不能尽兴;周末度假,内心时不时泛起负罪感。

 

对名人的幸福报导感觉复杂  某某明星如愿得子了,某500强CEO抱得美人归,某灰姑娘和某地首富走入结婚殿堂⋯⋯每每看到这些消息,Lucy首先是兴奋,童话里面的故事也在现实中上演了;然后又幻想什么时候自己也成为那个主人公该有多好;继而发现眼下拥有的一切都没有什么价值,为目标高不可及而沮丧;最后怀疑起那些“幸福报导”的真实性和长远性。

 

喜欢看名人的窘事  Sissy是公司有名的“八卦婆”。不管哪个同事朋友提起自己的偶像,她总能翻出几条那个偶像的负面八卦来。Sissy私下最大的爱好之一就是搜寻 “人物”们的绯闻轶事,滑铁卢,走麦城什么的。她不相信有什么完美光彩的人,自己没有那么幸运,那些幸运儿自然也要承受些苦难才对。

 

对现实心不在焉  Mary的信条是,如果不是最好的,就没有价值。于是对自己拥有的工作、车子、身边的人,都抱有可有可无的“鸡肋”态度。男友说,和她在一起感觉的压力,不是来自于她要求你达到的目标,而是你无法光彩到吸引她关注到你的存在。Mary只有在看到那些顶级物品或人物时,眼神才绽放出光彩,仿佛那才是她应该享有的一切。

 

谁说我嫉妒了?

 

认识4种嫉妒情绪,让自己更有自觉。弥漫的嫉妒情绪很不容易辨别,我们可以从几方面抓住它的尾巴:

 

1 、不满:对自己的不满——觉得自己无法达到幻想目标;对社会的不满——幸运之神为什么总是降临在别人身上,是因为社会不公造成的。

 

2 、怨恨: 他人的成就导致了自己的痛苦;他人的卓越反衬了自己的无能。

 

3 、烦恼: 成功者的存在,提醒了自己做的还不够,不允许自己放松下来。

 

4 、恐惧: 只有获得那样的财富或者地位,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才有安全感。

 

男人也嫉妒

 

千万不要错误地以为,嫉妒是女人的专利。其实这种指向高远的弥散性嫉妒,在男性中更不乏其人。

愤青儿  愤世嫉俗,抨击时弊。他们总有新异的眼光,通常对社会现象有激进的看法。他们自觉是正义的化身,人们也觉得那是一种个性的表达。而看进深层心理,我们却总能找到嫉妒的影子,那种期望得到却无法达成的不甘心。

 

犀利  他们说话一针见血,不留情面。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然命中红心。这种总想撕破人“面纱”的习惯背后,也埋藏了嫉妒的引子——给美好的外表开刀,看看里面包裹了什么“货色”。

 

高深莫测  他们不轻易发表什么看法,但报之以意味深长的微笑,好像看透了什么似的。对那些大人物们,更是仿佛算准了他们的运数,露出一副“不可言说”的表情。此时,嫉妒已经被伪装成了“超然物外”。什么时候他的底线被碰触,所爆发出来的不满和愤怒,才是他真实的内心。

 

毁灭式攻击  划破高级车,给名人海报泼污,砸高档别墅的玻璃,甚至刺杀总统,这些“仇富”现象,都是嫉妒心理的极端表达方式——我达不到这么高的目标,那就攻击乃至毁灭这个目标。

 

人家有的我也要有  这是幼稚的小孩子心理,不管人家有什么,他总期望自己也同样拥有。于是他们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没有拥有的权力、财富或者人上,或者梦想有一天愿望成真,或者因为距离太远而心态不平。如果真是小孩子就单纯了,只是长大成人后,他知道也许这辈子都不可能达到目的。于是孩子般的“想要”和成人世界的“限制”也会交织成嫉妒。

 

物理反应:探究嫉妒心理

 

自我价值不足 他们在内心不认可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如若不成功便一无是处。理想和实际相差越远,就越容易妒忌那些和自己挨不上边儿的“大人物”们。因为那些人代表了遥不可及的目标,他们对之既爱又恨。反观内在,那个力量薄弱的自己无法让人接受和满意。可他们偏偏要让这个“无能”的自己,去击溃那些“没什么了不起”的人们。这样纠结的心态更加深了他们对“目标人群”的敌视。

 

 

虚幻的自我膨胀 每个人在婴孩的时候,由于母亲的悉心照料,都会产生一种错觉——我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这种“无所不能”的错觉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与世界互动的挫折,而变得趋近于现实。但也有不少人,老大不小了还“乳臭未干”。非理性、自大的烙印伴随他们很久都无法退去,反而会因为残酷的现实而愈发强烈。他们需要这种虚幻的膨胀,因为背后那个弱小的自我需要支持和满足。但结果是,真实的自我非但没有获得踏实和自信,却被嫉妒所折磨。

 

愤怒的转嫁 小时候有没有被父母拿去和人家比较过?从小比健康,长大比成绩。尤其在新闻媒体上出现的“优秀”人物们,更是父母用来作为我们成长的参照坐标。那么你除了对这些成就非凡的人们充满敬佩和想往,潜意识里也埋藏了隐隐的愤怒:你们让我的童年充满压力;让我的成年毫无成就感可言。只是这份愤怒,不仅指向那些大人物,也是指向树立标杆的父母,还有相比之下无能的自己。

 

超越权威的幻想 小孩子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长大了要怎样怎样”,父母听到的是孩子们幼稚的理想,其实孩子还在表达对权威超越的愿望。每个人在幼小的时候都有一种无力感,因为他们的衣食起居都要靠父母的供给照料,自己无法独自活在这个世界上。在他们眼中,父母是那样的高大,于是便产生了超越他们的“野心”。长大后,超越父母的愿望逐渐演化成超越其他领域权威的梦想。当梦想照进挫败的现实,一部分对权威们的崇敬也就变质成嫉妒。

 

化学反应:转化嫉妒心理

 

对付这样的嫉妒心理,心理专家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关注自己拥有的 表面上看起来,他们在追求更好的东西,实际上是放弃了自己拥有的“宝贝”。盘点一下自己的优势和成绩。每天找到一个还算优秀的“目标”人物,从工作、生活、情感、健康等各方面看到自己值得欣慰的地方。天长日久,你会发现:爱自己,不是无休止地攀登高不可及的山峰,而是欣赏眼前的一草一木。

 

打破无所不能的幻想 当我们被嫉妒抓住的时候,可以认真地对自己说:世界上总有一些事情我无法做到,其他人也一样。要知道,你想成为全能的人是好的,而你愿意承认自己无法全能却是难能可贵的。

 

重新定义成功 被嫉妒困扰的人通常把别人达到的标准,设定为自己成功的标尺和靶子,努力无望便乱枪扫射。如果没有“远程导弹”,就把靶子移动得近一些吧,哪怕先把嫉妒的目标转移到身边来也好。同事、朋友,都有很优秀的一面。至少这些朴实的闪光点,你只要努力,就有希望到达。随着你的成长和进步,再不断进行调整。总有一天你会看到,成功不是目标的达成,而是自我的超越。

 

接受现在的自己 嫉妒那些与你不沾边儿的人,通常是不愿意正视现实的自己,因为太不完美,有太多的不足。可是你知道吗?如果你不认可自己,不满意自己,即使你达到了那个梦幻目标,也很难有喜悦和满足,因为你永远找得到新的“高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