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会乐观 每天让你的思维变得更积极一点

(2011-05-23 00:32:18)
标签:

乐观

快乐

生活

心理

性情

情绪

乐观主义

享受人生

休闲

分类: 生活与休闲

学会乐观 <wbr>每天让你的思维变得更积极一点

 

如何换一种眼光看生活?积极心理学和个人发展训练提供了重建积极心态的技巧。下面我们以一天中的24小时为例,告诉你应当怎么去做。

 

哲学家阿兰早就指出:“如果悲观来自天性,乐观则需要良好的愿望。”换言之,负面的情绪和对未来的灰暗看法几乎可以说是人的本能,而乐观的态度则是努力改善自我的结果。

 

认知疗法和个人发展训练都用这样的话鼓励我们:“我不能主宰世界,但是可以主宰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哲学家米歇尔·拉克鲁瓦正是用这句话概括了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这种大脑重新编程疗法。

 

我从心理自助的书籍里选择了一些典型的练习方法,描述了一个想象中的办公室白领,在一天的每个特定时刻努力培养乐观精神。当然,本文从早上到晚上的这个过程和一日的经历纯属假设,因为要完全学会这样的思维方式,需要付出时间和勇气。这是我们梦想达到的目标......

 

让我们从早上开始吧!

 

7点钟  刚从睡梦中醒来

 

你的思绪杂乱无章。在神经生理学的睡眠专家看来,人在刚刚睡醒时最容易接受心理暗示,因此,在这个时段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良好的预期。

 

不要细数新的一天里等着你的麻烦事,想想那些愉快的事情,比如与朋友共进午餐,去健身房......不要急着起床,多给自己一点时间慢慢品尝渐渐升起的愉悦感觉。这样,你将以积极的心态开始新的一天。

 

学会乐观 <wbr>每天让你的思维变得更积极一点

 

10点钟  在办公室

 

有些棘手的问题要处理。为了克服焦虑感,请在脑海中预演即将发生的场景。

 

让自己独处一隅,闭上双眼,在想象的“屏幕”上设想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场面。想象这个场景处在一个深蓝色的小方框里,尽可能设想更多的细节。你是不是在哭泣?还是在发火?总之,对消极场面的演示有助于把原先弥漫的焦虑感具体化。然后,悄悄地告诉自己:“这不是我想要的!”这样做能使你的愿望变得清晰。然后,在脑海中把想象出来的场面和方框抹掉。休息片刻,重新想象这个场景,这一次用积极的方式。设想在一个大大的白色、亮闪闪的方框中,事情以最理想的方式发生,然后高声对自己说:“事情会这样发生!”

 

这个技巧能让我们把自己的愿望深深地烙在脑海中。

 

13点钟  午餐时间,在外面

 

你心里千头万绪,感到喘不过气来。午餐前拿出二十几分钟去散散步,哪怕只是围着楼群转一圈。

 

步伐要自信,别太快,也不要太慢。同时放松胸腔,舒缓而深沉地呼吸,使体内积聚的压力得以释放。散步时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就像你第一次来到那里一样,或者假设自己在参观博物馆或在国外游览 ......这样,平静就会渐渐占据你的身心。

 

观察树木、草坪或叶子,欣赏它们的色彩,回味四季轮回,严冬过后,春天必定会如期而至 ......万象更新这个念头让人欢欣鼓舞。

 

学会乐观 <wbr>每天让你的思维变得更积极一点

 

16点钟  赴重要的约会

 

夜晚就快来临了,忧郁浮上你的心头。想驱散忧郁是徒劳的,不如试着玩一玩“假设”的游戏。

 

假设你是幸福的,对生活心满意足。把自己想象成某个你认为是典型乐天派的人,试着扮演他,持续最少5分钟:张大嘴微笑,睁大双眼,伸展脖颈,想象你的脑袋舒舒服服地枕在气垫上;让一首你喜爱的旋律回荡在脑海里,让自己感到一身轻松 ......这时,乐观就会取代忧郁,伴随你去赴重要的工作约会。

 

其实,潜意识很多时候完全能够影响我们的生理状态。

 

18点钟  被困在拥挤的车流中

 

你非常恼火。车流一动不动。“这得堵上3个小时!孩子独自在家,晚饭也没做好!”你心里开始冒火,心跳加速。认为事情总是向最糟糕的方向发展,这是典型的悲观反应。

 

要控制这种情绪,你首先要试着设想最佳结局:“道路很快就会畅通,我能准时到家。”然后,考虑一下最好与最坏之间可能发生的情况,往往是这种情况会变成现实:“我可能会回家晚一点,不过孩子肯定会乖乖地等我回来 ......晚饭我可以简单做点。”

 

这样去看待生活,既现实又不悲观。

学会乐观 <wbr>每天让你的思维变得更积极一点
21点钟  躺在家里的沙发上

 

你又开始看见负面的自己,责怪自己一天里“什么事都没干”。为什么不去数数自己都做完了哪些事呢?

 

回想一天的经历,记下那些愉快的事,以及你觉得疲惫或者自豪的时刻。记住自己学到了哪些东西,施展了什么才华。积极心理学专家们研究了这种“感恩”心理后发现,如果以赞赏的态度看待自己,以及自己拥有的一切,就能更容易体会到生活中“圆满”的一面,而不是耿耿于怀于“空的”一面。

 

接受自己,肯定自己的成就,你就有足够的活力去迎接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