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于“诚信”的价值观

(2009-03-18 17:35:45)
标签:

诚信

价值观

文化

社会

道德

杂谈

分类: 生活与休闲

对于“诚信”的价值观

 

我有一个朋友曾经接受电视台的邀请参加一个访谈节目,大谈他经商成功之道的“诚信哲理”。他大学毕业之后一直不甘于打工,于是东借西凑了几百万元创业,虽然历经辛苦,失败了数次,但是最后还是成功打拼出来,现在已经身有近亿元身家,他曾经借下的数百万元当然早就还清了。

 

按照他的“诚信哲理”,他说他如果不努力打拼赚钱还债的话,他很对不起借钱给他的人。节目播出之后,我半开玩笑地“质疑”他:“如果你努力打拼了,但是还是失败了,并且根本就还不起钱怎么办?”他回答很利索:“那能够怎么办?结果不就是‘要钱没钱,要命有一条'吗!”他接着解释说;“其实‘诚信’那东西只是有钱人才可以玩的玩意儿,当你两手空空,你拿什么将诚信?”

 

他在做生意方面,虽然不至于像“三鹿”一般掺三聚氰胺,但是只要能够掺的东西可以为他带来利润,他绝对毫不犹豫地“掺”;至于售后服务,那简直就是在“耍人”,根本就压根谈不上那算是服务。我曾经以朋友的身份提醒过他“做人要地道一点”,但是我却被他“语重心长”地劝谕我“做人不要太实在”。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竟然可以在电视台节目中大谈“诚信”。我并不怪责我的这位朋友,因为我与这位朋友自小长大,实在太了解他了。可是真不明白,难道连媒体也搞不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诚信吗?当然,从“诚信”的狭隘意义上来说,所谓“诚信”也就是“借钱还钱”,而且他是借了如此巨额款项,最终又很“诚信”地把钱还了。在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上,我的这位朋友也算是一个十分“诚信”的人了。

 

即使是信用十分良好并且为人十分讲诚信的一个人,能够借上几百万元,其实在中国一点也不容易。而还钱相对于比借钱则容易的多,中国人还是十分讲究借钱还债的道理,而且几乎所有人人在还钱的时候还都会对于借钱方有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恩,除非是压根儿就没有钱还债,借钱做生意赚到钱之后不还钱的人,其实在中国商人之中绝对属于极少数。因此,我们判断一个人的“诚信”并不应该只是单方面停留在一个人是否还债的行为上,而是要看到一个人在整体上的“诚信”水平和手段的细节。尤其对于一个商人来说,“借钱还债”以外的诚信更加重要,比如对于产品生产的过程、产品质量的保证、对于广告真实性的态度、对于消费者的态度、产品售后服务、甚至是对于员工的待遇、福利以及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等等,其实都涉及到“诚信”与否的问题。

 

我去年被银行忽悠而办了张信用卡,主要是被银行的促销活动所吸引,据说只要刷够2000元就可以获送一套价值一千多元的厨具,我正需要那套新的厨具,于是就申请了。结果我在拿到银行卡之后第一个月就把2000元都刷了,然后就在等待那套新厨具,几个月过去之后,我至今依然无法看到那套厨具。每次打电话向银行追问,银行都很礼貌地告诉我“正在办理中,这个月底就可以收到”,结果“这个月底”一直持续了几个月至今,看来大概银行的月历和我的月历并不一样,它们的月历中的一个月的时间或者属性肯定是长得惊人,至今仍然没有到“月底”!

 

我与几个朋友谈起这件事情,竟然几个朋友都不约而同地也申请了这家银行的信用卡,其中一位朋友已经超过半年还没有拿到这套厨具,而今他早已经自己购置了相似的厨具,即使银行再送了给他,我想也没有多大用处了。

 

银行这样做,算不算是没有“诚信”呢?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趣,因为银行的行为并不涉及“借钱还债”这个中国人的“诚信”价值观,至少不少我的朋友是这样认为的,因为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司空不见怪了。如果这样就算没有“诚信”,那么几乎所有的中国商家都有可能犯上没有“诚信”之嫌了。至于银行都可以不讲“诚信”,更加是人们并不愿意相信的事情。因此人们也自然地不愿意坦然面对这件事是否是一个不讲“诚信”的事情。

 

其实,我们对于诚信这东西的误区实在太大了,因为我们总是只是停留在“借钱还债”这个价值观上,而对于因为诚信引起其它的信用行为并不重视,尤其是当一个人完全可以做到“借钱还债”这件事情上,在我们的价值观上,他已经成为了有“诚信”的人了,其它行为都可以变得“小事一遭”而已。就银行而言,银行绝对不会借钱不还的,更何况本身又有足够的实力还钱,因此又怎么会没有“诚信”呢?至于答应送给你的厨具,只是时间仍然未到而已。

 

银行当然要讲诚信,只不过关于送厨具这件事情,银行也许并不认为与“诚信”有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