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心理医生是“时髦”吗?

(2009-01-07 13:53:41)
标签:

心理

心理医生

情绪

生活

文化

休闲

分类: 生活与休闲

看心理医生是“时髦”吗?

 

如今社交场上,最让别人艳羡的话是什么?“我新买了Gucci的晚装……”“春节我和老公去马尔代夫度假……”“寒假准备带儿子去美国的迪斯尼……”No. No. No,它们时尚风雅的程度,远远比不上你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呆会儿我和我的心理医生有约。”

 

看心理医生也成为一种“时髦”,这可以说是一种“怪”。“怪”不在于看心理医生这件事情上,而是“怪”在它竟然也成为社交场上的一个“时髦”。其实,这种“怪”现象并未说明看心理医生是否该看或者不该看,而是恰恰说明了我们以往对于心理医生的陌生,而当你不再对它陌生的时候,很显然它就突然变成一个新事物而有点“时髦”的味道。

 

当一个人说去看心理医生,至少就意味着三层含义:第一,她很有钱,才支付得起高昂的心理诊费;第二,她很有格调,懂得看心理医生的人必定是有品位的;第三,她有一种孤独的美,有了心理麻烦不会只向家人和朋友倾诉,而是雇用专业人士来分忧解惑。

 

其实,看心理医生并非是什么“时髦”,而是我们在现代和发达的生活中本来就应该面对一个事物而已,只是我们以往把它看成了“魔怪”,因此当我们现在又把它看成“时髦”的时候也就不足以“怪”了。特别是目前看心理医生的费用在我国并非是社保和医疗保险下报销的种类,看心理医生成为一种“贵族”式的消费,它就更加看似有点“时髦”的味道了。

 

据统计,在国外发达国家,一个中高收入的家庭每个月在心理咨询方面的支出平均达到四百美元以上。很多人都有自己专属的医生,不管是精神疾患、心理障碍还是微妙隐忧,统统可以向他们寻求帮助。曾经与克林顿闹绯闻的莱温斯基,一家四口每月请心理医生调整心态的心理保健费就是好几百美元,且她家几口人心理均属正常。这种情况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中等收入家庭里,是极其正常和普遍的。许多政府部门及很多大公司,也特别设有心理医师,专门为相关员工解决心理问题。

 

你需要心理医生吗?

 

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些让人难以理喻的行为和想法,这并不一定生活心理疾病,但是它却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造成重大的困扰。

 

我有一位朋友虽然收入并不少,但是却从来不喜欢用手机接电话,如果你打电话给他,他经常会要求你再拨打一个他就近的固定电话,即使在家里也不轻易主动拨打固定电话,而是发一个短信给你要求你打电话给他家中,不要以为他不喜欢打电话,如果你是拨打他的固定电话的话,他可以滔滔不绝地与你谈上很长时间,因为固定电话是接听无需收费的。很显然,他使用电话的前题是首先要免费,如果他打出来的电话是需要付费的他会用最快的时间讲完话,而且还习惯上看着时间,因为话费是按照分钟为单位的,所以他可以在每分钟结束之前迅速与你结束谈话。他并不是小气,因为他在其它方面对于钱并不是看得很重,但是对于电话的费用却始终要耿耿于怀。后来,他去看了心理医生,被心理医生认为是一种类似强迫症的心理障碍,虽然并不是一种疾病,但是他的这种怪异行为确实让他所有的朋友觉得很不舒服。经过心理医生的辅导,他最终摆脱了这个怪异的行为。

 

我还有一个朋友从来不坐的士,他拥有一辆价值不低的宝马名车,平时都是驾驶,很显然他是很会享受和拥有不错财富的人,但是他的所有朋友们都认为他是一个不懂得“享受”的人。他如果出外旅游,宁肯拖着沉重的行李也不肯打车而宁愿挤公共汽车;如果与朋友聚会喝酒,他不开车但是他却一定要在末班公共汽车之前离开,因为他宁肯赶车也不愿意打车回家。他并不缺钱花,但是花钱打车是他永远认为最不值得的事情。这也许并不是什么心理不正常,但是心理医生还是认为他有心理障碍,经过心理医生的辅导,现在他可以从容地在不开车的时候打车了。

 

当然,如果上述两个例子是来自于收入并不丰厚的人的话,根本也无需去看心理医生,因为上述两个“毛病”虽然有些“怪异”,但是确实也是一个很不错的节约省钱的习惯。

 

看心理医生不是什么“时髦”,每一个人可能都会存在一些在别人的眼里比较怪异的想法和行为,但是否需要看心理医生还是要结合自己心理上的真实需求。

 

首先,不要认为只有心理不正常的人才有必要去看心理医生。根据国际心理学医生公会的统计,世界上约有80%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果人人都要靠心理医生解决问题,岂非天下大乱?公认的心理医生定义是:探究每个人的内在气质、性格和环境、面临的困难等具体的因果关系,通过引导、启发、转移、排解等方法达到缓解心理压力的目的,并能给予积极的治疗建议的医学、心理专业人士。

 

当你需要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心理医生是很重要的。心理医生高明与否,不仅是他的学识智慧,更主要的是高尚的职业情操和运用心理学规律的技艺,以及自身修养所赋予他的令人信任、信服和依赖的形象和品德。目前中国现行的心理医生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心理医生;另一类是临床心理医生。前者主要由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教育学家等构成,他们就像国外电影中看到的心理医生一样;后者则主要是从事精神医学和临床心理医学的,他们在医院工作,穿着白大褂进行心理咨询,他们把心理咨询的人当病人看,重躯体感受而忽视社会感受。

 

所以,别把看心理医生人为地与时尚挂钩,如非必要,你确实不需要常常光顾心理门诊。当然,如果你收入丰足,感觉有必要让专业人士随时监控你的心理状况,那么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你服务也未尝不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