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骑行拍摄·初四·于底永安古桥和虚云禅林

(2015-02-23 06:35:30)
标签:

旅游

一介书生

名镇

古村

分类: 古村·名镇

骑行拍摄·初四·于底永安古桥和虚云禅林

西边的太阳洒下一片金光,我骑车赶到于底。想为那座古桥拍一张“古桥夕照”。等赶到于底,傻眼了。千年古镇已经只剩下断壁残垣。我带着满脑子的疑惑找到古桥。那里已经被保护起来,用砖垒了一圈围墙。可怜的桥比过去更惨了。

骑行拍摄·初四·于底永安古桥和虚云禅林


骑行拍摄·初四·于底永安古桥和虚云禅林

 

骑行拍摄·初四·于底永安古桥和虚云禅林



骑行拍摄·初四·于底永安古桥和虚云禅林



骑行拍摄·初四·于底永安古桥和虚云禅林


这座叫“永安桥”的古桥,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年)。永安桥南北走向,桥下原是古太平河的河道,方便了古代人们交通。如今,河水早已没影,河道变成了水泥大道,而这座桥也早已破损不堪,失去古时代的风采,永安桥的“永安”历史正在逐渐消失,据村民说该桥曾有和“赵州桥”一样的荣耀,被石家庄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骑行拍摄·初四·于底永安古桥和虚云禅林

 

于底,位于古太平河下游,太平河冲下的泥沙在这里淤积成三角洲,人们在土堤上建立起家园,便名“淤堤”,也有一说认为三角洲形似大鱼,故名“鱼堤”后由谐音演变为“于底”。于底成镇也是由来已久,据明朝嘉靖三十六年(1551年)课本的《获鹿县志》记载,于底是获鹿县八大集镇之一,至今有四百多年。集镇主要集中在永安街上,如今这条街道名字依旧,却已拆迁。于底村位于石家庄市西北部,沿着石获北路西行,到了植物园路北拐,走不远就能看到一个大牌楼,上书“古镇于底”四个大字。从牌楼西行就是永安街,大部分民宅已被拆除,只有个别钉子户还在坚守。



骑行拍摄·初四·于底永安古桥和虚云禅林


从古桥向北看就是虚云禅林。在夕阳的照耀下色彩非常鲜艳,和古桥形成非常强烈的反差。


骑行拍摄·初四·于底永安古桥和虚云禅林

 

虚空含笑 云海生辉

  虚云禅林坐落在石家庄市新华区大郭镇于底村西北部,属柏林禅寺下院,始建于五代后周(约951—960年),原名重胜寺,明嘉靖、清咸丰、清光绪十五年曾三次重修,虽迭有废兴,所幸灵光不灭,胜迹犹存,寺内明代石佛庄严妙丽,伽蓝殿古朴典雅。

  1992年10月古寺移交河北省佛教协会管理,经政府批准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正式以虚云老和尚德号冠名为“虚云禅林”。

  1994年常宏法师在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赵县柏林禅寺方丈净慧老和尚座下剃度出家到虚云禅林主持监院工作。

  1997年3月12日慧日楼奠基。

  1999年6月12日慧日楼落成佛像开光,河北省佛教协会迁址于虚云禅林,1999年至2004年河北省佛教协会在虚云禅林慧日楼办公,并作为河北省佛协的讲堂,每周日为信众讲经说法。

  2004年秋佛慈安养堂动工兴建。

  2005年3月27日由香港旭日集团捐资新建大雄宝殿奠基。

  2007年3月19日大雄宝殿落成佛像开光,同时佛慈安养堂启用,成为老年居士念佛养老的清静家园。此后,东西配殿虚怀楼、云海楼、伽蓝殿、古佛殿、钟楼、鼓楼及山门相继落成。

  2007年10月柏林禅寺首次传授二部僧戒,虚云禅林开比丘尼戒坛,传授比丘尼三坛大戒,三百位尼众得上品戒。

  2011年6月11日(农历五月初十),虚云禅林隆重举行了全山佛像落成开光暨常宏法师升座庆典法会。

  2014年4月8日~5月4日传授二部僧戒,虚云禅林再次开比丘尼戒坛,传授比丘尼三坛大戒,近三百位尼众得上品戒。

  虚云禅林多年来,在常宏法师主持下,虚云禅林秉持柏林禅寺宗风,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以“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为准则,以“发菩提心,树般若见,修息道观,入生活禅”为修行次第,安僧办道,弘法利生。道场庄严,道风纯正,海众安和,僧团净肃,信众云集,法缘殊胜。集弘法、禅修、安养于一寺,引导信众爱国爱教,正信正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成为闹市中的一方净土,为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骑行拍摄·初四·于底永安古桥和虚云禅林


骑行拍摄·初四·于底永安古桥和虚云禅林



骑行拍摄·初四·于底永安古桥和虚云禅林



骑行拍摄·初四·于底永安古桥和虚云禅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