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远的生命
(2012-11-20 16:39:52)
标签:
杂谈 |
假如你在黑夜里闭上眼,听到那首著名的《同桌的你》,现在不是现在——十年前二十年前——那个人隐约可见。不要惊醒她,让美好沉睡;不要触碰她,让身影停留;不要击碎她,妙曼只有一次。
美好于是久久地停留,她始终在不远处。
可以像《布达佩斯之恋》那个钢琴师毫无保留的灵魂,他指尖的“忧郁的星期天”,以及那个扎着围裙的碎花格子姑娘,数十年后依然如初。
我一直反省,理财周报是不是可以做更多不是易碎品的新闻?是不是可以去除更多喧哗让陈述至简至真?那么,需要我们把腰弯得更低,甚至匍匐地面,分辩每一个物质。
这是方向。
三年前的2009年,曾经对理财周报的年轻同事写过“奔跑的媒体和奔跑的年轻人”——奔跑的媒体不可预期,奔跑的人不可预期;两年前,对诸多成长起来的同事写过“楼里有人”——每一个狭小的坐位都是为年轻人准备的,每一个年轻人都是了不得的人。
由此弥久不衰。
像你这周看到的报道“朝华科技矿股东利益调查”,上百个电话采访的记者吴爱(米庄)剥开重重迷雾,看到的利益绝不是公告披露的那个纯粹简单——围绕将在注入的东升庙矿几年里,股东几进几出,每一个进出都事关利益相关者的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
更重要的是,你所看到它其中一个叫北京赛德万方公司,它所披露的实际控制人可能只是一个马甲,一旦这个信息被确认,重组方案就将触碰虚假陈述的红线。
周四晚凌晨三点,听记者邮件发来的朝华重组案报道关键人物的采访录音,深切得知你看到的公告,真相兼杂大量假相。
像你这周看到的报道“服装公司存货现场调查”,是在公司披露存货数据的基础上,记者一家一家调查存货的真实性问题,以及存货、应收账款原因分析,以及确认存货应收账款对公司价值所产生的影响。
没有研究就没有比较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年轻的记者编辑们兵分多路调查搜于特、卡奴迪路、森马服饰、九牧王、朗姿等等。服装公司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冷期,每一个真实数据,都极可能引起你对它们重新评估。
存货调查还不是终点,记者们将对所调查的基础物质一一对照及行业比较,并把它放在财务指标上,观察它的应对策略、去库存方法和抗风险级别。自然,这个行业的类别就一目了然了。
像你这周看到刚入理财周报不久新记者郑鹏远的报道“高鸿股份与私募关于增发认购的补偿协议书”,这份黑白字的协议书上明确注明了参与增发机构三个月后如达不到115%收益,高鸿公司将完全补足收益差。
这是一个典型的公司与少数利益人相勾结的重大违规事件,对于诸多投资参与者有着极大利益伤害。这很可能是行业的潜规则,监管方及中小投资人都须对此类公司予以谨慎对待,以及重新评估。
为你们加油,奔跑的年轻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