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业板公司很可怕的形势

(2010-04-14 17:59:47)
标签:

杂谈

高级编辑邹婷给了我两份关于创业板公司的研究数据,看完后一身冷汗,大大的危险。我由此放下手头新富人和创业公司商业模式的研究,把这个可怕的形势写出来。

 

引起我警觉的是上上周五,我在研究同花顺时,正好这家公司披露超募资金的投资计划。同花顺上上市超募了5.9亿资金(原计划募资2.55亿),这笔多出来的钱他们要干什么事情呢——花5000万要盖一栋楼;花2000万做品牌推广;花680万收购一家投资咨询公司;花2035万建金融衍生品平台。

 

这四个都是同花顺原来想也没有想过的项目。所以,我不相信它与主业有多高的相关度。想也没想过的项目,显然就不能指望它的收成了。

 

你还要明白的是,这9000多万的项目仅仅是超募资金投资计划的1/6,还要凑出多少个项目才能花完5.9亿。更何况还面临着“6个月拿出计划”的证监会硬条款。逼急了,不就像我老家俗话“扯草草凑笆篓”嘛。

 

同花顺只是一个例子。在目前已上市的65家创业板公司中有33家公司超募,最多的是神州泰岳12亿,最少的是华星创业5895万,超募资金总额100亿。

 

这33家公司平均每家要在6个月花出去3亿左右,远不是难度大不大的问题,而这些小公司之前很少管理过这么多钱(很少有公司创业加在一起赚过这么多钱)。这已经超出他们的管理能力。

 

我为什么说超募资金上的项目并非必然的项目呢?这样去想这个逻辑,如果创业板公司用超募的资金去修正它之前的募资投向及公司战略和目标,就意味着它是带着缺陷上市的。所以,多数创业板公司只能从宽度和速度去考虑新项目,结果极可能新项目与主业关联度会很低。你不能指望它有什么收益。就像同花顺。

 

这种情况三年左右时间就会完全暴露出来,钱花没了,收益看不到,一堆烂摊子。这是我担心的第一种情况。

 

另一可怕的东西是什么呢?在65家创业板公司中,已有32家进行了高送配,且多数是10转增10。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转增后这些创业板公司从股本上已经不是小公司了,32家公司只有8家股本在1亿以下。

 

一个小公司几个月规模就长了一倍。我很怀疑。我相信创业板里有很多优秀的公司,但绝不是都是很优秀的公司。

 

比如探路者用什么去支撑1.34亿股本,比如乐普医疗用什么去支撑8.12亿股本,比如同花顺用什么去支撑2.688亿股本。要知道,探路者2009年的净利润才4403万,乐普医疗2.1亿,同花顺7473万。

 

创业板最大的特征就在于风险,在于小,在于另类,在于你想不到,在于清晰与模糊之间。而创业公司在业务还没出现快速增长简单把股本做成大盘公司,它后面会很沉重。

 

那时候,它们就是一家很普通很普通的公司了。比起现在这个股价,你不怕吗?

 

我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