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吃亏是家长一关

(2011-10-14 09:01:07)
标签:

家庭教育

教育杂谈

亲子教育

新浪亲子

新浪少儿

孩子吃亏

教育

分类: 时事时评、时节热点

读这条新闻时,我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只因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在打篮球时出现肢体冲突,之后发生打斗,父母知道后便可以招来多人对别的孩子殴打致死,这是怎样一件出乎我意料之事呀!这是一条鲜活的生命!这个死去的孩子与我家女儿同岁!……震惊与心痛之感难以言表!

当我慢慢平静下来之后,仔细想想,这事并没有什么让我震惊的理由,这么多年来,这类事情在我眼前并不少见,可以说是屡屡上演。只是过程没有这么血腥,结果没有这么严重罢了。

场景一:幼儿园里,一个小朋友咬了另外一个小朋友,被咬孩子的家长知道后,拉着自己的孩子冲到咬人小朋友的面前,狠狠地把这个孩子推搡一番,外加狂训一顿,吓得咬人的孩子不敢抬头、怯退连连……

场景二:小学校里,两名小学生打架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吃了亏,拉着自己的孩子跑到学校,把自己的孩子狂推到打架的参与者面前,家长在后面指挥着让自己的孩子动手打对方,如果孩子不敢动手,就高声骂孩子“窝囊废”、“怵窝子”,以便用自己的气势压倒对方,为孩子动手回击创造条件……

这是孩子与孩子发生问题后,一些家长的处理办法。

如果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发生一些问题,家长的处理办法是:

场景三:家长冲进老师的办公室,狠狠地打了老师一耳光,原因是孩子在班上被老师错误地批评了。

场景四:家长死拽着孩子的胳膊,把孩子拖到老师面前,把孩子往老师面前一边推一边说:“说,快说,告诉老师你上课没说话,快说,快说!……”

这些都是些很火爆的做法,并不是所有遇到这类问题的家长都会用这种办法去解决问题,大部分遇到这种问题的家长,是对所发生的事情念念不忘。家长不讲场合,不分对象,犹如祥林嫂一般:我孩子太老实总是被别人欺负;孩子的老师真是太差劲儿了,这样对待我们家孩子;就是因为上次那件事儿,我家孩子心理可受伤呢,不信你问问他(她);从那儿以后,我家孩子胆子变得特别小,再也不敢……;……;……真是不胜枚举!

我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很简单,来我这里咨询家庭教育的家长朋友里,有这种行为特质的真不在少数。他们来咨询的目的之一便是要让孩子回到事件没有发生前那种快乐的生活状态,想让孩子走出过往那个事件所产生的心理阴影。可在我看来,需要走出这种心理阴影的不只是孩子,更应该是家长,而且应该是家长需要首先走出来。当家长自己无法走出这种心理阴影时,他们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可以说远远大于那个不良事件本身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孩子的心理阴影,除了那个不良事件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家长对其的二度伤害!

记得有一次与心理学李丹老师聊天儿,她说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极其深刻:一个幼儿,跑着、跑着摔倒了,其父母惊慌地跑上前,一把抱起孩子,忙乱中检查着孩子的身体,生怕出现什么问题……,这个过程,孩子的心理会受伤两次。

怎么会是这样?没错,让我来解读一下:孩子的第一次内心受伤是因为他(她)自己摔倒这件事,这个过程孩子除了身体会受到一些伤痛外,心理也会因为这个过程,把自己吓了一大跳而受到惊吓,这就是这一事件给他(她)的内心伤害、也是父母们所担心的内在伤害。第二次受伤则来源于父母的行为,孩子虽然小,虽然还不会用语言表达,也听不懂成人的语言,但他们早已可以感知父母的情绪。那种来自于父母的惊慌与不安,对孩子的伤害远大于第一次伤害。

因为第一次伤害来源于其自己所为,孩子受伤后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反思;第二次伤害源于他(她)看到平日里自己依赖的父母,给自己安全感之人,自己赖以生命延续的保障,在此时竟然这样惊慌失措,那一定是发生了一件天大的坏事,一定是个非常可怕之事,一定是个无法控制的灾难……弱小的生命,面对自己仰赖的父母都慌乱到如此地步,自己又该如何应对呢?他(她)的心理感受是,此时掉进了万丈深渊……

对幼儿是这样,对幼儿园的小朋友、对中小学生也是同理。家长自身的过度反应,不但帮不了孩子,反而会成为长期伤害孩子的源头,使孩子一直生活在父母对这件事的心理阴影之中。父母面对孩子所遇到的“不幸”之事,自己的心理处理得越好,孩子从中走出来就会越顺利、也会越自然,如果家长自己总是过不了自己内心的一道坎儿,孩子想走出这个阴影不太可能。

我很想对有类似心结的家长朋友们说:孩子身上发生的那件事,真的伤害到了孩子,它真的让孩子痛了,让孩子受伤了,但也一定请相信孩子,这条伤口一定能长好。没错,它就算长上了,也会有一条疤。但请别忘记,就算有条疤痕,它也是长上了。总好过,因为家长自己过不了自己内心的这道坎儿,便总是让孩子把自己受伤的部位拿出来展览,当别人对这个伤口有一点点怀疑时,父母忙把孩子的那已长上一些的伤口拉开来,以证明,那确实是一个伤口,一个严重的、鲜活的血色伤口……。想想看,这个样子,孩子的伤怎么能好,孩子哪有力量走入自己的新生活?这难道就是家长朋友保护自己孩子的过程吗?我坚信,绝对不是!家长们要的绝不是这样一个结果!

各位家长朋友们,让我们想想看,从小到大,几十年的生命历程里,咱们自己谁的身上没有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的伤疤?有些伤疤,我们可以清清楚楚地说出它们的来历,虽然已过去几十年,可我们依然记得它来到自己身上的过程。可是有谁因为自己身上有这些伤疤,便无法面对新生活呢?没有,我们其实就是带着身上的这些伤痕,生活到现在。从受伤,到养伤,到伤口虽然结疤可是还痛,再到伤疤不痛了,可自己的心还在为此事而痛;再到,心也不痛,伤疤也不痛,可是自己却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身上的这道疤,再后来便是自己接受了自己身上的这道疤,不回避、不遮挡,可被别人问起时,还有些欲言又止,再后来变成,有时自己会在与朋友们聊天时,不知不觉地谈起它的来历。讲述中,有描绘,有感叹,有总结,也有分析……

这就是一个常人面对自己身上伤疤的经历,从中不难看出,受过伤并不可怕、这伤让自己痛苦过也不可怕,伤好了留下了一条疤更不可怕,一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过去,我们在成长中会接受它。正真可怕的是,不敢面对、不敢接受、不愿接受、总把自己放在一个受害者的位置上,让自己掉进受害的角色里,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由一个受害者,变成一个加害者,一个对自己孩子的加害者。

前面我所提到的那个家长打死与自己孩子发生肢体冲突学生之事,就是自家孩子先成为受害者,家长知道后认定孩子是受害者,并按自己孩子是受害者就等同于自己也是受害者的理论,把自己也定位于受害者的心理位置之上,在这时,家长不能容忍孩子与自己都成为受害者的状态,便以招集多人殴打对方来保护自己不受害,结果这一过程恰恰完成了受害者向加害者进行转换的全过程。短短的时间里,被殴打的孩子死了、家长自己要对这件事负责,想想看,当自己想要保护的孩子,看到这样的结局会有什么感受?这样的行为对自己的孩子无疑也是一个重大的伤害,而这个伤害绝对不是来源于那小小的肢体冲突,也不是因此而发生的打斗。这伤害来源于自己父母由受害者变成加受者的行为,来源于自己父母无法走出肢体冲突以及打斗事件的心理阴影!(这是一个很极端的,受害者与加害者迅速转化,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

不想让我前面所说的这一切发生吗?面对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遇到的问题,请家长朋友心先学习过自己内心这道关,如果可以把这道关过好,我相信,前面那些场景中出现的问题会减少许多,也一定不会出现博文开头提到的那种恶性事件!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可以顺利成长,为了让我们自己学会接纳与平和,为了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影响自己的孩子,给孩子更好的影响,请从学会过孩子吃亏这一关开始!

至于家长面对自家孩子吃亏、受欺负之后应该怎么样过自己内心这一关之事,我在今年八月份写的博文《孩子被欺负父母怎么办?》中提到了具体的操作过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让我们慢慢地尝试着去做起来,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起码,让这样的事远离我们自己的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