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这样威胁孩子
(2010-08-10 07:15:10)
标签:
家庭教育教育杂谈亲子教育文化夏令营新浪亲子新浪少儿训练营教育 |
分类: 工作体会 |
第三期的心理训练营结束了,大部分孩子都被父母接走,回家团聚。爱心妈妈从陕西带来的九个孩子留了下来,他们连报了后面一个游学营,这是一个在北京四处旅游的夏令营,没有什么训练项目,只有一个字“玩”,让孩子们在旅游中,在游玩中体会到另一种付出与努力。报到当天,爱心妈妈又忙碌起来,(由于我的介入,爱心妈妈从七月二十六日起没有再来营地,并把这一行为坚持到二十八日该训练营结束。)一会儿找这个说话,一会儿找那个谈心。后来我从其他老师那里得知,她带来的九个孩子里有人想退营,她不愿意,就这样开始了拉据战。
由于游学营没有什么训练课程,该营并不归我负责,可是无论什么营,孩子们都住在一起,这个营常有家长出入,对别的营的孩子的心理就会有影响,他们会感到很不公平,也会产一被窥视感。为了避免出现上个营期时,爱心妈妈不断出入营地的情况,我只好再次介入其中了结此事。
:“您的孩子都报到了吗?手续都办完了吗?”
:“都报道了。办公室的老师说,他们不用再办手续了。”
:“这样呀,那您现在可以离开营地了,这里我们的老师会负责。”
:“不成,我现在还不能离开,里面有些孩子想退营。我要跟他们谈谈,现在已经谈得差不多了。猫妈您是不是可以跟孩子们谈谈,让他们留下来,这个机会难得。”
:“对我们而言,我们会尊重孩子的选择。”
:“我跟毛毛老师以及办公室的老师们都谈过了,他们都希望这些孩子们能留下。”
:“是吗?如果这样,我要问问他们,要知道,办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孩子们。我很想知道他们是如何答应您,希望孩子们留下的。”
“……”
我请爱心妈妈与我一起去办公室,见吴老师当面核实此事,吴老师说:“我说的是‘孩子们如果选择留下我们欢迎,如果孩子们选择走,我们这里也没有问题。’”爱心妈妈面对吴老师的回答,没再说出什么。我便带着她来到毛毛老师的宿舍,向他询问当时的情况,毛毛老师说:“我说的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就这样,我把爱心妈妈提到的每一位老师都找到,与他们一一核对爱心妈妈与之谈话的内容,在整个核对过程中,爱心妈妈都一直都沉默不语,给我的感觉是,她在各位老师给她的回复中寻找着缝隙,以便她能得到一个可以常常出入营地的理由。为了杜绝这样的事在新开的营期里再次重演,我叫上了吴老师,让她一会儿到七个男孩子的宿舍来,我要为他们九个人开一个所有人相关人员都可以见证的透明会,以便一次干净地解决好爱心妈妈与这个“多事小队”的问题。
听到我说要跟这几个孩子面谈的信息,爱心妈妈很高兴,她奋兴地对我说:“猫妈,您能见他们,跟他们好好谈谈这样太好了,所有问题就没有了……”我平静地看着她,对她说:“对不起!我是要见他们,但会尊重孩子们自己的选择,我不会作任何一方的思想工作者。”听了我的回答,爱心妈妈再次沉默。
来到孩子们的房间,我让他们把另外两位女生找来,请别的与此无关的孩子们退出,当办公室的吴老师、被爱心妈妈专门从家乡带来的男老师以及爱心妈妈都落座后,我对孩子们说:“我想问问你们都多大年纪了?”
:“我十六”
:“我也十六”
:“十七”
:……
:“哦,你们当中大年龄的就要十八岁了,谁知道十八岁对你们而言意味着什么?”(沉默,没有人说话……我接着说)“十八岁在中国的法律上意味着你们成年了,与你们的父母一样了,要为自己的行为负上法律责任了。我记得在我过十八岁生日那天,我的父亲把我叫到他的身边对我说:‘今天你十八岁了,这就意味着,从今天开始我们两人平等了。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可以不再征询我的意见,因为你已成人了,如果你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也不是我来管你,而是国家的法律来管你。’现在你们也都离十八岁不远了,有的人还有一年实习期,有的人还有两年实习期,在这一、两年的时间里,你们要学会为自己进行选择,同时还要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没有什么选择不会负上代价,有好的代价也会有不好的代价,但无论是什么,只要是自己的选择就要为其负责任对吗?”孩子们点点头。
:“你们在上期营地课程中都上过坚持课对吧,在课上,举起手臂是那样的痛苦,你们好像都选择了坚持,那么痛,你们为什么不放下?”
:“那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自己选择坚持。”
:“看来你们已深深体会到选择背后的痛苦,也体会到了为自己选择负责任后的快乐。现在又一个新的选择等着你们,要你们自己来选。我知道你们当中有朋友不想上这个新营,想退营。我也知道有朋友想继续留在这里上新的营。这就是选择,我们的选择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但无论相同与不同,我都可以接受。因为我尊重你们每一个人自己的选择,我知道你们会为自己负责任,会为自己进行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对吗?”
:“对!”
我转头向办公室的吴老师询问:“如果孩子们选择离开,请问你那边为他们办理退费有困难吗?”
:“没有,只要孩子们选择离开,我们一定会顺利为孩子办理离营手续。”
我转头向爱心妈妈询问:“如果孩子们有人选择离开,您可以把他们接出营吗?”
:“可以,没问题。”
:“一旦孩子们的选择结果定下来,您能保证除我们小队老师需要您来的情况下,不再到营地来吗?”
:“可以。”
之后我又向孩子们询问:“大家这样表态你们满意吗?”
:“满意!”
:“那么,我们所有成年人离开宿舍,给你们十分钟的时间做决定,十分钟之后我们会回到这里倾听你们自己的决定。”
之后我与爱心妈妈、带队男老师以及办公室的吴老师离开房间。十分钟之后我们再次出现在那间宿舍里。有六个孩子选择留下,有三个大男孩儿选择离开。我对这三个男孩子的选择表示接受,男带队老师也表示接受,办公室的吴老师表示马上就可以为他们办理离营手续,孩子们向我示意,他们的行囊已收拾完毕。一切好像都可以马上操作时,爱心妈妈突然发话:“你们不能这样离营,我把你们从家乡带到北京责任太大,你们必须给你们的父母打个电话,如果他们同意你们离营,你们才能离开,否则我无法把你们从这里带回去……”(言下之意大有,如果孩子们不给自己家长打电话,她就会把不听话的孩子丢在北京之感。)
:“为什么?”孩子们不满地回问!
……
:“请等等!”我立刻打断爱心妈妈与孩子们之间的对话。“高老师(爱心妈妈姓高),您不可以这样做,请问,您有这个条件,在我们刚才开会宣布规则时,为什么不提出来?当时大家都接受了游戏规则,现在你提出这样的条件可是在破坏游戏规则。”
:“我以为他们都会选择同意留下,我跟他们都谈过了,他们也表示可以留下。”
:“这么说,您已给这几个孩子进行了思想工作。不过,我相信这次选择,是他们自己真实意愿的表达,我尊重孩子们的选择,不能因为他们的选择与我们的选择不一样,我们就临时改变规则,这不是对孩子的尊重,而是利用成人的力量对孩子进行威胁。既然您在前面没有提出这个条件,现在提出这样一个附加条件无效。大家都应该遵守游戏规则,孩子们的选择应该得到尊重,孩子们真实意愿的表达我们应该接受。”
……
爱心妈妈没有再说什么,到办公室为那三个孩子办理了离营手续,而我则与那三个离营的孩子们进行了一个短短的话别,不过我心里很清楚,这位爱心妈妈,一定会想尽各种办法再让这三个孩子重返营地。果不其然,到晚上时这三个孩子又返回了营地,因为怕伤到自己的面子,小男子汉们一个个都选择留在房间里,没有去吃当天的晚饭,营地的老师们依然平静地面对他们,没人为此多说什么,爱心妈妈从这天后没有再在营地出现……
问题好像解决得很好,很彻底,可我的心情却很不平静,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中国的孩子在家庭中要获得一份真正的尊重实在是太难了,我真想大声的问一问孩子们:在一个没有真正尊重的家庭生活中,你们还挺得住吗?你们还能挺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