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中感受真实的自我价值魅力
(2009-11-24 18:25:05)
标签:
草根名博草根新锐家长家庭家庭教育 |
分类: 游戏、动漫与学习 |
在前面《家长应向网游学习些什么?》的博文中,我曾介绍过开心网买房子的游戏里有一个指标名称为“魅力值”。该分值的来源有三种渠道:一是邀请自己现实中的朋友们成为开心网的用户,如果成功,可以增加邀请者的魅力值;二是当自己种的菜地或所养的动物被别人偷走时,自己的魅力值也会增加;三是当自己为圈子的好友们进行了加水、加饲料、助产、捉虫、锄草、浇水等服务时,自己的魅力值也会往上升。而这所有换来的魅力分值,都会在游戏中得到回报,那就是用魅力分值去兑换游戏卡片,从而增加自己游戏的兴趣。
在这三条获取魅力值的途径中,我只想着重谈谈第三条:为朋友提供帮助。人在帮助别人时自己的内心可以获得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是内在的自我价值感的需要。应该说,这种自我价值感的需求存在于每个人内心深处。但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可以感受这种内心满足感与自我价值魅力的地方真是少而又少。
记得曾有家长向我抱怨:老师重新排座位了,把我的孩子与学习差的孩子安排在一起,说是想让我的孩子帮助那个成绩差的孩子,老师的目的就是在整我的孩子。我也曾记得有老师朋友与我聊天时,一脸愁云地说:现在安排座位都很难,哪个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与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为邻,只要知道自己孩子的邻桌成绩不好,就一定会到学校要求老师给换座位。有些来咨询的家长朋友会对我说:我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太爱管闲事,三天两头说是帮同学补课,这多浪费时间呀,小孩子真是不懂得时间的宝贵。再有就是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说:家里这些活,什么都不用你动手,爸妈都能干,如果干不过来,我们可以请阿姨,你妈也可以因此不去上班,在家当全职妈妈,我们对你没有别的要求,就是要你好好学习,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当然了,还会有这样的父母,当他们自己心情愉快而且孩子的成绩也不错时,他们会认同孩子为家长或朋友们做一些学习以外的工作,但一旦家长心情不好,或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出现问题,父母便脸一拉,训斥孩子道:看看你的成绩,就这样你还帮别人哩,还是省省吧,在自己的学习上多下些功夫,少玩儿别的花样筋!……;……
我所说的这些情况可以说在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中随处可见,在这种情况下,请问孩子到哪里去感受其内心的自我满足感呢?去哪里感受自己的自我价值感呢?难道只有成绩好才能感受到他们内心想要的这些么,如果学习不好,这一切就会成为泡影么?其实生活根本不是这样唯成绩论的,它有许多维度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他们想要体验与感受的自我价值与自我满足,是我们这些成人把孩子的生活给抽空了,抽空到只剩下了成绩,其它全没有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款并不深奥的网游却利用电脑程序完成了孩子们的这一内心需求,他们一方面在网游中尽情地、快乐地、返返复复地去帮助那些他们想要帮助的朋友们,并很自得地积累着自己的魅力分值以便换取趣味卡片,从而可以享受到那些五花八门的卡片使用时给自己带来的快感。另一方面在自己帮助别人时,还会得到程序设计好的一些感谢话语。如果自己的热情过多,做了原本别人不需要的帮助时,得到的最多也只是:“水不少于50格不需要加水”;或是“已没有草让你锄”的句子,绝对不会因此而换来讥讽。在这点上孩子们得到的回应绝对比现实中父母、老师所给的回应温暖许多。
成人们、砖家们总是说网游害人,那是个虚拟的世界,一切都是空虚的,假的……在这个全无真实的游戏世界里浪费时间真是太可惜了。可我要请所有家长朋友们仔细认清,一个人的自我内心的满足感、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是没有什么具体指标可以衡量的,它只存在于当事者的内心之中,如果非要用物化的标准衡量,那我只能说这些内心满足感,自我价值感都是虚拟的,但它们从来都不曾真的虚拟过,它们都真实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之中,在夫妻间、在亲子间、在朋友间交流与传递着。在这种情况下,当孩子们面对这样一个唯分数论的冷冰冰的现实生活,再看看那个虽然机械但不冷酷的网游,我看想不让孩子玩儿网游真的很难!
要想改变这一切,想让孩子离开网游回到现实生活中来,我看家长能做的就是把原本温暖而多彩的生活恢复起来,不再用分数去衡量孩子们自己内心的感受,让孩子们的内心满足感与自我价值感不再是空洞的描述,使其变成孩子们真正的内心感受。只有这样孩子们才可能不如此沉迷网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