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生命中的精靈》專輯壓軸曲「一個人」的時候,李宗盛17歲。在台中Legacy唱這首歌之前,他回憶了當初的情境:讀新竹明新工專,中秋節放假要回家,一個人走在黑漆漆的路上,淋著雨,而有了這首歌:
一個人在理想與現實中跌倒
這樣的創傷要多久才能醫得好?
一個人在現代與傳統中尋找
怎樣的答案才能讓大家都覺得好?
我並不知道我做的不好
我並不在乎我做了多少......
算一算李宗盛的17歲,竟正好是1975年,楊弦在中山堂辦演唱會、出版《中國現代民歌集》引燃了「民歌」的大火。就在同一時刻,一個遠離台北菁英文藝圈的小城少年,把悽惶狼狽的青春寫成歌。那時沒有人知道,這個書念不好、其貌不揚、被長輩目為不會有什麼大出息,只好等著繼承老爸北投那間瓦斯行的孩子,將在幾年之後加入這股新創歌謠的風潮,繼而永遠改變中文流行音樂這個行業。從此以後,「李宗盛」三個字將變成每一個入行寫中文流行歌的人繞不開的名字。
出版《生命中的精靈》的1986年,李宗盛28歲。說起來那時候我們看他已經有了幾分「大叔相」,尤其在他唱起不吝自嘲的「寂寞難耐」、「十七歲女生的溫柔」之類歌曲的時候。但不管你在哪個時代、什麼歲數聽到「你像個孩子」、「生命中的精靈」這樣的歌,大概都很難不動容。這個人怎麼有辦法把生活裡的雞毛蒜皮提煉成如此熠熠生光的詩!
57歲的大叔唱28歲的小李那些歌,一邊唱,一邊咀嚼、回味,像咬開了一顆顆時光膠囊。有的歌現在覺得不成熟,太糙,比如「如果你要離去」,但那確乎是當時失戀的憤恨,對象的那張臉,一唱便能記起。有的歌是那樣義無反顧的明亮,像「風櫃來的人」,作詞的謝材俊現在聽到「握住生命如同握住一隻球,對著太陽擲去,綴成一道不經心的彩虹」,恐怕也會臉紅吧?但,還好當年他們寫了、唱了,畢竟留下了那一腔青春豪情。
絕大部分的歌頂住了近30年的歲月,也禁得起更老成、更細緻的編曲,和大叔更深沉老辣的詮釋方式。那些昔日的青春之歌,仍然能甩開懷舊的拐杖,氣韻靈動,顧盼生姿。
伴奏班底是小巨蛋演唱會原班人馬,Mac
Chew領軍的超強軍團,包括三位管樂組。個別的老夥伴樂手且不說,這個團隊近一年已經一起巡演了三十來場大型演唱會,所謂well-oiled
machine,爐火純青。不久前看小巨蛋「還是做個大叔好」演唱會,那確實是台灣流行音樂近三十年來一切幕前幕後的教養和積累最高標準的極致展現。這一夜,足以鎮住萬人級場地的聲音盛進700人的小場館,亦能游刃有餘,而不顯得逼仄,不愧老師傅的手藝和底氣。
不過呢,畢竟是少了和聲──於是《生命中的精靈》那些深深烙在記憶中,由童安格一夥人唱的搶戲之至的和聲部,在聽現場的時候不斷自動腦補冒出來......(兼任吉他與小提琴的李劍青,在幾首歌唱了和聲,但不包括「生命中的精靈」、「沒有人知道」那些和聲特搶戲的歌)。
《生命中的精靈》唱完,後面的十一首bonus
track算是金曲大會串。一路聽下來,覺得大叔這次排曲目,後半場沒打算把自己逼得太緊,整體情緒還是比較舒鬆的。雖然「我是真的愛你」仍然揪心非常,「山丘」仍然震撼十足,還有難得在「和自己賽跑的人」中間哽了一下。
一件小事,讓我嘴角上揚:「飄洋過海來看你」唱錯了24年的那句「不能自己」,大叔這回居然唱了正確的「不能自已」,雖然字幕還是「不能自己」。知過能改,善哉善哉。
大叔在台上不只一次說:辦這場演出是為了提醒自己「勿忘來處」。對我們這些聽眾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
29年前,一個28歲青年把自己的惶惑青春與失戀故事寫成一張嘔心瀝血的專輯。到了現在,我仍覺得有志寫歌唱歌的青年都該好生聽聽《生命中的精靈》──你將對寫歌唱歌這門手藝,生出更多敬畏之情,並且應當更加努力。大叔都唱過的:前方沒有終點,奮鬥永不停息,直至死方休。
2015/3/1台中Legacy 李宗盛「1986」演唱會曲目:
1. 開場白
2. 生命中的精靈
3. 沒有人知道
4. 風櫃來的人
5. 你像個孩子
6. 如果你要離去
7. 寂寞難耐
8. 一個人
-- 以上是《生命中的精靈》完整曲目 --
9. 飄洋過海來看你
10. 我是真的愛你
11. 愛如潮水
12. 讓我歡喜讓我憂
13. 夢醒時分
14. 和自己賽跑的人
15. 鬼迷心竅
16. 愛的代價
17. 我是一隻小小鳥
18. 山丘
19. 凡人歌(亂入「恭喜恭喜」)
后一篇:50屆金鐘獎得獎感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