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代钱币 2

(2008-11-08 11:48:05)
标签:

辽代

钱币

天赞通宝

应历通宝

统和元宝

天庆元宝

分类: 至尊国宝

1 天赞通宝

辽代钱币 <wbr>2

   大辽国天赞元年(公元922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铸“天赞通宝”小平铜钱。1944年,苏州卢氏曾以铜价购得一批古钱,内有一枚“天赞通宝”钱,重3.5克,此钱后迭经马定祥,孙鼎收藏,现存上海博物馆。上博还藏有一枚“天赞通宝”,重3.5克,文字清晰,品相极佳,为辽钱中难得一见的珍品,其中“通”字“之”部不带点捺,向上撩扬,有行草书的意味,钱币界称之为“虎尾通”。20世纪90年代初,辽宁收藏家武玉辉在沈阳收得1枚生坑“天赞通宝”,表面呈厌白锈,锈迹透骨,重2.85克,背上有仰月纹。1994年,内蒙古林西县古林坝村村民在挖水渠时挖出窖藏古钱2万余枚,内有“天赞通宝”钱1枚,重4.9克,钱币铜质发红,锈迹斑斓,背穿上亦见有仰月纹。此外,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亦藏有“天赞通宝”钱,背穿上也有仰月纹。列入中国古泉五十名珍。本泉痴藏有一美品此泉,锈色喜人,为虎尾通。其直径24毫米,厚1.7毫米,穿口6.5毫米,重4.8克,应是天赞年早期铸币,光背。

 

2 应历通宝

辽代钱币 <wbr>2

   应历通宝系辽穆宗耶律縖应历年间(951-968年)所铸。“应历通宝”四字楷、隶相杂,文字朴茂,单点通,其中“历”字省略厂部的左笔,借用内穿右廓,与“天禄通宝”的书法特征如出一辙,明显见辽钱风韵。此钱多出自辽东地区,今所见五枚“应历通宝”钱拓本,面文大小各异,说明并非出自同一板式。此种辽钱十分罕见,诚如戴志强先生所言;“应历通宝、宝宁通宝也都是大珍之品,存世者寥若辰星,无需赘言。”辽代应历通宝,直径23.5mm,位列古泉五十名珍之一,珍罕,美品。

 

3 统和元宝

辽代钱币 <wbr>2

   现有小字版、大字广穿版、背星月几种。均传世稀少。辽圣宗统和时(983年——1012年)铸“统和元宝”,钱风为之一变。

 

 

4 重熙通宝

辽代钱币 <wbr>2

辽代钱币 <wbr>2

 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年间(1032—1055年)所铸。“重熙通宝”四字隶书,旋读,光背无文。径2.4厘米,重2.7~3.4克。重熙钱传世稍丰,且不断有小批量出土.已见版式较多,钱文有大字、小字之别,“通”字又有“隶通”(走之从“?”)“楷通”(走之从“辶”)之分。其间“隶通”较少,大字钱尤少。重熙通宝的铸行是辽钱史上一座分水岭:重熙前出钱甚少,此后辽钱便逐代丰富起来。币值稳定,“斗粟六钱”。今已不多见。



5 咸雍通宝

 辽代钱币 <wbr>2

   铸量不大,仅在北地流通,今存世不多,比较少见。辽道宗耶律洪基咸雍年间(1065—1074年)铸。铜质红软,制作浑朴。面文“咸雍通宝”四字旋读,楷中蕴隶,布局匀称,辽钱古拙气韵甚浓。钱体有大、小样之别,径2.4~2.7厘米,重2.7~3.6克,光背无文。咸雍通宝于辽钱中传世最丰,求之不难。旧谱中有关“折二”、“折三”钱之说似甚可疑:“折二”或为小平大样;而“折三”大钱究其真伪恐有待进一步考订。

 

 

6 大康通宝

辽代钱币 <wbr>2

   钱文粗疏,制作不精,如今已经比较少见。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康年间(1075—1084年)铸。面文“大康通宝”四字楷书,然隶味犹存,旋读;光背无文。径2.3~2.4厘米,重2.7~3.5克,版式变化较多,然无论制作、文字,通宝钱均较元宝钱工整匀称,少数钱堪称佳美。大康通宝传世甚丰,辽故地每有出土。又,1972年吉林辽墓出土“大康六年”(1080年)瘗(音义)钱一品,制作精整,至为珍奇,且可与“清宁二年”瘗钱互为印证。

 

 

 7 大康元宝

辽代钱币 <wbr>2

  钱文粗糙,有契丹钱币明显特征。存世量少,珍罕.

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康年间(1075—1084年)铸。面文“大康元宝”四字楷书,旋读,光背无文。径2.3厘米,重3克左右。此钱制作粗疏,文字草率,笔画多变而有所不清。内蒙辽上京遗址及附近地区屡有出土,然品相精好者颇难一见,系辽铁铸造中质量低劣之品。

 

 

8 大安元宝

辽代钱币 <wbr>2

   版别较多。有一种“安”字狭长,称长字大安。又有细字,小样等不同版别。 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安年间(1085—1094年)所铸。“大安元宝”四字楷,隶兼备,一般“大安”二字为楷书,“元宝”二字存隶笔。面文旋读,光背无文,时见错范。钱体大小厚薄有变,径2.3~2.4厘米,重2.7~3.9克。制作较工,文字清晰,常见版式有两种:一为“短安”型,“安”与其余三字长短相仿,一为“长安”型,“安”字相当“短安”之二倍,一目了然。传世“短安”钱多于“长安”钱,然与咸雍通宝均为存世辽钱中之最丰盛者。

9 寿昌元宝

辽代钱币 <wbr>2

   比较少见,有“元”字左挑者极其罕见。辽道宗耶律洪基寿昌年间(1095—1100年)铸,为道宗五泉之最后一品。此钱制作粗劣,因文字漶漫不清,《辽史》及旧泉谱上曾误载为“寿隆元宝”。面文“寿昌元宝”四字楷书,旋读,以阔缘长“昌”者少见;光背无文,然可见错范或八角菱花穿者。径2.3厘米,重2.7~3.9克。寿昌钱在辽故地时有出土,然与大康元宝一样,同为辽钱中品相最差者。

 

 

10 天庆元宝

辽代钱币 <wbr>2

   辽国天祚帝天庆年间(公元1111-1120)铸造。有光背小平钱。今不多见。有“大辽天庆”折十大钱,制作精美,存世仅有2品,珍罕无定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