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国宝名画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方印范宽 |
分类: 至尊国宝 |
天津博物馆馆藏文物已达20万件,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玉器、玺印、砚台、甲骨、钱币、邮票等传世文物和历史文献、地方民间工艺及天津地区出土文物等多个门类,各门类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
1 雪景寒林图
此图历来受到广泛重视。清代收藏家安岐称其为“华原生平杰作”。因此在范宽有限的传世作品中尤其难得。名款“臣范宽制”四字,隐于前景树斡中,因年久字迹漫漶不易辨认,关于此图是否为范宽之作,近年在绘画史家间尚有不同看法,但说它是宋画中代表范宽画派的重要作品,则是大家公认的。据收传印记,可知历经清梁清标,安岐鉴藏,乾隆时入内府,1860年英法联军掠圆明园时曾流落民间。
目前学术界对《雪景寒林图》是否范宽真迹尚有争议。长期以来。此图流传不明。图上之印“御书之宝”方玺的印文和印色都具有宋代特点,可见宋代藏于宫中。从此至明代,不知流落何处。明末清初,被收藏家梁清标收藏,图上有“蕉林”“蕉林收藏”朱文方印两枚和“观其大略”白文一枚。其后见录于《墨绿汇观》,有“安氏仪周书画之章”、“思源堂”白文方印两枚和“麓印”朱文方印一枚。大概与此同时,押有“乾隆御书之宝”,说明此图曾被清宫收藏。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又流落民间,被收藏家张翼购得。今有“潞河张翼藏书记”朱文方印和“文孚嗣守”白文方印两印。
2 宋 苏汉臣《婴戏图》 页
纸本 纵 18.2 厘米 横 22.8 厘米
此图设色绘两个幼童扑蝶嬉戏的场面。画面构图均衡,笔致工丽,又饶有情趣,右下署款“苏汉臣”,目前国内题有真款苏汉臣的作品仅此一件,因此十分珍贵。
附:苏汉臣 秋庭戏婴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 唐 摹王羲之草书《寒切帖》 卷
纸本 纵 25.6 厘米 横 21.5 厘米
此为唐代钩填本,较完整地保存了王羲之的书法风貌。墨色斑斓,笔意神采超逸,书风从容丰腴,是研究王羲之书法极其各种刻本的宝贵资料。卷尾有明代董其昌、娄坚题记。曾经南宋绍兴内府、明代韩世能、王锡爵、清代王时敏等人鉴藏,是流传有序的书法艺术珍品。
4 唐 咸亨三年《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4段430行,行20字。纸本,楷书,有乌丝栏。书体工整劲秀 。卷尾有题记“咸亨三年五月二日经生田无择写,用纸廿二张”等12行.
5 唐 曲子词 卷
纵 26.1 厘米 横 394 厘米
曲子词是敦煌文书中可用于歌唱的诗歌体作品的总称,属于通俗文学的范畴,是研究中国文体的宝贵资料。此卷录曲子词14首,写于《维摩诘所说经卷下》的背面,楷书,墨色较淡。如此长的曲子词较少见,文献价值极高。
6
纸本设色 纵 61 厘米 横 440 厘米
此图约绘于清雍正年间。为巡台御使船队完成巡视任务后,乘风返航的情景。位于图中央的大船为本图重点;位于图中偏左位置的澎湖列岛,是此图描绘的另一重点;此图右绘以木栅相围的台湾府城及安平镇,有红毛楼、红毛城各一座。
7
纸本 纵 48.1 厘米 横 13.3厘米
章学诚三十九岁时,应戊戌(公元1878年)科会试,殿试排名二甲第五十一名。此殿试卷一折十三开,墨笔手书。卷首是个人履历、家庭三代及所习经书等项内容,正文为应试的八股文,有八开篇幅,共70行。墨卷后有郑孝胥、苏曼殊、沈曾植等十五人于清末民初鉴赏时的签字钤章;最后是刘承干留下的一段阐述章学诚学术思想精华的文字,他于1921年整理章学诚遗稿时,得阅此卷。
8
纸本 纵 46 厘米 横 107 厘米
《金玉满堂》画二仕女抚婴玩赏金鱼的情景。作者对人物的性格、神态、表情、举动的刻画都很出色,善于抓住主要特征,如儿童灵活的双眼,圆胖的小手,天真活泼的举动表现得十分突出。仕女仅画上半身,着重刻画聪颖、典雅、俊秀的特点,图中“金鱼”为“金玉”谐音,来表达金男玉女满堂欢的主题,作品人物形象生动,色彩艳丽,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此为原版作品,最真实的反映了当时杨柳青年画的面貌。
9
绢本设色 纵 57 厘米 横 746厘米
此图无题跋,作者不详,根据图上的地名及河工地段推断,大约绘制于清乾隆年间。清代京师给养主要靠征自江、浙、赣、皖、湘、鄂、豫、鲁等省的漕粮,由于漕粮运输主要靠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所以漕运水道便成为国家得以正常运转的经济命脉,倍受政府关注。
此图绘制手法细腻、准确,其信息量大。依大运河走势右起北京通州,左至杭州。图中各漕运码头之间的距离均用文字注明里数,各省漕粮的集结地点、运输线路、于何处入运河及到通州的全部水程等漕运资料,都能在图中相关位置找到文字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