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沃肯:-读李安《十年一觉电影梦》有感

(2007-11-12 11:30:47)
标签:

影评/乐评

李安

anglee

李安传

十年一觉电影梦

关于兴趣、理想、坚持、沟通、平凡与天赋的断想
---读李安《十年一觉电影梦》有感

 光合作用公司催了我好多次了,上至公司总部,下至区主管与集美石鼓店长。我始终没空,一直在忙,很不好意思。晚上终于抽了时间过去,其实事情没什么,半个小时就解决了问题,只是坐车需要时间,我的确难以抽出时间。

      集美石鼓店的工作完毕,剩余的时间就完全属于我的了。光合作用书店,满满的书香,随手抽上一本,这么久以来也没能好好的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感觉现在这个时候最是惬意与闲适的了。

  李安,大导演,一本自传体的书摆在我眼前《十年一觉电影梦》。

  坐在书店咖啡馆的沙发椅上,啜着柠檬水,打开台灯,就这样静静的翻着书页。从晚上6点一直看到10点多,终于看到了结尾,囫囵吞枣草草的浏览了一遍。

  李安,一个在他自已眼里很平凡、很老实、很木讷的人,但是在我看这本书之前的印象里,他却是一个大导演,一个获得奥斯卡奖和无数赞誉的人。他导演的《卧虎藏龙》与《断背山》两次获得奥斯卡的光顾,在西人眼里大放光芒,在华人眼里却是毁誉参半。媒体的报道让我感觉他是个功利的人,是个迎合西方文化的人。这点让人有点不好受。正如张艺谋张大导演一样曾经拍过《老井》、《红高梁》、《大红灯笼高高挂》等这样的充满中国味十足的好片,如今却为了拿奥斯卡去拍什么英雄,看得让人莫名其妙。李安的《卧虎藏龙》似乎也有此嫌疑。而《断背山》更是违背了中国人传统的伦理。

  东方与西方的价值观、审美观都有很大的不同,一个在华人世界里不能容忍的东西,在奥斯卡那里却能得到肯定,一个中国人认为很好的东西,西方世界却不屑一顾。李安的电影不是很有迎合西方世界之嫌疑吗?加之媒体的放大,李安更是让人感到了“不安”。

  然而,当我读完了《十年一觉电影梦》之后,这些“不安”就完全消失了。

  李安,生长在台湾一个书香门第,父母都是教师,为人尊者。他出生在一个充满中原文华的传统的家庭里,他父亲当年乘着“永安号”轮船来到了台湾,并且遵照他爷爷的训导在台湾“另起炉灶”生根发芽,取名李安。虽然他出生在中原文化的家庭里,然而他生长的却是日式殖民文化下的遗留台湾本土文化里。这使他长大以后常常在追问自已身份的认同感,不知所从。说是根在大陆,可是生长却是在台湾,说是出生在中原文化家庭里,学习生长却是是日式殖民文化与台湾本土文化交织的社会里,在台湾,父母教导的根不要忘,可是到了大陆自已的根--江西德安,却似乎又是那么遥远和模糊。能确认和不忘的就是台湾,那是他的家。

  李安自小是一个老实本份的人,读书的成绩很不好,特别是数学,考零分是常有的事,国文也好不到哪去。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李安还是那么不会读书,还是那么“笨”。连续两次高考都落榜了,这给他爸爸--台南一中校长丢了很大的脸,他自已就更加的自闭了。直到他上艺专,接触了戏剧之后,他发现了他的兴趣所在,充分发挥了他的兴趣。他父母心疼不已,上了一个这样不好的学校,但是李安却高兴的不得了,他对父母说:他要当导演。这就是他的理想。他的理想就是他的兴趣和爱好。也许李安的成功正源于他当初的这个兴趣与理想的完美结合。

  艺专读完后,李安到美国留学。怀着美好的憧憬和理想来到了美国。在学校里他也的确付出了努力。然而毕业后的6年里他却不能发挥他的专长,没有戏拍,没有工作做。这让他陷入了人生的谷底,几乎对理想失去了耐心。在这6年里他做了很多的努力,偿试了很多的失败,终究还是一无所获。在自传里他说:如果他是一个日本人,像他这样无所事事的人早该剖腹自杀了,哪有颜面留在世间。然面他终究还是坚持下来了。而且坚持的是那么有体面和尊严。为了理想,他一直坚持至今,直到他拍摄《推手》。

  《推手》是由台湾“新闻局”出钱拍摄的电影。然而当时台湾方面徐立功找到在美国生活十年的李安时,李安甚至不想接下这个戏。理由是怕这个题材不好,拍的不好会影响他未来的发展。别人拍戏是找不到钱,他拍戏有人送钱上来还要考虑,并且他已经失业6年了。虽然最终他决定接下来,但是这件事情足以说明他对理想追求的执着和坚持的努力。正因这份艰难的坚持才会有了《推手》这部完好的处子之作。为未来的电影事业开创了新局面。

  《推手》之后的《喜宴》获得了比《推手》更在的成功。这次奠定了他在电影事来基础。在随后的岁月他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拍了好些片子。直到《卧虎藏龙》和《断背山》让他大放异彩。

  然而这些大放异彩的东西也让他饱受争议。他人的误解,媒体的过分放大,让他难以接受。他说他是真心的希望华语电影能走入世界电影之林,他也在为这努力,绝无迎合的心理。他说他是个很平凡的人,没有那么多的想法。但是媒休没有放过他,好的坏的一并报道,让人不易分辩。

  我想,他这次出这本书,一方面有回顾他这十年的电影之路,另一方面也有与广大观众解释和沟通的作用,希望大家能了解一个真正的李安。书中的李安是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个充满真诚和真情的人,还是个老实人,也是个对电影充满热爱的人。我相信,这种沟通是有助于观众与读者充分的去了解李安这个人。了解一个真实的李安,而不是媒休与传说中的片断的李安。我相信这种沟通的力量,至少我被“沟通”了。

  李安是平凡的,他自已这么说。事实上,他也的确是平凡的,与他人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真的如果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对电影的热爱。按他的说法是对电影的天分。爱迪生曾说过“我的成功源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赋”我们常常被这句话骗了。我们总是自以为是,以为只要我们努力了一定就会成功,然而有些事是真的要天赋的,我们差的不是那些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是那百分之一的天赋。正如李安儿时读书时一样,他被打哭了,膝被跪肿了,数学学是才零分。他对数字真的没有天分啊,你叫他怎么去当数学家。他天生就是做导演的料。这是他的兴趣所在,也是他的理想所在,他坚持了这么多年就是因为有了这百分之一的天赋。虽然他平凡,但他没有辜负了这百分之一的难得的天赋,他全心全力为之努力,所以他成功了。

  李安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兴趣是理想之源,理想是坚持之源,而天赋是成功的根本。平凡是人的属性,沟通能促进相互的理解与尊重。

转自关于兴趣、理想、坚持、沟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