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一沪深股市收盘 蒸发1.1万亿

(2008-02-27 05:50:38)
标签:

财经

经济

流动性过剩

沪深股市

股票

分类: 今日观察
    刚从雪灾和次贷风波中缓口气的股市再度遭遇利空打压:周一收盘,蒸发1.1万亿,两家金融类公司天量再融资让股场再度暴跌。中国平安与最高价相比已跌去近2/3,浦发更是遭遇上市7年来未有的跌停。
    目前市况下,天量再融资方案能否通得过,那要看各方博弈的结果。如果示范作用见效,上市公司纷纷通过资本市场再融资,由此引发资产价格剧烈波动,相关公司股价出现自由落体式的坠落,流动性过剩可能逆变为流动性紧缩,对市场创伤可能会更大。
    由流动性泛滥引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中,已出现流动性紧缩的恐慌,管理层通过降息、减税等多种方案来重新注入流动性,安抚市场。其中最典型的是全美第二大房地产次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去年3月初股价在30美元左右,到了4月14日只剩下1美元。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与次贷相关的众多世界著名投行的股票和债券被投资人不计成本地抛售。这应验了金德尔伯格的著名论断:资本流动的特征就是恐慌和狂热。平安、浦发两家没有明确用途和目标的再融资方案一出,不仅自身被投资者抛弃,并拖累整个行业。市场对金融类公司避之唯恐不及,建行等股票甚至 已跌近发行价,这都是市场转向的可怕信号。
    资产价格的波动不是机械的,每笔交易都是具体人的活动,其中心理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市场面临恐慌和狂热时,资产价格就会扭曲,所谓“涨过头”、“跌过头”都会出现,这一过程中心理预期的影响有时是决定性的,而管理层的导向对市场预期会产生影响。面对房市和股市的下政,有人说让自由市场规律发挥作用,政府不要干预。 但在最奉行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为防止股票和房价的过度下跌,管理层出台了一揽子强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恢复投资人的信心,保证经济增长。
    次贷危机告诉我们,在市场存在流动性过剩的同时,更麻烦的问题同时存在——那就是流动性黑洞:当金融市场在短时间内因暴跌而骤然“休克”,整个市场丧失流动性,就会出现威胁全局的系统性风险。无论是股市还是房地产市场,由于外部环境、突发事件,市场流动性骤然消失,价格急速下跌,泛滥的流动性瞬间被蒸发殆尽。一旦大规模的资产抛售行为触发流动性黑洞机制,整个市场面临的将是一场灾难,这是我们要十分注意防范的。
    中国资本市场还很年轻,制度和规章不健全,在周边环境趋于恶化、市场预期难以把握的情况下,对营理层的调控能力和智慧是一种考验。历史的教训一再证明,如果听任上市公司大股东无节制地对市场“抽血”,再充裕的流动性也会干涸。最近市场的持续暴跌就是一个警示:对疯狂的圈钱行为如不加以制约,中国资本市场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如果投资者信心逆转,市场有可能会出现流动性黑洞。
    当前,我们面临着复杂的国际资本流流动和剧烈的多事市场波动。长期以来,中国金融市场相对封闭,金融开放的视野悄然洞开后,禁锢的樊篱一旦冲破,笼中人饥渴地在旷野上奔跑,一位经济学家打了个比方,这就像“长期在暗室中的人突然受到光线刺激而短暂失明,会作出误判 。”中国金融业市场化道路还很短暂,但有百年历史的花旗、摩根、汇丰等都是富可敌国的金融寡头,他们虽然在一些创新类新产品上受到损失,但无论是资本的意志还是国家意志都不允许一夜之间拱手让你。我们如果冒冒失失去抄底,就可能像中投公司用30亿关元去买黑石10%没有表决权的股份,结果半年时间浮亏过半;最近出海的QDII巨额外汇资金,均已缺胳膊断腿,损失惨重。
    资本泛滥的时代 ,全球没有价值洼地,明摆着捡便宜的事十百八九是陷阱。如果头脑发热,盲目出击,遭遇陷阱的可能大于馅饼。而背后更大的代价是自家后院被弄得鸡犬不宁。上世纪80年代日元升值时,日本人到美国狂扫一切,从“双子座”大楼到洛克菲勒财团,什么都想收入囊中,结果中了美国人的埋伏,自己国内经济给搞得一团糟,其教训殷鉴不远。
    流动性过剩还是流动性黑洞,这已不再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选择,而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不察、不可不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