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混多好,中年危机免不了
(2018-09-14 09:00:20)分类: 各抒己见 |
(来自网络)
英国作家叫乔治·奥威尔说:任何生活,从内部观察,都只是一系列的失败。
换句话说,你的人生,就是不断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
儿子说,这怎么可能呢?
我笑着说:可能的。因为说这话的那一年,奥威尔正好四十岁。
我有一位好朋友,特别不同意中年危机这个说法。他说,“啥危机?我一生下来就是危机。人生,就是不断的危机处理。早习惯了。那说啥‘中年危机’的,都是闲的蛋痛。”
我想告诉他:近数十年来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中年危机,还真的不是“闲的蛋痛”。40到50岁的中年人,难以感到心理满足,可能有着进化上的生物学原因。
七十年代以来,一系列心理学和经济学著作点燃了公众对于中年危机的兴趣。“中年危机”(midlife crisis)进入欧美日常语汇。八十年代以来,“中年危机”逐渐成为中文世界中的高频词,这是改革开放以后观念进口的结果。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中年危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心理应激模式。它是指中年人与其他年龄人群相比,更难以感到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
令人吃惊的是,这些研究都表明:虽然看起来和家庭、工作和生活上的诱因有关,中年危机的心理模式其实和外部条件没有直接关系。中年人的情绪低落,只和年龄有关。
换句话说,无论你是谁,混的多牛逼,到了这岁数,多少会有点。
从90年代开始,美国两位经济学家David Blanchflower和Andrew Oswald从事了一项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人群的幸福感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满意程度随着年龄下降,在四十和五十岁初期达到低谷。然后逐步回升。到了老年阶段,生活满意程度回升甚至超过青少年时期。他们的这个发现,被称作“快乐的U形曲线”。
中年人,正处在那个U形曲线的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