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读:极简版《约翰-克里斯多夫》
(2018-08-16 09:51:44)
标签:
读书 |
作者:艾读
约翰-克里斯多夫-克拉夫脱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爷爷是宫廷乐队的指挥,爸爸是宫廷乐队的提琴师。因为爸爸酗酒成性,他家生活很贫困,全靠爷爷接济,再加上妈妈有时给富人家当厨娘。他曾因为穿富人捐赠的旧衣服而受到富家子弟嘲笑打骂。
但他有音乐天分,很小就开始学钢琴提琴,并开始作曲。细心的爷爷把他作的曲记录整理下来,爸爸拿到宫廷乐队去演奏,使他一举成名,不仅加入了宫廷乐队,成为第一小提琴手,还经常受邀到公爵家演奏。
爷爷去世后,他挑起了养家的全付重担。由于他忙于养家,又生性独立,跟同龄人交往很少,只有一个叫奥多少年是他唯一的好朋友,但外人很快开始说闲话,而且奥多去了外地读书,这段友谊就中断了。
他的邻居中有个富有的寡妇克里赫夫人,看了他的演出,很欣赏他的才华,请他给自己的女儿弥娜当钢琴教师。本来他以为自己爱的是克里赫夫人,但有次教琴过程中一时冲动吻了弥娜的手,于是两人谈起恋爱。不过好景不长,弥娜很快厌倦了,而克里赫夫人也认为两家门不当户不对,阻止了这段恋情的发展。
克里斯多夫痛不欲生,是父亲的死使他猛醒过来,把个人的失恋放在一边,全力支撑家人的生活。为了省钱,他和母亲搬到城里一个嘈杂窄小的房子居住,认识了邻居萨皮纳,是个新寡女人,才二十岁,带着一个孩子,靠开针线铺生活。克里斯多夫特别喜欢萨皮纳那种慵懒且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堕入情网,萨皮纳也爱上了他,但还没来得及往纵深发展,萨皮纳就因为生病而去世。
他正处在情欲初醒的阶段,很容易就堕入一个粗俗女店员阿达的情网,两人有了肉+体关系,但精神上形同陌路,最终因为阿达跟他弟弟勾搭上而分手。
他郁闷之极,开始酗酒,被舅舅发现,批评他走上了父亲的老路,他幡然醒悟,决心戒酒,过好每一天。
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音乐上,创作了很多热力充沛的曲子,还敏锐地发现音乐大师们的缺点,并毫不隐瞒地在杂志上写文章批评指出,上至乐队指挥,下至观众,连批评家都没放过,结果得罪了所有人。
此时,他结识了一个法国戏班的女演员高丽纳,从她那里听到了不少关于法国文艺界+自由开+放氛围的描述,很感兴趣。他还跟一位在德国当家庭教师的法国姑娘在一起看了法国戏班的演出,两人之间产生了一种神秘的吸引,但也因此连累了那位姑娘,被雇主以“行为不端”为借口解雇,不得不离开德国。两人在两列火车的车窗里看到了对方,但还没来得及交谈,火车就向相反方向驶去。
他继续他的反叛,公开批评音乐大师们,最后,因为在一家社会党人的杂志上写文章而得罪了公爵本人,被公爵扫地出门。失去了公爵的庇护,所有人都来踩他,他丢了乐队的工作,写的作品没人接受,好不容易演出一部作品却受到集体嘲笑。
他陷入穷困潦倒之中,只好到外地一个中学去教书,与同事莱哈脱夫妇相处甚欢,并从莱哈脱夫人口中得知那位受他连累的法国姑娘名叫安多纳德-耶南,父母双亡,只有一个弟弟。他竭力寻找那位法国姑娘,并因此读了很多有关法国的书籍。
但他跟莱哈脱夫妇的友谊没能延续下去,因为谣言传得满天飞,说他跟莱哈脱夫人关系不正常,他只好辞职离开那所中学。
他到德国北部的一个城市去找幼年时非常崇拜的作曲家哈斯莱,因为哈斯莱当时听了他的演奏,惊为神童,特意叫他长大后一起搞音乐。但现在他真的来了,哈斯莱也听了他的曲子,知道他很有天赋,却因为私心不肯帮助他。
极度孤独中,他决定去见一个通信粉丝,是一个大学的音乐教授,名叫苏兹,两人相谈甚欢,使他感觉找到了一个知己。但苏兹教授很快就因病去世,他失去了唯一的朋友。
他想离开家乡,但母亲不同意,他见母亲一人年老孤独,也舍不得离开。但一个突发事件使他不得不离开德国,那是在一个乡村酒店里,他去那里看一个他喜欢的女孩洛金,刚好碰上几个大兵进酒店来闹事,调戏洛金,他见义勇为,出手相救,打伤了一个大兵,受到通缉,只好逃亡到法国巴黎。
到巴黎后,他举目无亲,少年时代的好友奥多不肯帮他,他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教琴的工作,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后来他在另一个同乡高恩的帮助下,找到一个严重低于他才能的工作:帮人抄谱改谱,勉强可以维持生活。
有一个富人家请他当家庭教师,教他们的女儿高兰德弹琴。高兰德生性风流,总想迷倒所有男人,对他施展魅惑,但同时也跟一个纨绔子弟吕西安保持来往,克里斯多夫看清了她的本质,坚决与她决裂了。
他在高兰德家教课时认识了一个叫罗孙的人,虽然是个政+客,但对音乐艺术也很感兴趣。刚好罗孙有个情妇是演员,便热心地促成了克里斯多夫的作品《大卫》的上演,让情+妇担任女主。但克里斯多夫觉得那个女主完全不上趟,唱歌完全不按他的音乐来唱,便严肃批评,提请换人,最后才知道女主是罗孙的情+妇,于是他跟罗孙的关系也搞坏了,彻底得罪了巴黎音乐界。
高兰德的表妹葛拉齐亚当时也是跟表姐一起学琴的,偷偷爱上了克里斯多夫,但觉得他眼里只有表姐高兰德,便没有表白,而且很快就离开了表姐家,回到了意大利。她得知克里斯多夫被巴黎音乐界孤立后,特意写了一封信,表示支持他,也表白了爱情,但信没寄到他手里,半路丢失了。
有一天,又病又饿的克里斯多夫从卢浮宫出来,看见了街对面的安多纳德,他俩都向对方走去,但他被人流挤倒,两人被冲散,未能交谈。
安多纳德的弟弟奥利维很喜爱克里斯多夫的音乐,买了一本克里斯多夫的歌曲集,里面有一首歌曲是献给安多纳德的。他给姐姐看了,并弹给姐姐听了,姐姐非常感动,给克里斯多夫写了一封信,表白自己的感情。但她没有勇气寄出去,也不知道他的地址,便把信夹在一本书里。没多久,她便因病去世。奥利维发现了姐姐的信,决心找到克里斯多夫。
罗孙跟情妇分手后,又开始邀请克里斯多夫上家里来玩,他去了,在那里遇见了一个面相很熟的青年,便走上去交谈,得知那青年叫奥利维,是个作家,非常喜欢他的音乐。两人一见倾心,感觉找到了灵魂的伴侣。
第二天,克里斯多夫亲自登门拜访,发现奥利维的生活也过得很艰苦,他们便合租了一套公寓,开始了甜蜜的友谊。
在新居住了两三个月,奥利维病倒了,克里斯多夫精心照料他时,发现他脖子上戴着一个圣+牌,问起来才知道那是奥利维的姐姐安多纳德临死时戴着的,于是克里斯多夫知道奥利维就是那个与他有着神秘的心灵相通的法国姑娘的弟弟。他和奥利维因为安多纳德的原因,关系更亲密了。
但他俩的生活过得很苦,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幸好有个叫莫克的犹太人经常帮助他们,不仅帮克里斯多夫出版作品,还帮奥利维的作品弄到了奖项,解决了他们的经济难题。
高兰德出于无聊,想勾+引克里斯多夫,经常邀请他和奥利维上家里玩,但克里斯多夫早已厌倦了上流社会那些空虚浅薄的女人,便借故推辞,让奥利维一个人去。高兰德向奥利维打听克里斯多夫的事,并把奥利维的话添油加醋改头换面地讲给吕西安听,而吕西安则添油加醋改头换面到处传播。
克里斯多夫知道后,怒不可遏,向吕西安提出决斗,虽然决斗中两人都没受伤,但奥利维得知后很担心很内疚,便与高兰德断绝了来往。
后来,德法两国边境发生了冲突,两国有了交战的迹象。奥利维是不会为了法国统+治者去打仗的,但克里斯多夫心里还有盲目的爱国情结,随时准备回国参战。幸好两国很快就平息风波,两个好朋友才没变成敌人。
克里斯多夫的《大卫》出版后,在德国和英国都引起了轰动,法国也开始慢慢接受他的音乐。这时,他接到母亲的来信,说快不行了,希望见他一面。他在奥利维的帮助下,冒险回到德国,见了母亲最后一面。奥利维也赶到德国陪伴他,并帮助他安全回到法国。
由于奥利维的促进,巴黎的《大日报》刊载了有关克里斯多夫的报道,记者络绎不绝地登门采访,他缺少经验,口无遮拦地回答了记者的问题,结果被记者断章取义地发表在报纸上,抹黑了他的形象,报纸之间的争斗也使他成了牺牲品。
不过克里斯多夫对这些早已见惯不惊,他继续自己的音乐创作,不受外界影响。
上流社会见克里斯多夫成了名人,争相邀请他去家里做客,奥利维作为发现他的人,也受到邀请。他俩都对一个叫雅葛丽纳的女孩产生了好感,但雅葛丽纳更喜欢奥利维,于是克里斯多夫自动退出,并全力支持,暗中促成,甚至为两个年轻人当说客,终于说服雅葛丽纳的父亲同意了这门婚事。
新婚夫妇到意大利去度蜜月,然后就在法国西部的一个小城安了家,奥利维沉浸在幸福的婚姻生活之中,给克里斯多夫的信越来越少。
克里斯多夫结识了几个女朋友,从她们那里获得了爱情和友谊,并开阔了他的创作天地,使他认识到要为大众创作。
雅葛丽纳很快就厌倦了外地生活,跟奥利维一起回到巴黎,得了一笔遗产,两人过起游手好闲的日子。雅葛丽纳听说克里斯多夫跟一个有名的女演员有过情事,觉得稀奇,想勾引他,给自己无聊的生活添点乐趣,便一再邀请克里斯多夫上家里来玩。
当克里斯多夫跟奥利维夫妇一同郊游的时候,雅葛丽纳拥抱了克里斯多夫,他虽然回应了她的拥抱,但很快就清醒过来,告辞离去。
而此时,他已经得罪了巴黎的报界和出版界,因为《大日报》老板认为自己发掘了他,因此有权指派他,便叫他给一个很蹩脚的剧作家谱曲,他拒绝了。于是《大日报》掀起一股棒杀他的运+动,造谣惑众,把他描绘成一个白痴自大狂。
他的出版商哀区脱不仅压低他的稿酬,还篡改他的作品,使他很生气,但因为有合同约束,他只能花高价买回版权。
但突然一下,好像有神助一样,攻击他的血雨腥风停止了,他打听到是裴莱尼伯爵夫妇在暗中帮助他,但他并不认识什么裴莱尼伯爵夫妇。
幕后神助还帮他弄到两天假期,可以回德国去充电。他在家乡遇到了弥娜,已经是一个发福的已婚大妈,庸俗不堪。
雅葛丽纳的父亲去世后,她跟奥利维的关系有所好转,两人出去旅游,怀了孕,生下一个儿子,但她很快就又厌倦了,对儿子和丈夫都没有兴趣。奥利维在孤独中只有跟一位叫塞西尔的女音乐家倾诉,产生了感情,但并没有什么亲密的行为,只是在日记中抒发一下情怀。但日记被雅葛丽纳发现了,两人闹翻,雅葛丽纳跟一个风流作家搭上,抛弃了儿子和丈夫。
奥利维受此打击,萎靡不振,把儿子交给塞西尔照顾,自己终日沉湎于痛苦之中。
克里斯多夫去参加奥国大使馆宴会的时候,遇见了葛拉齐亚,现在是裴莱尼伯爵夫人。他这才知道,暗中帮助他的,原来是当年那个跟他学琴的小姑娘,不由得动了感情。不过,葛拉齐亚很快就跟随丈夫去美国赴任,他刚找到一位朋友,又失去了她。
奥利维身边发生了一件悲惨的事,一个叫罗素的邻居因失业,无法养家糊口,只好带领一家七口自杀。奥利维深受触动,开始走出自身的痛苦,参加到解救穷人的活动中去。克里斯多夫虽然不相信平+民的革+命运+动,但也积极跟着奥利维去参加一些工人集+会,开阔眼界,认识生活。
参加了一阵,两人都觉得那些搞平+民+运+动的人动机不纯,都是为了个人的私利,有的是为了掌权当头目,有的是想挤进布尔乔亚阶层,所以两人都觉得这种运+动看看就好,不值得为之卖命。
五一节那天,克里斯多夫约奥利维一起去城里散步,结果却被卷进平+民+与警察的对+抗之中。奥利维在离开的途中,发现一个邻居的儿子正站在报亭上凑热闹,他觉得很危险,因为警察马队已经冲了过来,于是他返回去救那孩子。他刚把那孩子叫下来,自己就被拥挤的人群挤倒了,很多人从他身上踩踏过去,他失去了知觉。
克里斯多夫没看到这一幕,他已经被人群冲到了另一边,一个警察拦腰抱住他,另一个警察骑上他的背,他抡起拳头跟那两人对打,其中一个对他举起了刺刀,他为了自卫,抓起警察握刀的手,刺向警察自己,结果把警察刺死了。
这一下,群众和警察都红了眼,双方大打出手,他也激动无比,跳到路障上高声唱他所作的革命歌曲,受到群众响应。
几个群众运动头头怕受他连累,把他送出了国境。
他逃到瑞士后,才得知奥利维已经去世,他悲痛之极,想回法国去报仇,但想来想去,发现自己没法报仇,只好去瑞士一个朋友家避风。
朋友叫勃罗姆,是个医生,热情接待了他,让他住在家里避风休养。勃罗姆的妻子阿娜从小失去父母,是在奶奶的仇视和清规戒律下长大的,跟勃罗姆之间也没有爱情。在克里斯多夫音乐的召唤下,她的天性觉醒了,爱上了他,主动投入他的怀抱,两人成了情人。
事后,克里斯多夫非常内疚,勃罗姆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自己怎么能够给他戴绿帽子呢?他逃到外地去,躲了十几天,但按捺不住思念的情绪,又回到阿娜身边。
两人的私情被家里的女仆发现了,两人非常担心,决定自杀。阿娜独自开煤气自杀,但被克里斯多夫发现并救下,两人又决定用手枪自杀,但枪支太老,多年没用过,根本打不出子弹。
最后,克里斯多夫给当地一个朋友写了封信,洗刷阿娜,说自己一直恋着外地的一个女士,现在要去找那位情人了。然后,他离开了阿娜,去了别的城市,虽然中间他忍不住又回来过,但没有惊动阿娜两夫妇。
他在瑞士一个山里住了很久,终于从痛苦中自拔,重新找回上帝。
时光飞逝,克里斯多夫声名稳固了,头发也白了,德国的旧案撤销了,法国的流血事件也被遗忘了,他自由了,想去哪里都可以。但他喜欢呆在瑞士,喜欢呆在陌生人中间。
有一天,他散步的时候,遇见了葛拉齐亚,她已经成了寡妇,带着两个孩子住在附近一家旅馆里。他旧情复燃,去旅馆拜访她,但她只想把两人的关系保持在朋友的层次。
她很快就回了罗马,他们两人经常通信,但她总是把他保持在友达之上、恋人未满的状态,当她觉得他太热情的时候,她就冷落他一下,当她担心他会因为冷落而逃之夭夭的时候,她又热络一点。他看出了她的用意,但他不想失去她,只好保持这样的关系。
他到罗马去看她,在罗马住了一段时间,对意大利的文化和艺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她催他去巴黎,因为那里的音乐氛围更适合他。
于是,他来到巴黎。雅葛丽纳听说他来到巴黎,便叫儿子乔治去找他。他惊喜地发现奥利维的儿子已经十几岁了,是他音乐的崇拜者,他想教乔治弹琴,但乔治生性漂浮,什么都爱,但不能专心致志于任何一件事。
他还从一本出版的诗集里看到了奥利维的思想光芒,甚至一件奥利维死前不久对他讲过的事情,他猜到作者是一个熟悉奥利维的人,便前去探访,原来是被奥利维救下的那个孩子爱麦虞限,现在已经是著名诗人。
葛拉齐亚在表姐一再邀请下,也带着孩子来到巴黎,但她仍然不肯嫁给克里斯多夫,怕婚姻会毁掉两人之间珍贵的友谊,她的儿子也从中作梗,一见他们两人交往,就装病躺倒,逼着母亲离开克里斯多夫来照顾他,最后还逼着母亲去外地休养。
克里斯多夫保持着跟葛拉齐亚的通信来往,还在她儿子病重的时候赶过去帮她照料儿子,但她碍于儿子的反对,一直不敢跟他突破友谊的界限。最后,她的儿子弄假成真,病重去世,她自己也因劳累和感冒加重离开了人世。
葛拉齐亚的女儿奥洛拉住在表姨妈高兰德家,克里斯多夫经常去看她,发现奥洛拉和乔治倒是很好的一对,他在暗中促成他们,终于使两人成了恋人。
两个小青年婚礼前,克里斯多夫已经病倒了,但他一直坚持到婚礼之后,新婚夫妇去度蜜月了,他才允许自己躺倒。
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心里并没有惧怕和悲哀,而是很宁静地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感觉自己是去加入那些逝去的亲朋好友的行列。在最后的时间里,他仿佛听到乐队在演奏他尚未公开的乐曲,而他自己在指挥。他还看到自己像圣者克里斯多夫一样,肩上扛着一个孩子在渡河。
他的一生像流水一样呈现在他面前,他看到自己的成长过程,看到自己回归上+帝+怀抱的过程,他终于战胜困难,渡过了河流,来到彼岸。
他问肩上的孩子:你是谁呀?
孩子回答说: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