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园秀:天南地北录制的歌声是怎样合成一曲的?(多图)

标签:
艾园秀白开水 |
分类: 艾黄信箱 |
作者:白开水
最近在qq艾园群里姐妹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先后制作了几首合唱歌曲,使得地处天南地北、大部分人从未见过面的姐妹们实现了同唱一首歌的愿望。下面来说说我的制作过程:
歌曲的录制和获得:
1. 参加合唱的人先在手机“唱吧”里录制歌曲,并上传到“唱吧”个人主页上。
2.
我从“唱吧”里将所有人上传的歌曲一一分享到微信上(或者qq、微博等)。
3. 打开计算机上的微信(或qq、微博),点击上述分享的作品使其演唱,然后进到对应浏览器的临时文件夹里去寻找MP3文件(有若干天的期限),并拷贝到固定的文件夹中。
在电脑上使用Adobe Audition软件进行合成:
1. 将准备合成的所有歌曲一一放入音轨中(以《甜蜜蜜》为例)
2. 降噪、音量标准化
受录音条件的影响,每个人的作品里多多少少都有些杂音,所以需要逐个进行降噪处理,力求每个人的声音干净一些。另外,每个人控制的音量不同,所以要把每个人的音量调到标准化音量,以使合成出来的作品音量相近。
降噪:(使用插件)为免失真,数值选取偏小。
3. 分解唱句
选一个节奏把握最准的作品,逐句寻找演唱的起始时间点。这个工作关系到合成效果的好坏,一定要十分准确,否则会两人唱句之间衔接不好。这是最费时间的步骤之一,纯粹是用耳朵仔细地反复听,有些前后句衔接很紧的唱句需要将音轨放大到能够找到准确位置,力求精准。
确定每一句唱段的起始点后,使用“分离”功能像切菜一样把所有人的歌曲都切分成若干段以备下一步使用。
4. 合成
按照每个人的音质和演唱效果,力争选取音准最好、节奏最准的一句,同时还要顾及前后句衔接声音的匹配性来排定演唱顺序。这是合成过程中花费时间最长的步骤。仔仔细细、反反复复听每个人的演唱,并反复排序,直到比较满意、舒服为止。
确定排序之后就保留每句话演唱部分的音轨,删除掉其他人的音轨。
最后把这个多轨文件混缩成一个音轨文件,即完成了合成作品的初稿。因为演唱人数不同,音量大小会有很大差异,需要将独唱部分声音过小的人的唱段适当调大,将合唱部分音量调小,调到听起来音量比较均衡。
5. 修正
合成之后,再进行效果修正。对合唱部分添加微弱的回声,使得听上去有和声的感觉。对整个作品做均衡器调整,稍微调低高频段强度,再稍微增加一些输出电平的湿声,让声音听上去柔和一些。
如此我们已经制作了《又见炊烟》、《小城故事》、《爱的代价》、《南屏晚钟》、《女人花》、《甜蜜蜜》等7首歌曲的合唱作品(有一首暂时保密)。
使用手机“唱吧”录制歌曲,因为伴奏和演唱无法分离,为了合成需要做到:
使用相同的伴奏版本:这样大家的作品时间轴相同,这是保证能够将所有人的唱段天衣无缝地合成到一起的必要条件。
使用相同的混响效果:“唱吧”提供了原唱、KTV、小剧场和演唱会四种混响模式,大家在录制时选择相同的模式(KTV或小剧场)。
使用相同的音量控制:将伴奏音量开到60%-80%,保证每个人的伴奏和声音音量匹配相近。但目前为止还是有些人的匹配不理想,音量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合成后的合唱效果。有时候因为伴奏音量过小(基本为清唱),只好将其放在和唱里。
确保演唱节奏准确:相同的演唱节奏才能够准确地分句剪辑。如果节奏相差过大,无法和其他人的上下句衔接。
避免噪音和爆破音:录制时最好使用话筒。如果使用手机耳麦,将耳机上的麦克孔洞背过去,口与麦克保持一定距离,且最好两者平行(不要对着)。为避免爆麦现象,
可以用湿巾纸将话筒或麦克包上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