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园秀:奶奶做的梅菜扣肉(多图)

标签:
奶奶做的梅菜扣肉艾园秀艾米家人美食 |
分类: 艾黄信箱 |
方子:太奶奶
工艺:奶奶,爷爷
图片:黄米
文字:黄颜
七货:艾颜,艾米
明天请了客人来吃饭,所以奶奶今天做了扣肉。
奶奶用的是太奶奶的方子,话说很多年前,太奶奶也是会做扣肉的,只不过老早就金盆洗手,连方子都记不清了。后来太奶奶见老黄这个江湖骗子装模作样地在那里教授“懒人扣肉”的做法,实在看不下去,绞尽脑汁,居然想起了自己先前做扣肉的事,还东鳞西爪地记起了一些配方和做法。
奶奶按照太奶奶的方子试做了几次,居然成功了!下面就“图文并冒”地介绍一下配方与做法:
1、先说梅菜。我们买过好几种梅菜,貌似没太大区别,只有一种注明“咸味”的,有点太咸了,再没买过。这里买的是甜味的,一个“甜梅菜心”,一个“甜梅菜王”,但没觉出差别来。
虽说是“甜味”,但其实很咸,要先用水浸泡。而且梅菜里有很多沙子,要先用水抖洗几遍,然后才用水泡。奶奶一般是最先抖洗梅菜,用水泡上,然后才做其他步骤,等到其他步骤就绪(大约一个小时),梅菜也泡好了,不咸不淡咸:
2、我们这里的东方店爱把五花肉切成细长条卖,做蒸肉没什么,但做扣肉就不太合适,因为肉条本来就很窄,煮了之后就更窄了,切出来很难看,没法摆盘。
但东方店有时也有整块的五花肉,大概还没来得及切条,被我们撞见,就硬要人家卖一大块给我们。一般都是买一尺见方的一块,大约五六磅吧:
3、切成了九大块,每块两三寸见方,留了几块做蒸肉,这里是做扣肉的几块:
—————–
4、先把切好的肉块放到锅里煮一煮,煮的时间越久,待会蒸的时间就越短,但煮太久了肉会烂掉,所以奶奶一般是水开之后再煮二三十分钟。煮的时候放料酒、花椒、八角、姜蒜等,主要是压压腥味。
煮过的肉块都缩小了,变厚了:
5、可能瘦肉和肥肉热胀冷缩的比率不一样,瘦肉多的能把整个肉块都拉弯了,待会炸的时候会有麻烦,因为接触不到锅底的地方就炸不到,会炸得白一块黄一块,很难看,所以要把肉块切薄,目的就是让肉皮部分平整,便于炸得均匀。下图左边是切下来的瘦肉,右边是变薄变平整了的肉块:
——————–
6、调制太奶奶说的“金酱”,其实就是老抽和糖,有红糖最好,没有的话,白糖也行。把调好的“金酱”抹在肉皮上,主要是为了上色:
7、锅里放油,油的多少以能够浸住肉皮为准:
8、点火之间先把煮过的肉块放进锅里,肉皮朝下:
9、盖上锅盖,点火,开炸,因为肉上有水,所以会炸得砰砰作响,不要怕,有锅盖盖着呢。炸一会之后,可以把锅从火上移开,等到没砰砰声了,就揭开锅盖,用筷子叉起一块肉来,看看肉皮炸黄了没有,如果没有,就把肉块调整一下位置,让每个部位都能炸到,然后盖上锅盖,再把锅放到火上去:
10、如此三番,终于把肉皮炸得焦黄了,关掉火,等砰砰声消失了,再打开锅盖,把肉从锅里夹出来,浸泡到冷水里,让肉块冷却,切的时候就不会搞得稀烂。
下图左边是炸之前切下来的瘦肉,不用炸;右边是炸过的肉块,肉皮炸得焦黄了:
11、切的时候,肉皮朝下比较好切,切完翻过来是这样的:
12、放进碗里的时候,是肉皮朝下:
13、把几块肉都切了,有皮的放在下面,先前切下来没炸的瘦肉也切成条,放在上面。
我家的破碗又派上用场了,装那些炸得不太好,或者切得不太整齐的肉块,自家人吃,或者做烧麦,因为碗上有缺口,易于辨认。
奶奶一般都是一次做三碗,两碗自家吃,一碗送人:
—————-
14、太奶奶爱说“十艺好学,一窍难得”,意思是学艺最难的是掌握窍门,一旦掌握了窍门,那就不得了啦,飞得起来了。
奶奶做扣肉的窍门就在这里:用老抽生抽白糖加上水,调制一碗黑乎乎的白糖酱油水,倒在装了肉的碗里,泡住肉块,扣肉的味道就全靠这个了。
老黄当时就是没得到这一窍,虽然腌制整整一晚,但扣肉还是不能完全进味。而奶奶这种做法,扣肉就肯定能进味了:
15、把一直泡着的梅干菜冲洗干净,要把每张菜叶都抖开冲洗,然后拧干切碎。
锅里放油,炒香葱姜蒜:
16、放入切碎的梅干菜,翻炒一通,炒时可以尝尝,如果太咸就加糖,泡太久了会很淡,可以加点酱油或者蚝油:
——————-
17、把炒好的梅菜放在扣肉上面:
18、剩下的就简单了,隔水蒸两小时左右,一直蒸到肉皮软烂,入口即化。
记得有人曾经问过:你怎么知道已经蒸得入口即化了呢?
答案很简单:“尝呗!”
太奶奶说过:“杀猪宰羊,烧火佬(厨师)先尝。”
“扣”的技巧:等碗不那么烫的时候,拿一个盘子盖在碗上,一手端碗,一手按着盘子,两手配合把盘子和碗翻个个,变成碗在上盘子在下,就“扣”过来了。
下面是从破碗里扣过来的梅菜扣肉,也就是三碗中看相不那么好的那碗,用来做烧麦的。看相好的那碗留到明天待客。
把老黄以前做的“懒人扣肉”也放在这里,给奶奶做的扣肉做反衬:
谢谢收看,欢迎假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