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颜:小师傅
(2013-12-06 08:53:26)分类: 憨包子与小丫头 |
这里说的师傅,不是别的师傅,而是专做西式点心的高级师傅。
美国那些高级西餐厅里的西式点心可能做得很精巧,但日常生活中的西式点心,大多很粗糙,完全不能跟国内那些饼干蛋糕们相比。主要原因可能是美国人都爱DIY(自己动手),而副食店里又有很多半成品卖,再加上每家每户都有烤箱,所以饼干蛋糕之类的东西,美国人大多是自己动手烤。
但我们家很少做饼干蛋糕,主要是觉得饼干蛋糕都是精细碳水化合物,没多大营养,却能让血糖瞬间升高,导致身体产生大量胰岛素来消解。但过不了一会,血糖下去了,人就感到饥饿,于是又得吃东西,既不利于控制血糖,也不利于控制体重,还不利于小孩子的牙齿,所以我们家从来不烤饼干蛋糕之类,也很少买。
话说有一天,黄米同学从学校带回来一道圣旨,说老师叫带cookie dough(做饼干的面团)到学校去,明天要做cookie卖,是fund raising(募捐,集资)。
黄米同学是个好“邪僧”(学生),只要是老师吩咐的,那是拼了一条小命都要完成的,所以还在路上呢,就迫不及待地向爷爷传达了圣旨,并提议说:“爷爷,我们去买cookie dough吧。”
爷爷说:“等我们先回家,看看妹妹和太奶奶想不想去。”
哥哥本来是不喜欢这两个尾巴跟着的,但这次大概是为了炫耀一下自己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破例欣然应允:“好,我们去问她们,她们肯定想去!”
回到家,黄米就跑去问这两个尾巴,妹妹那是没话说,肯定要去,还喊得山响:“我要去!我要去!”
但太奶奶不是个盲从的人,先要问个青红皂白才行:“什么库克斗?”
“不是库克斗,是coo——kie——dough!”
太奶奶还是不明白。
黄米解释说:“就是做cookie 的dough!”
爷爷也帮忙解释:“就是做饼干的——”
爷爷还没为dough找到一个合适的汉语翻译,太奶奶就自以为听明白了,不就是做饼干的斗吗?
在太奶奶的概念里,“斗”可是一个大玩意,有十升呢,旧社会的时候,家里买米都是论升买的,很少有人富到论斗买米的地步。不是有句俗话,叫做“命中只有八合米,走遍天下不满升”吗?说明“升”就已经很了不起了,那“斗”肯定更不得了。
虽然太奶奶不明白做饼干为什么要斗,但管它的呢,反正外国人都是些疯子,做事就是奇奇怪怪不可理喻的,可能他们就是兴用斗来装饼干呢?
于是,太奶奶欣然前往,完全是为了助一臂之力,因为她出行都是要坐轮椅的,奶奶她们有时就把比较重的包啊什么的,挂在太奶奶的轮椅上,所以太奶奶估计黄米也是想用她的轮椅来装那个斗。
老老小小的开着车来到一家副食店,爷爷用轮椅推着太奶奶,黄米推了一辆购物车,一行四人浩浩荡荡地去找cookie dough。
太奶奶特意带上了眼镜子,帮忙寻找那个斗,因为她怕黄米之流年幼无知,不知道斗是什么样子的。
结果太奶奶被爷爷推倒“冷瑟瑟”的冷藏柜跟前来了,然后两个小家伙就扑上去乱抓,抓一个了就仔细看上面的图像,借此判断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一直到去交钱了,太奶奶还没看见什么斗,不免关心地问:“找到那个什么斗没有?”
“找到了!”
“在那里啊?”
“在车上。”
太奶奶左看右看,都没看出哪个是斗:“这是斗?就是一个袋子嘛。”
“袋子里装的就是dough撒。”
“袋子里装了一个斗?”
爷爷终于想出一个翻译来,连忙说:“他说的dough是英语,就是——面团的意思——”
“哦,是买面团啊?那怎么要说买斗呢?”
几个人都知道跟太奶奶解释不清,今天解释清了,明天又忘了;现在解释请了,过一会又忘了。
干脆不解释了。
第二天,哥哥从学校带回一个纸袋子来,里面装了半袋子的cookie,各种各样的,有上面撒满圆锥形巧克力的,有中间按着一颗杏仁的,还有的上面点缀着五颜六色的M&M小糖豆。
哥哥跑到爸爸妈妈跟前,推销说:“你们吃不吃coolkie?我卖给你们,五块钱一块。”
妈妈惊叫道:“哇,黑市啊?卖这么贵?”
“是Fund raising!”
既然是fund raising,那就没话说了。妈妈掏出十块钱,买了两块天价cookie,自己尝了一小口,剩下的都塞给爸爸:“给你吃吧,反正你吃了也不长胖。”
爸爸两口就吃掉了:“我吃了算了,就不拿去残害别人了。”
但黄米的cookie还没推销完,又跑去找爷爷奶奶,直接说:“fund raising!”
爷爷奶奶一人买了两块。
哥哥又去向妹妹推销:“我给cookie你吃,但你要交钱。”
妹妹见哥哥肯屈尊俯就给cookie自己吃,早已受宠若惊得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了,哪里还计较几个臭钱?马上把自己的小钱匣子抱出来,交给哥哥:“都给你!”
但我们的黄米哥哥是诚信商人,业界良心,很严谨地数出十块钱:“给你两个cookie。”
妹妹得了cookie,高兴之极,奔走相告:“是哥哥给我的!几好七(吃)哦!”
奶奶说:“你先存一块在我这里好不好?今天只吃一块,吃多了又吃不下饭了——”
妹妹很犹豫,奶奶说:“不要紧的,奶奶又不吃甜东西,你存我这里最保险了。我还买了两块的,都给你存在这里,你一天吃一块——”
妹妹把cookie交给奶奶:“你莫七(吃)我的哈,我存到明天七的。”
“好好好,存到明天吃。”
哥哥最后才来向太奶奶推销,因为他知道太奶奶刁钻古怪,最不好缠。
果然,太奶奶一看哥哥的cookie,就鄙夷地说:“这什么饼干啊?渣越渣越(掉渣,瘪瘪歪歪)的,像坨臭狗屎——”
“不是臭狗屎!”
“不是臭狗屎是什么?”
“是——cookie!”
奶奶在一边劝说道:“太奶奶,这是哥哥亲手做的哈,卖给你是为了给学校募捐,你就支持一下——”
太奶奶大模大样地摸出一张票子:“我是个菩萨心肠,你说是募捐,我就捐几个钱,但我不吃你那个送么(什么)——库克,黑区吗拱(黑糊糊)的,晓得几多难吃——”
妹妹说:“好七!你七一口看撒!”
太奶奶深知妹妹心思,做个顺水人情:“你说好七啊?那我把这个臭狗屎送给你七算了。”
妹妹欣欣然得了太奶奶的臭狗屎,拿去让奶奶存起来。
天价饼干卖完了,但哥哥意犹未尽,跑去对妈妈说:“妈妈,我还想做cookie,总办(怎么办)呢?”
“想做就做啰,还能总办?”
于是爷爷又带哥哥和妹妹去副食店买斗,太奶奶打死也不去了:“我才不去了呢!你们把我推倒那么冷瑟瑟的地方去——”
斗买回来后,黄米同学就俨然一个大师傅的样子,开始吆喝手下人了:“奶奶,我们有没有foil(锡箔纸)啊?”
奶奶急忙赶来援助:“有啊,有啊,等我来帮你撕,你手小,可别让上面的锯齿把手弄伤了。”
“那我们有没有那个——tray呢?”
“你是说烤盘?有啊,不过我们很少用,要拿出来洗洗干净——”奶奶也顺次吆喝下手说,“爷爷,你别光顾着看电视撒,来帮忙把烤盘拿出来洗干净——”
爷爷不敢怠慢,赶紧过来洗烤盘。
爸爸妈妈不好意思袖手旁观,也讨好地问:“有没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
奶奶说:“没什么,你们忙去吧。”
但哥哥不想让任何一个热心观众流失,吩咐说:“爸爸,你开cookie dough,因为你是大力士。”
“好,我来开cookie dough。”
妈妈自告奋勇地说:“那我就来做cookie吧!我手巧,保证给你捏几个漂亮cookie出来。”
爸爸已经打开了装cookie dough的袋子,发现里面装的不是一整个面团,而是已经分好了的小坨坨,不禁嘲笑妈妈说:“人家都做好了的,你捏个什么呀?”
妈妈凑过来一看:“不会吧?这可能只是把面团分好了,但每坨面总要捏出个形状来吧?”
哥哥一锤定音:“不捏!”
“不捏?”
“就弄么(那么)放上去的。”
“就那么放上去?那不是一个个——四方坨坨?”
“不是四方坨坨,是圆的。”
奶奶研究了一下,说:“可能是他说的那样,现在是冰冻了的,所以是四方坨坨,等烤热了,就慢慢塌下来,变成了饼干形状。”
哥哥不知道原理,但人家亲手做过,所以很专家地说:“就是弄么放进去的。”
妈妈说:“好吧,你是西点师傅,我们都听你的,你说就这么放进去,那就这么放进去。要是待会烤出来是四四方方的坨坨,那可就咬不动了。”
“不会的!”
说话间,爷爷已经把烤盘洗好擦干,奶奶撕下大大一块锡箔纸,铺在烤盘上,哥哥就开始往上面放cookie dough,一坨一坨地放,放得整整齐齐的。
妹妹早就忍不住了,抢上来要抓cookie dough:“我也要做!我也要做!”
哥哥不让:“你不会做!”
“我会!”
两兄妹相持不下,爸爸妈妈都来劝说,哥哥还是不愿意让妹妹插手:“她会乱搞的!”
“我不会乱搞的!”
太奶奶看了一会,极其鄙夷地说:“你怎么不让妹妹做呢?又不是什么蛮难的事,就是把面坨坨放到盘子里,哪个不会?”
哥哥搞得这么隆重的事,被太奶奶劈头盖脑鄙夷了一通,气昏了:“你乱说!”
“我总么乱说了?未必不是拿一坨面,往盘子里一放?我看你做了几个了,都是这么一放的,我都学会了。”
哥哥赌气撂挑子:“那你来做!”
太奶奶也不客气,真的上去做起来,用两个手指抓了一团面,往盘子里一放:“你还狠我?以为我不会做?我这不是做出来了?”
哥哥左看右看,终于找出几个破绽:“你把这块的dough都搞烂了,你放的位置也不对,要隔2 inches(两英寸)!”
奶奶急忙出来打圆场:“太奶奶,人家在学校里专门学了的,那就是一门技术,一门知识,你要让人家好好发挥一下,我们都要尊重知识,对不对?”
“我是看他——独门独术的——不让妹妹做——”
奶奶又对黄米说:“哥哥,做cookie要大家都参与才好玩撒,你在学校也是跟别人一起做的吧?那几好玩呢。如果就你一个人做,那有什么意思?我们家里没别的同学,那我们就把妹妹当个同学,让她也做几个吧。”
哥哥是个懂道理的人,听了奶奶一席话,心底里就转变了,但态度上暂时还转不过来,因为哥哥是个面皮薄的人,不好意思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妈妈也出来打圆场:“妹妹,来,哥哥他说你可以做cookie了,但是要照哥哥说的做哦——”
妹妹开心极了,伸出小手,激动地在空中试抓了几把,又试放了几把,做到熟能生巧了,才小心翼翼恭恭敬敬地拿起一坨cookie dough。
妈妈赶紧把手放在妹妹手下,做人肉保险网。
两个人四只手慢慢同步移动,终于把一块cookie dough安全稳妥地放在了烤盘里。
妹妹拍手啊,欢呼啊,好像长江大桥顺利合龙一样。
等到cookie dough全都放好了,才想起不知道要打多高的温度,要烤多久呢。
老爸赶紧从垃圾桶里挖出装cookie dough的袋子来,仔细阅读被自己撕烂了的说明,然后朗诵道:“预热到350度——”
奶奶赶紧请师傅出动:“哥哥,你来弄这个preheat(预热)吧。”
哥哥有点惶惑:“我——不会——”
太奶奶钻到空子了:“哦豁,你也有不会做的事啊?你不是点心师傅吗?”
点心师傅相当的尴尬。
奶奶说:“太奶奶,别说风凉话哈,哥哥在学校的时候,烤箱肯定是老师操作的,免得把学生的手烫了,所以哥哥不知道怎么预热,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奶奶手把手教哥哥按键钮,哥哥一下就学会了。
预热到350度后,放进cookie,烤了十多分钟,烤好了,果真像奶奶估计的那样,烤热了,面坨坨就塌下去,变成了圆圆的饼干。
全家一片山呼海笑,唯独我们的小师傅,很矜持地看着大家,淡淡地说:“我说是弄么烤的吧?”
(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