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艾米
艾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6,594
  • 关注人气:23,8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刚在国内买了一套房… …

(2011-05-13 09:10:51)
标签:

杂谈

分类: 各抒己见

说说国内的房子,我觉得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哈。我在国内NJ,一个月前刚买一套100万出头的二手房子(本人的首套房),现在100万能买什么样的二手房子呢?我来描述一下吧~~~~

 

1.地理位置很好,在NJ的一条商业街的后面,闹中取静,非重点学区,我觉得是三流的学区,呵呵。地理位置好,是我选房的首要条件。上班出行方便,将来有孩子,看病上学方便。学区我倒是不太在意,毕竟还没结婚,等孩子到上学年龄,估计我们都有能力买2套房了。再说我和我男友都来自苏北教育最落后的小县城,照样考上了大学。孩子能在省城接受教育,已经比我们当年好多了哈。知足了。我婶婶和我说,孩子将来上幼儿园可以找叔叔打招呼,可以送到某某幼儿园的国际班,一年2万块钱的赞助费。我的个神啊,一年就要老娘我出20个COACH包(在我眼里等于2万块),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太肉痛了,泪流满面。

 

2.面积刚好过60平,年代—86年,而且顶楼。NJ市的规定是,满60平才可以迁入外地户口,所以60平是房价的分水岭。60平以上房价比60平以下高20%甚至更多。那个地段的新房价格在2万7,8到3万,我们也只能买得起二手房。如果不是顶楼,这样的价格是买不到,忍了。现在新房的得房率很低,能有80%就算不少了。物业费也比较贵,二手房作为过度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3.内部装修非常非常一般。都这么多年了,肯定好不到哪里去,忍了。等房子贷款下来,再花点小钱装修一下吧。买房子把我都掏空了,装修的钱都得去提公积金。

 

这个房子如果是1,2年前,我肯定是看不上眼的,这样的房子要卖100多万,疯了。但是现在的形式看来,如果我再不出手,我这辈子就要买不起房子了。果断得出手拿下,用买菜一样的速度买了一套房子。NJ房价这样的增长速度真的是我始料未及的,想想05,06年的时候,浦口房价遍地2500,去年高峰的时候都要快过万了,现在国家控制大概在8000多。

 

你说这样的房价,大家就不买房子了吗?错,照样买。我本来对国家调控房价还报有一丝幻想,后来清醒了,国家能控制的只是房价过快上涨,根本就不能让房价下降。NJ是个省会城市,有N多所大学,每年那么多毕业生,很多人都留下来在南京工作,我和我男友就是其中的一份子。为什么炒房能成功,没有需求就应该崩盘,但是为什么没有崩盘,还是不停的听说谁谁买房了,甚至自己也参与到买房的大军中去了,实在是因为有需求存在。这个需求还不是少数。每次政府和房价在拉锯战的过程中,房价是会降一点,但是一旦拉锯不成功,房价就会报复性反弹了。

 

我就说说这个需求在我看来是如何的。就拿我身边的同学为例吧,留在南京工作的同学本科工作了2年,如果家里人不支持,现在根本没有办法考虑买房子。一个月5,6k,除了房租,其他的吃喝拉撒,一个月能省多少,一年能省几万块钱不得了了。(之前看的帖子,很多华人MM说国内本科同学工作2年的,一年能赚20万,嗯~~这样的人我也有认识的,但是我在南京这样没有什么外企的地方真没见过,在上海的朋友里有这样的,一年能赚大大几十万,做销售的)。硕士的刚工作不超过1个月,同样家里不支持,也买不起房子。我们系一共144个人,留在NJ的有60个左右的人,其中结婚才有1个结婚,买房子的包括我才2个人。。。。。。。。。

 

我觉得北京,上海,杭州,NJ,广州,深圳这样的经济发达城市,高校多,必然造成人流量大,每年留在本地的人多,有需求房价才会上涨。还有关于三线城市,你说投资三线城市,三线城市房价涨了,一二线城市涨的不就是更多吗?就拿我老家来说,我老家的位置是在苏北,在江苏最穷的那个县城隔壁,我们那儿县城的房子价格都已经是基本3000多,已经往4000-5000逼近了,我家再隔壁一个县那个县是基本都要有4000多,往5000-6000逼近了,再往南的县就依次递增1000。我老妈和我说家里的房子增值了,原来买1700/平的时候,现在都有3000多,我真是无比汗颜啊。

 

我之前逛XICI论坛的时候,一个版上有个MM在问,她现在已经有2套房,想买第三套房,如何买?我当时想想这些人脑子坏了,买那么多房干什么?我现在才觉得有钱投资房子是很正确的选择。在RMB通货膨胀这么严重的情况下,买房子还是非常保值的,RMB现在是对内严重贬值,对外升值而已。我家亲戚和我说他们单位有的人有上千万,现在都在买房子,因为RMB贬值太厉害了,只能去靠买房子保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