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别人的故事,写自己的感慨--《云中之珠》读后感
(2011-04-22 09:29:55)
标签:
杂谈 |
分类: 出版、影视、书评 |
一些不能在这贴出的文章已经在“海外艾园”贴出:http://aiyuan.wordpress.com/
作者:匿名
艾米的每一部作品,都借着故事叙述者的角度描述了不同人的生活,故事中好多人的心里活动,和行为动作都被艾米描述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借着艾米的笔,我似乎看到整个故事在上演,而故事中各色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总有一些能在我心里找到相似的感觉,所以读起来觉得特别真实而且亲切。如果说好的老师不是只是灌输知识给学生,而是能激起学生自主思考的欲望的话,那么艾米无疑在这里起到一个好老师的作用了,跟读每一集,透过那些灵动的文字,我通常会很长时间,陷入一种在感觉,也在思考的状态,所以有的时候并不急于知道下一集的结果,而更沉湎于对这一集的思索。只是沉浸在自己因为读艾米写的故事而发生的思想活动里的时候,并不确定自己是否读懂了文中人,因为在读故事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了自己,联想到了自己认知,联想到自己的未来,就是所谓—“读别人的故事,发自己的感慨”吧。既然是写“读后感”,那么写自己看了这部作品之后心里的感觉也是压题了吧。还有一点敦促我自己提笔的是,我也曾经用Grace做过英文名字。
其实曾经的“感想”在每一集之后都应该写下来,由于种种原因也没有那么做,毕竟“写一写”和“想一想”对我来说还是后者容易一些,如果写下来可以保存时间更久一点,也会更有条理一些,但是不爱坚持的缺点阻碍了我这样做,也许读下一部艾米作品的时候,我会记得去把每一集读后的感想都写下来,这一部只能事后诸葛亮,临时抱佛脚,补做一篇了。我目前想到 要写的有以下几个点:“姐弟恋”,云珠的个人追求,为人父母。
我和爱人是“姐弟恋”,毋庸置疑,对于彼此的选择是我们两个人的事情,可是难免总会遇到别人的Judge。有人会“好心”地给我讲,xx 比她的老公大 x岁,现在看起来好像她老公的妈妈;也有人会“无意”中向我抱怨,xx的老婆比xx小了 x岁,那个女人真是“老牛吃嫩草”;还有人会“崇拜”地和我说,佩服你,敢在婚姻问题上冒这么大的险。
我对于“姐弟恋”是犹豫过的,犹豫的确实不是爱本身,而是别人的看法,但是经历了那些犹豫之后,我也坚定了,过去,我们爱过,现在我们爱着,那么将来,即便不爱了,我也还有勇气再去开始新的爱,同时不后悔曾经的爱。像文中的Grace一样,爱过了,不为曾经的爱后悔,选择了离开,也会不消沉,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我从小一直希望自己能“全面发展”,做一个优雅优秀的新女性。不幸的是我错误的把“别人的看法”也看成了“全面发展”的一部分,以为拥有“全部”好评,才算是全面发展。为了那些无谓的别人的看法,让自己心里为难过,也委屈求全过,总是怕别人误会,怕别人对自己有看法,也有时候会想像宇文那样,恨不得昭告全天下自己的内心。可是那有什么用呢,世界上总会有人有意无意凭空捏造,以讹传讹,满足自己心里上的不平衡感。比如《云中之珠》里面那些关于Grace和她可能即将获得的遗产的传言,宇文和Grace相爱的功利目的的传言,等等。
关于云珠这个女孩,我非常佩服她的是她总是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并能找到实现自己目的的方法。她想出国,最后就能来美国读语言学校;她想扳倒吴政纲,最后就实现了。我是70后的,比云珠要大好些,小时候受的教育就是在家听家长话,在学校听老师话,除了家里和学校别的地方不乱跑。所以很长时间,我都是老师让做什么做什么,家长希望什么做什么,没有任何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当我按照他们的意图去办,却失败的时候,没有人告诉我该怎么办,而我也因为习惯了一切听指挥,而不知所措。很多次失败之后,我才明白人要对自己负责,只有自己能对自己负责。云珠这个性格究竟是时代造就的还是家庭环境造就的,亦或是天生的,我不得而知,但是我明确的是我比较羡慕她的家庭,她的父母对她的约束并不多(跳脱衣舞可能不能接受),一般的事情大概都是她自己拿主意,父母没有阻挠过她。
这就谈到了为人父母的话题,宇文的父母,从文中的描述看,应该是比较贫穷的,可是却没有看到他们向宇文要求过什么,二老真的是希望他好他们就好。和BBS上看到的有人抱怨的要求太多的父母,真是天壤之别。云珠的父母,也没有看到她们市侩的计较宇文的家庭情况而对女儿和宇文的交往有所阻拦。文中Grace的母亲,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个人抚养Grace长大并且没有抱怨,也从一定程度上造就了Grace乐观坚强的品格。所以觉得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还是蛮大的。通过读这么多父母,我一直在思考究竟该怎么样教育我的孩子们,现在最多的感悟就是—全力支持,大胆放手,希望他们都能像文中的Grace一样,坚强,乐观,有主见。
艾米写的故事,真像是一部人性百科全书,没有表于文字的教条,但却通过展现不同的人的言行,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人性,也看到了镜子中的自己,看后有找到同类的喜悦,也会发现如何调整自己不足的对策。
(很少提笔写,结果越是不提笔,书面表达能力越差,每天想很多,也忘记很多,很多觉得自己想明白的东西,却乏力用语言表达,希望能在艾园得到点拨,让自己的思想更有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