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虚荣离白痴有多远?
(2010-10-16 09:36:41)
标签:
虚荣心文革中的爱情艾米山楂树之恋王蒙文化 |
有些人本来不是白痴,只是比较虚荣,但当他们的虚荣心受到到挑战的时候,他们可以在一步内完成从虚荣到白痴的“飞跃”。
下面我就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为评论方便,我给她的每个贴都加了标号,把她的网名简化为“知更鸟”:
(1) 知更鸟不歌唱
天哪,在这儿看了几段评论和回复,真不知如果曹雪芹还活着,他会被红学家气得死去几回,活来又几回。
嘻,我说话之前,是不是应该先备好钢盔?
我也不喜欢电影拍的如此“纯情”,这样刻画人物削弱了原书的悲剧意义。如果不把书中反映的特定年代,特定的爱情故事原原本本地表现出来,在还原历史的同时警示世人,就失去了意义。我赞成王蒙先生对书的评价:“我们再也不愿意去经历这样的一段历史,但愿这样的故事已经绝版。”
我看电影,完全是比着书中的情节去看的,只为了让心目中原有的“老三”和“静秋”立体起来,电影中不完美的地方,我就用书中的情节去填补。看了电影让我更喜欢原著。
博主回复:2010-10-14 21:27:59 [删除]
王蒙的话,你好像引得不完整。
我不赞成王蒙的话,他把发生在文革中的事都当成文革,不愿意文革重演,就连文革年代的爱情也希望绝迹,等于是泼洗澡水连盆里的孩子都泼掉了。
(2)知更鸟不歌唱
我引的王蒙先生的话,是印在《山楂树之恋》书上的。
我相信王蒙先生所指的“文革爱情”,是所谓的“革命的”,“红色”的爱情,绝不是指类似老三与静秋的爱情。真正的爱情,都是那个年代所不容的。
博主回复:2010-10-15 09:51:29 [删除]
王蒙:“我们再也不愿意去经历这样的一段历史,但愿这样的爱情故事已经绝版。”
你的引文里没有“爱情”两个字。
王蒙说的是“这样的爱情故事”,当然是指老三静秋的爱情。
你就别为王蒙辩护了,他老人家早就不是从前的王蒙了。
(3)知更鸟不歌唱
你真的是艾米吗?是不是那些无聊的评论把你弄得这么肝火旺,还戴上了有色眼镜?真想不出来在这儿写字的你,是怎么刻画出老三和静秋那么美丽的人物的。
你慢慢拍砖吧,估计王蒙先生比我头硬,是不会怕砸的。
怕了你了。
博主回复:2010-10-15 21:47:48 [删除]
我在给你的回复里说的都是事实,而你没有勇气接受,反过来指责我戴了有色眼镜。我戴了什么有色眼镜?
难道你的引文不是漏掉一个“爱情”?难道王蒙说的“这样的爱情故事”不是指老三静秋的爱情?难道他的说法不是泼洗澡水连小孩子也泼出去?
这都是跟你不相关的事实,你都不能接受,你这内心也太脆弱了吧?
正是我这样坚持真理的性格才能写出《山楂树之恋》,不然的话,早被王蒙之流吓得停笔了。他不是希望这样的爱情绝版吗?
(4)知更鸟不歌唱
我真没看出来王蒙先生好心评价你的书怎么得罪了你。如果王蒙先生的原话是如你所解释的,把孩子也扔出去的话,我想编辑是绝不会引用的。我知道你是真心保护你的书,也想让读者真正领会你书的原意,但,请不要这样对待你的读者。
我真是吃饱了撑的才来你这儿写评论讨骂!老三和静秋真该谢谢你这么保护他们。
好,我绝不再来了,不是没有勇气,也不是脆弱,无论你给我做什么结论。我是不愿看你这样的文字了!失望。
———————————-
“知更鸟”的第一个贴,没什么大问题,只是不该赞成王蒙那句话,因为王蒙把老三静秋的爱情当成文革的一部分,希望那样的爱情成为绝版,完全是泼洗澡水连孩子一起泼出去了。
我的回复指出了这一点。如果“知更鸟”把王蒙的原文找出来看一下,就会注意到我说的两点都是正确的,但她不去对照王蒙的原文,所以没看见王蒙的话里有“这样的爱情故事”,而记成“文革爱情”,于是上来反驳我,结果当然是漏洞百出。
于是我全文引用了王蒙的话,告诉她漏掉了什么,而王蒙的“这样的爱情故事”指的又是什么。王蒙的话很简单,也很明白,如果“知更鸟”的虚荣心不那么强,应该很容易看出自己的问题,而且这是王蒙的话,又不是她的话,根本犯不着觉得自己丢了人,需要挽回面子。
但“知更鸟”的虚荣心不是一般的强,立马感觉自己的面子受到了伤害,开始攻击我个人(而不是我的观点),说我“肝火旺”“戴有色眼镜”。
从这个贴开始,她就沦为白痴了。
她最后一个贴,彻底暴露出她那脑子是多么拧巴。我批评的是王蒙的观点,而她扯的是恩怨(王蒙得罪了我),我指出的是事实,而她扯出的是编辑。然后就化身为“读者”的代表,指责我对待读者的方式不对。
从争论观点到指责态度,这就是“知更鸟”从虚荣到白痴的“飞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