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艾米张艺谋山楂树之恋娱乐 |
分类: 各抒己见 |
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写下对张艺谋的印象,主要是因为有人帮我从网上找到了他的新片《山楂树之恋》的DVD,我准备在观看之前先把我对他的印象写下来,就像把一间装了杂物的仓库清空一样,以便后面的新货能自成一体地贮藏在仓库里,不受旧货干扰。
也就是说,我今天写在这里的,是我作为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对他的印象,而不是我作为影片《山楂树之恋》原作者对他的印象。
我对张艺谋最早的印象应该是《红高粱》,不是电影,也不是小说,而是那首《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是听几个男生唱的,他们那段时间像走火入魔一样,天天唱那歌,一唱就挣得脸红脖子粗的,惨不忍睹。
刚听到这歌的时候,很不喜欢,觉得不像歌,像在吼一样。但听多了,就听习惯了,觉得有几分豪爽气,还有点滑稽。我那时是最喜欢滑稽的了(什么“那时”?现在不也挺喜欢滑稽吗?),免不了在家里学给父母听,特别强调“莫回——耶头”这句。
可怜我那搞文学的父亲硬是没弄明白“磨回椰头”是什么意思。这越发使我觉得这歌滑稽了,于是唱了又唱,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忘了《红高粱》的电影是啥时候看的了,剧情基本不记得,只记得(很可能记错了)一个场景,就是姜文抱着巩俐,踩倒一片红高粱,把巩俐放在上面。当时我那个激动啊!以为马上就要看到“艾米不宜”的镜头了,小心儿扑通扑通地跳。
我一向不喜欢姜文的长相,总觉得他的脑袋有点像个土豆,五官也不好看,而巩俐是我那时比较喜欢的女演员,我本来是很不希望姜文对巩俐做什么的,但由于当时对男女之间的那事还不太有感性认识,所以不愿意放过任何合理合法见识一番的机会,只好牺牲巩俐了。
但那个不解风情的摄影师把镜头往上摇去,直指蓝天。开什么玩笑!天上能有什么好看的?莫非导演是想通过这个镜头表现巩俐此刻的心情:我望天,不望你这土豆脑袋?
我那时亟盼摄影师把镜头摇下来,对着那片踩倒的红高粱,但摄影师硬是没让我如愿。我记得后来还把小说找来看了,专门寻找这一章节,但也很失望,没看到什么。
对张艺谋的第二个印象是故事片《老井》,不是他导的,是他演的。忘了是在什么情况下看的了,总之是看过。剧情不记得了,中心思想更是不记得了,就记得张艺谋家很穷,他老爹为了一个什么原因(记不得了),就让他倒插门与寡妇吕丽萍结了婚。那时吕丽萍还挺清秀,感觉不比那女主差(那女主的像我是一点也不记得了,可见长得没特色),但张艺谋不喜欢寡妇,只喜欢那女主,不知道是不是“处女情结”在作怪。
张艺谋虽然不喜欢寡妇吕丽萍,但日子还是要过的,婚还是要结的,床还是要同的(可惜没床戏,是我根据其他场景推理的),对女朋友还是要爱的,而女朋友一般都没有“处男情节”,不会计较他结了婚,跟别的女人有了肌肤之亲。
这一点,在传出张艺谋-巩俐绯闻的时候,曾经像闪电一般在我脑海里划过。是《老井》预兆了他日后的爱情婚姻之路,还是太多男人走的都是这条爱情婚姻之路,于是无所谓“预见”,根本就是“必然”?
我对《老井》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镜头:张艺谋因为是倒插门,所以每天早上该他倒尿罐,这对他来说可是奇耻大辱啊!这对大多数中国男人来说,都是奇耻大辱。还别说倒尿罐,连倒洗脚水都是奇耻大辱。
实际上,很多农民都不觉得挑大粪是奇耻大辱,虽然那一担大粪里肯定有很多是这个人的老婆那个人的老婆的贡献,不知道是不是挑别人老婆的屎尿不丢人,但倒自己老婆的屎尿就很丢人,或者是从粪池里舀起大粪来挑不丢人,但把自家卧室的尿罐拿出去倒就很丢人。
总而言之,这主要是事物的象征意义在起作用,而不是事物的实质在起作用。
于是,当张艺谋提着尿罐出去倒的时候,他满脸是委屈和愤怒,那个表情,太逼真了,让人不觉得是在表演,搞得我到现在还觉得张艺谋给吕丽萍倒过尿罐。这种“不露表演痕迹的表演”在中国演员身上真是太难见到了,通常的情况是:不管演员怎么卖力地演,我们总觉得他是在演戏。
虽然我在现实生活中没看过倒插门的男人倒尿罐时是什么表情,但我认定就是张艺谋那个表情,所以我觉得他是个很不错的演员,至少演农村里的“叫鸡公”(出类拔萃者)是逼真的,可惜他后来再也不演电影,转行当导演去了。
我还看过张艺谋导演的《代号美洲豹》,好像是反恐的,劫机,人质,谈判。我很喜欢里面巩俐的扮相,第一次看到她不穿肥大的农村人衣服,而是穿一套剪裁合身的白色西服,显得个子很高,很清纯,很洋气,很漂亮,证明那时的张艺谋对女性还是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的。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代号美洲豹》是张艺谋拍过的最接近好莱坞风格的影片,但不知为什么没有走红,可能是因为没在外国得奖。而没在外国得奖的原因又正好是因为太接近好莱坞风格了,因为外国人看中国人拍的接近好莱坞风格的片子,可能就像我们中国人看老外拍的接近中国风格的片子一样,怎么看怎么不地道,吃力不讨好。
张艺谋后来的片子,我就看得少了,印象里只看过《十面埋伏》,还记错了名字,一直当成了《英雄》,今天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唠唠叨叨,黄颜才说:“我们家好像没《英雄》的DVD吧?”
“是吗?那我看的是什么?”
“应该是《十面埋伏》。”
“就是那个有刘帅哥和金帅哥的?”
“是啊,那个是《十面埋伏》。”
管它,《十面埋伏》就《十面埋伏》。
没什么深刻印象了,就记得里面有章子怡,甩着很长袖子跳舞(是不是又记错了?)。我一直觉得章子怡的长相不如巩俐有特色,如果让她俩都不化妆,都穿平常衣裳,再把她俩都丢人堆里去,肯定是巩俐更早被人扒拉出来。
坦率地说,影片里有没有美女我不在乎,但一定得有美男,不然我就觉得没看头,因为我有“美男情结”,写故事只爱写帅哥的故事,看电影只爱看帅哥的电影,连听歌都只爱听帅哥的歌。亚洲人里,刘德华金城武就算是帅哥了,这大概是我看这部电影的原因。
影片里刘帅哥和金帅哥好像是死对头,情场上职场上都是。刘帅哥好像是第一次演三角恋中的失败者,可能是因为人老了,不得不屈居第二,令我有点替他伤感。但金帅哥也是我喜欢的一位,所以也愿意他抱得美人归,如果为此必须让章子怡劈腿,搞三角恋,我也在所不惜。
结果章子怡没劈腿,但两个帅哥之间劈起来了,好像最终一个把另一个劈掉了。
再往后,就是张艺谋率领一队scantily clad(穿着暴露的)女孩子去了某个奥运会,在那里做了八分钟的表演。对这个我就不是很感兴趣了,如果他是率领一群scantily clad帅哥去表演,我肯定会找出图片和视频来看一看。
然后就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无比壮观,张艺谋大出风头,很多人都夸奖张艺谋:这下可让我们十三亿中国人在全世界露脸了。
但我并没有“露脸”感,盖因从来没人把我跟开幕式联系起来,人家说到开幕式,主语都是“中国”或者“张艺谋”。
我那时只在忙着计算如果奥运开幕式不搞这么豪华,把省下的钱用在贫困山区孩子们的教育上,应该会改变多少穷孩子的一生。当然我无意责备张艺谋,他也不过是个技术主管而已,政策方面,他做不了主。可能还不光是政策方面,很多方面他都做不了主,比如,如果某个有权有势的人要塞个人进来在开幕式上露脸,难道他还好意思拒绝?
十三亿中国人的脸没露多久,就接二连三传来这做假那做假的消息,海外华人遭遇空前危机,连我那不爱八卦时政新闻的老板都在一次聚餐会上问我:听说你们奥运会上那个女孩子是假唱,what do you think?
这个what do you think放在这里,既可以理解为“你怎么看这件事?”,也可以理解为“你认为是不是假唱?”
所以我回答说:我觉得是假唱。
我老板哈哈大笑,说我很懂外交辞令。
那段时间,每次吃午饭的时候,和我一桌的几个华人总是脸白煞煞的,因为她们组里的老外总是追问他们假唱假脚印之类的事,而问的时候,总是以“你们中国人”开头,搞得几个台湾同胞纷纷声明他们不是中国人,是台湾人。当然那几个台湾同胞平时也爱这样声明,但没此时听起来这么刺耳。
估计那段时间张艺谋每个午夜时分都得打不少喷嚏,因为大家都在骂他,干嘛要搞什么假唱假脚印呢?连累全中国人丢了脸——虽然那几个骂他的人都入了美国籍,根本不在十三亿中国人当中。只有我还在十三亿当中,但我没骂张艺谋,不是因为我道德水准最高,而是我根本就不觉得假唱跟我有什么关系。
一人做事一人当,好事坏事都没必要去沾人家一指头。奥运开幕式受表扬,那是张艺谋的光荣;奥运开幕式搞假唱,那是张艺谋的耻辱。张艺谋的光荣与耻辱,都跟我没关系——
因为我不是张艺谋,只是张艺谋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