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肝肠寸断与无心无肺---电影《山楂树之恋》观感

(2010-09-18 09:49:14)
标签:

老三

肝肠寸断

静秋

山楂树之恋

张艺谋

无心无肺

娱乐

分类: 出版、影视、书评

作者:然Ray


有时,人与人之间的体会是多么的天壤之别。


令一位观影者记忆深刻的影片三处,却是最让我感到如梗在喉的片断。


一:
所谓的点到即止的床*戏,我看起来觉得异常突兀。


没有任何的铺垫,包括静秋想随同赴死的决心。就这样用手生硬地进入年幼无知的静秋衣服内,在手慢慢摩*挲时还用了个慢镜头,吊着没看过小说的人心,勾起大家的窥视?我认为这时处理得近乎猥*琐。这种床*戏不如不要。要,就要表现出老三因为爱而渴望融为一体的激情,大胆而又克制,如小说一样。小说并不色情。


确实因为某种需要与限制的话,拍的画面应该是两人平静地躺着,看着静秋疲累而静静地沉睡的面容,老三表现出爱怜而不舍的神情,那是生与死的注视与痛心。这时,伴随着老三的泪下,打上字幕:我其实不怕死,我只是不想死,我想天天和你在一起。有了这句话,才能够有你活着,我也就活着。你死了,我就真正死了的痛人肺腑之句。小说里这段话是最精彩动人的。我相信这种处理方式不会占用太多篇幅。而且相信窦骁能够用面部表情表现出痛苦与难舍的心情。周冬雨太小了,那种情窦初开的情怀她表现得不够准确,只是在演戏。这时,让她静静地躺着,就好了。


二:

隔河拥抱的镜头,其实影片改编借鉴了小说中的细节。


小说中的细节是老三在静秋受人欺负时的那次相会后,依依不舍地告别静秋时发生的。怕静秋妈妈看到他们的相会,又怕夜里静秋独自回家不安全,遂在河对岸沿河相送。爱而不能相拥的人,难舍难分,却又不能不分,便伸出了那双似拥抱的手。小说看到此处,也是泪如雨下,其实这个特别而又意外的动作,应该就表现成简单的张开双臂的姿势即可,就像许多迎候远方归来的爱人那种远远相拥的姿势。简单深情,无须太多修饰。可是电影此时用了这个细节,却觉得动作不干净,显得画蛇添足,有了话剧与舞蹈的夸张感,两个人的手势还各给了个长特写,都慢慢地圈成了圆,少了平实与真实感。本来电影就是以最平实淳朴的手法来定调的,看了总觉得不合内心真正的需要。


三:

静秋老三最后离别之场景,本来是小说中最感人,也最简洁的。静秋内敛、含蓄与面对突然而至的巨大痛失的空白与悲伤,最后只能一如傻了过去一样地喃喃呼喊:我是静秋,我是静秋,我是静秋。。。。。。。不可能再多说任何。一个羞涩而又在当时情境中的小女孩,不能如一个妇女如丧考妣一样呼天抢地的。但最后的电影中周冬雨表现得还是过了,有演戏的努力与做作。而且说出来太多的话语,那变了调的话语实在不中听,打破了最后的悲伤,撕破了山楂迷们的心。


真实的,才是最感人的。


为什么小说会如此动人心弦,因为它的字字句句,每一个小举动,每一个小对话,每一次的小误会,都是真实可触,特别是误会,这是戏剧里的高潮,也是小说里时不时在温婉中出现的小高潮,随着误会一步步消除情感在堆积,爱意在增浓,从最初的一见钟情到最后老三的倾其身心的爱。


这些在电影里很少体现。


老三是一个非常具有诗性、睿智、通达的男子。在小说里,他在解释山楂花为什么是红色而不是白色时,告诉静秋说这是诗意。他用富有哲理的话对静秋说:世界是每个人感受的世界是不同的,用诗人的眼光去看世界,就会看见一个不同的世界。这些最体现他内核的对话,却在影片中无影无踪。老三不只是只会一味地在物质上、体力上帮助静秋的,而他知道,他所喜欢的静秋也是有着与他一样有着精神世界的内心,他更多地在精神上与静秋交流着,诉说着。可是遗憾的是,老三还是变成了电影里平庸的追求者。


还有,少了情感间的嫉妒与占有,少了爱的特有肌理,诸如此类,因为想刻意塑造纯情与干净,就失去了深度与立体,没有立体,这平面而单薄的形象,何以感动我,何以感动山楂迷们?


此外,电影里有着太多无谓的笑点,这是编剧的失策。

一:

老三与静秋亭子相会时,静秋穿着短袖衫,而老三穿着长袖衫,还带着件军大衣。这种衣着上的混乱实在让人想不通。这时,应该多一句,交待军大衣是细心的老三考虑夜里不能归去时在亭子过夜备用的。缜密的导演应该在此对观众至少有一句交待清楚的话,这是认真负责的导演应该做到的。


二:

一旁看影的人们看到静秋幼小的弟弟妹妹们都很知趣地在静秋和老三对话时全溜出去了的情节,全都笑了,说也太懂那个了吧。两小孩出去关门前,电影还有一个定形镜头,两小孩狡黠而调皮地一笑,以示两个小孩人小鬼大。只是,这样的爱情故事没必要在这种情节上加特写镜头。这两个小孩显得太深知意味,与他们的年龄与外表不相称。这样的弟妹们,难道会有如此纯净好似根本没长大的静秋姐姐?


三:

老三听静秋说钱被放进长林的背筐中时,就撒腿跳进河水里来到静秋前给她钱。老三在水里奔跑的动作且不说如何,只是他也笑得太阳光得不知所以了吧,这时的心情应该是焦急而担心的,怎么在从船上跳入水跑向静秋时也是张着个大嘴露出个白牙笑容满面的?实在想不通,难道老三会因为静秋知道自己叫长林来送核桃的事而得意开怀?老三这时的笑,让人心里发出有点耻笑的意思。


或许太喜欢原作中的真实描述下的细节,对地改编后增添的小物品与情节,感到太小儿科。于是,感到与小说中老三与静秋的差距。


这里可以具体罗列一下:


山楂果


电影中是老三叫人送来一筐红通通圆滚滚的山楂果,把这送给静秋,想让静秋吃?这也太不浪漫了。富有诗意情怀的老三,在小说中是找人送了几枝山楂花的,因为山楂树之恋也是因为缘起于静秋最早在这个爱情萌发之地看到的这棵山楂树上是否真的开着红色的花。而山楂花也代表着爱情如花。老三与静秋的爱可以说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根本没到了结果阶段。这时的山楂花不是更好的寓意吗?电影拍得比小说唯美多了,为何这个唯美的道具却弃而不用?


小木棍


老三在牵静秋过河时,用了个小木棍,然后慢慢地将手移向静秋的手。这个狡猾的小伎俩也太小视老三的大胆与磊落了吧?老三是热情洋溢、单纯正直的。他喜欢,他会相对直接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的过渡,就这样体现出老三的心计,似乎有点耍花招。这是编剧的小聪明,老三不是这样的,他可以直接去吻,直接去牵手,当然羞涩而怯弱的静秋会拒绝,这时老三应该是规矩的。小说中他背静秋过河也是合情合理的,对于静秋认为周围人的看法,也是可以解释的清楚的,所以他背静秋这样亲近的情节比老三在影片中耍小花样的情节更动人,更入情入戏。


山楂树的水盆


这样好似变魔术的情节真的犹如老三是个大人在逗一个小孩子。其实这已到了故事发展的关键与最后环节,倒不如小说中老三心甘情愿地为静秋倒洗脚水来得情真意切。在倒洗脚水这个细节上可以多描述多些对话,将老三深知自己也许不久人世,想真真正正为静秋做点什么的心态表现出来。电影中有这个细节,但是太简单。


小金鱼


这也是太小儿科的信物了。似乎以此能将小说中静秋会的缝纫、会拉手风琴、会打乒乓球等多才多艺代替?根本不可能,这个信物也不可能表现出静秋对老三的喜爱。手风琴这很关键的道具,对静秋与老三来说,这是他们初次的神交之物。或许因为都会手风琴,才有了他们初始相见与对话时的欣赏与暗喜。


没有灵魂上的契合,没有精神上的交流,我想,老三与静秋的爱算不得感人,算不得纯净。


因为没有了细腻的描述和情感的推进,电影让人看到的只能是平铺直叙。

感动过,才知什么是真正的感动。

感动过,也才会再次被感动和不感动。

我喜欢流泪的感动,我喜欢感动的流泪

可惜的是,在小说里的我肝肠寸断,在电影里我却无心无肺。

谁把我的老三掳掠了?

谁把我的静秋抹杀了?

谁把我的眼泪枯竭了?

谁把我的感动剥夺了?


我喜爱你,张导,

可是,我想从你这里看到的真爱却如此苍白无力与空洞无物

是时间所限?还是年龄所制?

是社会所拘?还是世俗所迫?


http://tieba.baidu.com/f?kz=89025628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