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楂树》罗老师原型为静秋、艾米、张艺谋各赋诗一首

(2010-09-17 09:34:22)
标签:

罗老师

艾米

静秋

山楂树之恋

张艺谋

娱乐

分类: 出版、影视、书评

三峡新闻网消息 (三峡晚报) (记者王军 郑延)昨晚,张艺谋电影《山楂树之恋》首映式结束后,解放电影院邀请电影部分原型人物市九中退休老师罗铁生(罗老师)、南村坪村民张长槐(长林)、余金秀 (大嫂)以及宜昌市作协主席张泽勇、三峡大学文学院院长吴卫华等参加了座谈。


大嫂想念你了


大嫂:70年代和静秋(熊音)有幸成为一家人。在她离开这几十年里,我想对她说,静秋,大嫂想念你了,家人想念你了,祝你越来越好,祝山楂树越来越好!


这是宜昌的骄傲


张长森(小说中的老大):能将发生在宜昌的纯美爱情故事搬上银幕是宜昌人的骄傲,可以增加宜昌的知名度。电影感人是因为本身比较真实可信。70年代的爱情对现在的年轻人的恋爱观会产生影响。


影片真实感人


欢欢:故事发生时我年纪很小,虽然当时的情况记不清了,但在我记事时正逢改革开放,对那个时代还是有些印象的,总的来说影片比较真实感人,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对爱情的执着,特别是隔河拥抱的戏很打动人。


纯真的爱情


吴卫华(三峡大学文学院院长):影片给人的总体感觉是纯粹,感人缘于故事的真实。如果说《唐山大地震》演绎的是亲情,《山楂树之恋》演绎的就是纯真的爱情。诗人元问好有一句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山楂树之恋》就是这样一个生死相许的故事。


影片中有很多感人的细节:如开始昏黄的色彩基调,很多观众以为是画面模糊,其实是导演想要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这恰恰是导演在色彩运用上的高明之 处;第二个就是老三静秋过河时,老三捡来木棍牵着静秋过河,反映出那时候年轻人谈恋爱的青涩,非常真实,这场戏可谓匠心独具;第三个是老三静秋隔河拥抱, 拍的很凄美和富有诗意,第四是影片最后静秋哭送老三,不仅感人而且富有张力。


影片给我们这样一种思索:发生在特殊年代的爱情,在今天看来是压抑的、不可思议,但却更有时代超越性,更动人、更有诗意。这种纯粹的爱情成为当下最匮乏、最稀缺的东西,这也证明了既使在物质化、欲望化的当下,人们也想回望、拥有这段纯真的爱情。


我为电影作词三首


罗铁生(“罗老师”原型):看完了电影,仿佛时光倒流,让我回到了那些过往的岁月。这段故事是在南村坪发生的,我作为带队老师,对静秋的原型——熊 音也算比较了解。在我印象中,熊音是个非常优秀的孩子,不仅成绩名列前茅,多才多艺,动手能力也很强,在她身上有一股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让她不断拼 搏、努力进取。


这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张艺谋将那段岁月、那段爱情唯美地呈现,让人无法不为之动容。不过,剧中的罗老师是集合了许多老师的艺术形象,有我严肃的那一 面,但不同于我本人。《山楂树之恋》在宜昌完成拍摄,现在终于上映,我想最应感谢的是三个人:熊音、艾米、张艺谋。为此,我特意填词《少年游》三首,感谢 他们为《山楂树之恋》做出的贡献,也借以怀念那段美好的岁月。


其一 忆熊音


才华横溢任情讴,吐属夺头筹。琴弦轻抚,银球重扣,处处乐无休。纵然命运有乖舛,谁说志难酬?细品《山楂》,重温《简爱》,引我泪潸流。


注:艾米在作品中提过,《简爱》应该是熊音喜欢阅读的小说之一,该书启示人们:爱,无可指责,为爱牺牲是伟大的,但为爱而沦落则是可悲的。


其二 致艾米


点评读罢九回肠,四壁顿生光。滋兰树蕙,腾蛟起凤,只道是平常。风帆点点窗前过,知我远重洋。捧上《山楂》,打开网络,遥寄一心香。


其三 赞张艺谋


光环簇簇耀宜昌,峡水喜如狂。青龙试剑,晓曦雕凤,无处不呈祥。清纯丽质荧屏现,又一谋女郎。大地有情,苍天有义,也要断柔肠。


唤起人们对纯爱的渴求


张泽勇(宜昌市作家协会主席,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三峡分社常务副社长):小说描写了一段发生在宜昌的纯美爱情,电影里也有着宜昌秀美的山水,作为宜昌 人,此片让我觉得温暖、亲切。片中那些熟悉的场景历历在目,纯纯的爱恋让人难忘。影片反映了人类最普遍的感情,歌颂了真爱,剖析了人性,也唤起了人们对纯 爱的敬仰与渴求。


作为50年代的人,我经历过文革时期,对片中的人物对话、场景、故事氛围等都很熟悉,影片唤起了我们这一代人对那个时代的记忆。这个纯美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是哪个时代,都存在着纯洁的爱情。爱是无私的奉献,爱永远都是美好的。


“那双胶鞋我见过!”


(记者王东红)熊音的球友、熊音妹妹熊青的同学王女士昨日在看完电影之后感叹:“电影那双胶鞋我以前见过,太熟悉了!那些年经常穿在熊青脚上!”


王女士是熊音妹妹熊青的初中同学。电影情节中都有一个重要情节:静秋在外面赤脚搅拌煤渣石灰,脚受了伤,老三很心疼,特地给静秋买了一双米黄色的胶鞋,亲手给静秋洗脚疗伤并穿上。这一段长达2分钟。小说中后来静秋把这双鞋给了妹妹熊青,这是真实的故事。


王女士说,因为后来在熊青的脚上,她看到了那双胶鞋。在那个年代,能有一双胶鞋就不错了,而且几乎只能穿上黑色的胶鞋,那时熊音妹妹经常穿着一双米 黄色的胶鞋来上学,在众多的黑色胶鞋中显得特别显眼,所以作为同学的王女士印象特别深刻。没想到,这与众不同的一双胶鞋原来蕴含着这样一段令人感动的爱 情,令王女士感叹不已。


当年的原型罗老师(左)。 记者郑联学 摄

http://aiyuan.files.wordpress.com/2010/09/144.jpg?w=410&h=305


http://news.sxxw.net/html/20109/16/250906.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