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电总局痛批《蜗居》等反常伦理作品(图)

(2010-07-07 09:34:45)
标签:

蜗居

反常伦理作品

广电总局

海清

娱乐

分类: 各抒己见

继下达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后,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再度高调发话,指出近期电视剧制作中出现的“不足取的创作倾向”——用反常伦理现象 作为剧情主要推动力,并“凸显善有恶报、恶有善报,造成善恶观混乱”,“整体格调不高”,是一种不应该提倡的创作方法。

http://aiyuan.files.wordpress.com/2010/07/haiqing.jpg?w=300&h=400

“媳妇”海清:哭哭啼啼的戏真的OUT了,年轻观众更想看到生活中积极的一面。(设计对白)


策划:徐晖


撰文:本报记者 莫斯其格


荧屏乱象


苦情泛滥违背常伦


观众看得好郁闷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指出,目前影视方面出现一种不足取的创作倾向:用反常伦理现象作为剧情主要推动力。广电总局指出,这些内容反常伦理的电视剧有三 种:有的剧目为了彰显友情而不顾亲情;有的剧目为了增加悲剧苦情而凸显善有恶报、恶有善报,造成善恶观含混;还有的剧目因表现反常伦理关系而造成整体格调 不高。


A 放大偶然,不如韩剧友善、合理


早在电视剧《手机》的研讨会上,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王卫平谈道,目前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存在着不痛不痒以及反常规伦理结构的问题,“现实题材就 是一把双刃剑,一些作品只看到表象就放大了来表现,未必是社会的本质。”王卫平表示,为了电视剧观看而极尽表达生活中的偶然,并在电视剧中放大,这是一种 不应该提倡的创作方法。“在这方面我们甚至不如韩剧表达得更温和、友善、合理。”


B 放大热点话题,违背主流价值


《蜗居》的走红,让小三题材成为众多剧集的噱头。像《错爱2》,它正面反映了“小三”转正为“正房”后的辛酸苦辣,但剧中前妻和现任妻子在同一屋檐 下生活的细节,被观众评为最违反伦理的电视剧情节之一。对此,不少观众表示,反伦理的东西看得多了,就会产生了一种错觉,“是不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家 庭伦理关系真的很糟糕呢?”


C 放大苦情,让观众看得太郁闷


此外,目前荧屏上的家庭伦理剧苦情戏泛滥。让人印象最深的是《我的丑娘》,剧中,好人很难得到好报,让看过的观众表示“郁闷至极”,“平时生活压力 就很大,为什么晚上看电视还是那么苦闷的剧情?”但即使有观众不接受,《我的丑娘》之后原班人马又推出了《我的丑爹》,主角从“娘”换成“爹”,故事却依 然悲苦。


深度分析


《蜗居》格调不高


拖累海清失手“视后”?


在今年的上海电视节上,凭《蜗居》获得“视后”提名的海清大热倒灶,输给了她主演的《媳妇的美好时代》中的“婆婆”,曾让人不解。如今解读广电总局 的“警告”就不难理解,《蜗居》的整体格调不高,拖累海清失手“视后”。


《蜗居》虽然因反映买房难等现实问题得到不少观众的认同,但不少剧评人和观众表示,海藻这个“小三”描写得太过完美和无辜了,剧中宋思明和海藻的不 少露骨对话也被认为格调低下。在今年上海电视节上,《蜗居》就与最佳电视剧、最佳编剧和最佳导演等几大奖项无缘,仅海清获得了最佳女主角提名。随后, “白玉兰奖”揭晓时,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海清大热倒灶,事后有分析指这跟《蜗居》本身不符合主流价值观有很大关系。


确实,同是做“媳妇”,同是表达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媳妇的美好时代》的收视和口碑都在上乘之列,被很多观众评价“温暖人心,可与韩剧相媲美”。 《媳妇的美好时代》获得“白玉兰奖”银奖,获奖评语正是“反映现实生活又构思巧妙的好戏”、“不流于俗的伦理是非”。评委会主席高满堂当时在接受记者采访 时也大力表扬该剧“向观众传达希望和美好信息”。


导演喊冤


看起来不合理


其实是社会缩影


在很多制片人看来,如今的市场化操作以及收视率压力才是电视剧采用这种方式吸引观众的罪魁祸首。以《我的丑娘》、《我的丑爹》闻名全国的导演单联全 就是其中的代表。


之前在广州接受记者采访时,单联全也曾经提到过自己的无奈。他表示,现在广电总局在电视剧内容上要求很多,这就导致更多类型的电视剧无法投入拍摄, 而能够被电视台容纳的剧情,最多的就是生编硬造的古装剧、虚无缥缈的恶搞剧,这些剧离广大观众的实际生活太遥远,很多内容根本无法引起大家的共鸣, “以亲情为例,我们很难把古人对亲情之间的体悟和现代人之间的亲情观念联系在一起。别的不说,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是独生子女,讲尽孝的话,古人可以轮流侍奉 双亲,现在就只能是自己一个人,根本没法比较。”


单联全解释说,自己之所以拍《我的丑爹》这些电视剧,是因为社会底层中小人物的情感世界其实最丰富也最容易打动观众。《我的丑爹》中的不少情节,听 起来让人发指,比如老父亲穷其所有到大城市给儿子送学费,儿子怕同学笑话竟将其称为“老乡”;为娶到漂亮媳妇,儿子死活不肯与父亲相认,原因竟是 “父亲太丑”。单联全说,剧中这些事情都是源自生活。“我的学生就遇到过,她一个同学的乡下父亲去戏剧学院看望儿子,但这个儿子对同学们说,这是老乡。这 些事情的确听起来令人寒心,但的确是社会现实的缩影。”


制片人王小康则直言,现在的电视剧的确有点反常,看起来很多东西都是在故事上剑走偏锋。而部分家庭伦理剧的价值取向流于简单,多是二元对立,不是对 就是错,不是美就是丑,“现实生活不是这样的。”

网友热议


我们的幸福感


本来就不足


虽然各路制片人认为荧屏苦情剧泛滥、格调不高是市场化操作以及迫于收视率压力才造成的,但大多数观众并不领情,认为这类剧集脱离生活,美化非主流的 价值观。


网友liyan3917:哭哭啼啼的电视剧看着就烦。就不能拍点喜剧、让人看了上进的电视吗?


网友aceip:现在的中国人中,有幸福感的有几人?那些将不幸和可怜放大的电视剧,让我们本来就不足的幸福指数继续下滑。


网友dsdfgjhkjklll:现在不少电视剧对第三者的肯定太多了,最让我吃惊的是居然给第三者和出轨的男人披上了善良的外衣。难道电视剧只图 玩个性,而放弃了社会大众认同的道德观吗?


http://www.6park.com/news/messages/76674.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