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能力艾米负面评价进取心利弊孩子害羞放弃敏感争取育儿 |
分类: 各抒己见 |
(点击这里去新艾园看 《一路逆风》36及《女人为了健康千万别这么做!》等文章)
有位网友在艾园跟帖时说:“现在我儿子7周岁了,几乎不会害羞,尤其是对于不会不懂的东西,在学校里,他不觉得考不好丢人,总是觉得有人学习不如 他,当然他也说谁谁学习好,很厉害,有时老师批评他,他也无所谓。我现在有些担心,他这样是不是太没进取心了?什么都无所谓的,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啊。”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对负面评价敏感不敏感的问题。
对正面评价,人人都喜欢听,敏感的喜欢听,不敏感的也喜欢听,聪明人喜欢听,傻子也喜欢听,所以我这里不谈正面评价,只谈负面评价。
有的人对负面评价很敏感,听到人家负面评价自己,就如坐针毡,很久都放不下;但有的人对负面评价则不那么敏感,你说你的,我只当耳边风。
对负面评价敏感不敏感,有年龄的原因。
比如我们家艾颜妹妹,才一岁多,对负面评价很不敏感。她在大庭广众的场合,想跳就跳,想唱就唱,穿得怪头怪脑,也不怕别人笑,话说不清楚,仍敢大声 说,说得别人都笑她,她还跟着笑。
用我们太奶奶的话来说,艾颜妹妹还没到“知丑”的年纪,她不怕丢丑,是因为她根本不知道人家是在笑话她。
但黄米哥哥就不相同,他快四岁了,已经很“知丑”了。
比如在小区的泳池滑水,他小时候是一点也不怕的,爸爸抱着他从很高的滑梯上滑下来,鼻子进水了,眼睛呛红了,他乐得哈哈大笑。但他年龄越大,越怕滑 水,爸爸抱着滑也不肯,自己单独滑也不肯。
后来我们发现他不是怕滑水本身,而是怕滑得不好栽到水里或者四脚朝天掉进水里,别人会笑话,因为那个滑梯左拐右拐的,很容易“翻车”。如果泳池没人 的话,他其实是敢滑的,但人多的时候,他就不敢滑了,不滑又怕别人笑他胆小,所以两头为难,搞得不愿意去泳池玩。
滑水的难题我们是通过偷偷练习解决的,趁没人的时候,带他去泳池练习,练多了,滑熟练了,不会四脚朝天掉水里了,也不会头朝下掉水里了,他就不怕当 着众人滑了。
对负面评价敏感不敏感,也有遗传的原因。
对很多人来说,黄米这个年纪仍然是“不知丑”的年纪,但他的爸爸就是一个很怕丑的人,从小就怕丑,不愿意成为公众的笑料,所以不愿意当众表演;怕别 人不欢迎,就干脆不到别人家去玩;如果去了,也很注意别人的反应和态度,有时主人打个哈欠,他都觉得主人可能在赶他走,于是赶快告辞。
对于敏感的小孩,我觉得不应该强迫他在公众面前丢丑,用不断丢丑不断被笑话的方式来锻炼他的厚脸皮,这就像孩子 掌心怕痛,家长就不断用竹条子抽,一直到抽出茧来不再感觉痛为止。
这是何苦呢?太法西斯了。想想我们自己,如果是我们干不好的事,我们也不愿意在大庭广众场合下去干,惹人笑话,那么我们又何必强迫自己的孩子去大庭 广众场合下丢丑呢?
当然,如果孩子怕丢丑,就干脆不学,那也不是解决办法,有些该学的事,还是要学的,最好是找到既能学会又不丢丑的办法(比如偷偷练滑冰),但如果不 丢丑就学不会,那也只好丢丑了。
不过我还没想出不丢丑就学不会的东西,如果真的是不丢丑就学不会,那可能是大家都必须经历的事,那就不叫丢丑。比如孩子有不懂的问题,需要问老师, 那是学生的本份,不叫丢丑。
学滑冰会摔倒,其实也不算丢丑,人家初学滑冰也摔倒过,但问题是现在人家都学会了,不会摔倒了,而我的儿子又很在意这一点,我干嘛要逼迫我的儿子在 高手面前表演自己的青涩呢?
外界对我们的负面评价,有时是正确的,有时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负面评价,无论多负面,我们都应该接受;错误的负 面评价,如果只是看法问题,我们不必介意;但如果与事实有出入,或者观点有错误,我们应该指出,应该反驳;如果是有意捏造事实损害我们名誉的,我们应该投 诉,甚至诉诸法律。
对负面评价很敏感,并不是坏事,如果加以正确引导,可以成为提高自己的动力,也就是那位网友说的“进取心“。
比如我的儿子,对负面评价很敏感,就很有学习的动力,看见别人会什么,他就想学什么,免得别人笑他不会,所以如果我们希望他学什么,不用逼他,只要 让他看看那些学得很好的人,他就会想学。他学什么都很上心,怕学得不好惹人笑话,我们家长不用给他施加压力,只要注意在他压力太大的时候为他减压就行。
但有的孩子对外界的评价就不那么敏感,你滑冰滑得好,我不羡慕,你成绩好,我也不羡慕,或者我羡慕是羡慕,但也就是羡慕一下而已,我不想赶超你。
这大概就是上面那位网友说的自己的孩子的情况。
我觉得敏感也好,不敏感也好,都是有利有弊的。敏感的孩子,不需要家长使劲催逼,自己就有赶超别人的要求。但太 敏感了,万一自己能力有限,赶不上别人,超不过别人,也会很难过;而不敏感的孩子,可能没什么动力赶超别人,但如果他不如别人,他也不那么难过。
最理想的,就是该敏感的时候敏感,该不敏感的时候不敏感,但谁又能拿捏得这么好呢?连我们家长自己也不敢说事事 都敏感得正适度,更何况孩子?
所以最关键的,是如何帮助孩子把握这个“度”,正确判断什么时候该积极地争取,什么时候该潇洒地放弃。
回到上面那位网友的提问,我觉得家长可以注意以下几方面:
1、 孩子不懂不会的东西:
先教孩子问自己:回想一下,这个问题是不是以前问过的?是不是老师讲过的?如果是,老师那时是怎么讲的?还记得 不记得?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养成不记东西的坏习惯,反正可以问,咱也就不用记了,下次再去问人就行了。
问自己还包括猜测和推理:是的,这个字你不认识,但是看看这个偏旁,是不是学过的?是什么意思?还有右边那一 半,大概会是什么读音?左右合起来,会是什么意思,什么读音?让孩子猜猜看,猜错了不怕,关键是要养成动脑筋的习惯。
再教孩子学会问工具:比如不认识的词,查查字典查查书,看你自己能不能查到?现在还有网络,看看网上能不能搜 到?网络上还可能有很多解释和读音,判断一下哪个才是正确的?
2、 孩子没考好:
能力如此:有的孩子其实对自己很了解,他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仍然没考好,他也没办法了,只好安慰自己说:总还有 比我更差的。
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庆幸自己的孩子懂得自我安慰,懂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不是坏事,尤其是关系到名次的问题,如果孩子不幸进入了一个高手 如云的班级,虽然他已经学得很好了,但仍然没进入前三名,如果他在班上就是考第二十名的能力,你叫他怎么办?他不这样“看穿点”,又有什么办法呢?难道叫 他去自杀?
当然,家长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只能是第二十名这个事实,总想着这是因为孩子没努力,只要再努把力,一定能考进前三名。这样的家长,一定要学会正确评 估自己孩子,不然会把自己也把孩子搞得很苦恼很绝望。
失误了:有的孩子的确是有考好的能力,而且一向考得很好,但某一次因为种种原因失误了,这时家长要帮忙查找失误 的原因。找到了失误的原因,一般也就找到了改进的方法。
不努力:有的孩子不是很笨,但不爱努力。对这样的孩子,要给他定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比如小考多少分,期末多少分 之类。别定太高,太高了达不到,会把孩子搞成“陈胜吴广”的,反正怎么努力都是达不到的你定的要求,我干脆不努力了,无非是挨一顿打。
总之,家长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那些敏感的孩子,要特别注意减压;对那些不敏感的孩子,则要注意加压。只要 我们家长具备了正确的判断力,一定能帮助自己的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