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中文 = 低效率
(2010-04-30 09:52:06)
标签:
纯中文缩略词翻译nba外来词引进低效率文化 |
分类: 各抒己见 |
作者:sunyang (朱古力)
最近看一些报道,国内掀起纯中文运动。NBA 一类的缩写都要取消。我认为这并不可取。因为纯中文势必影响引进外来语、外来概念、交流技术的效率。
我学过几门语言,试探讨一下。文以载道。语言需要交流,就要解决外来语问题。日文、韩文里面很多外来语干脆没有本土说法,就直接引用拼音,比如 internet 日文叫 インターネット intanetto。他们有一套官方的罗马字转换规则。这样新概念很快就推广到民间,不需要官方怎么介入。当然弊病是日韩的英语发音怪怪的。中文意译要统 一怎么说,音译要统一用哪个多音字,internet 互联网 因特网 网络,好多种说法,严重影响交流外来语概念的效率。另一个例子就是 Obama 奥巴马 欧巴马,总统都选差不多了才有官方说法。
所以表明上看,中文媒体到处在引用英文。其实日本、韩国、西班牙、法国,也在大量引用英文,只不过他们把英文用本国拼音系统再拼写一遍,看起来像是 本国文字罢了。
再往深处说,任何语言都是有自己的长处短处。保持一种语言的纯洁性,代价就是放弃表达某些概念的效率。举两个例子。
中文
英文
中文是用两个概念的组合去描述一个动物,英文是另造一个单词。这种情况下组合造词好处明显,因为生动形象,便于理解。缺点是不准确。实际上很多和中 国水牛基因接近的牛,根本就生活在干旱地区。但是中文还是要叫 XX 水牛。
中文
英文
中文继续用三个概念的组合去描述一个经济活动,英文是造一个词。中文说法就明显不够简洁、准确。实际上,用属性去描述一个事物,从造字角度就是没法 简洁、准确的。
假设这个世界上从来没人见过熊猫,突然有一天一个中国人一个英国人同时见到了。英文很简单,就管它叫 Panda,属于什么种类以后再说。中文就不行了,你说叫“熊猫”,你确定它是 “熊” 类吗?你确定它和 “猫” 有基因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