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被顾小白整成了《菜花地自恋》(多图)

标签:
艾米山楂树之恋老三静秋顾小白窦骁床单菜花地自恋娱乐 |
(点击这里去新艾园看 《一路逆风》18,《山楂树之恋》剧组转战夷陵区,山楂树首次入镜(图))
作者:艾米
顾小白能不能改动原著的故事情节?当然能,如果不能,我早就告他侵权了。但“能改”不等于“改得好”。我是原著作者,我有权探讨“改得好不好”这个问题,各位小白大白们如果没能力驳倒我的观点,就趁早一边稍息,别说些“你把改编权卖掉了,就不要对人家的改编说三道四”之类的白痴话,你应该去对顾小白说:“如果你不让人评论你的改编,你就应该去当国王”。但也请别忘了,哪怕是国王,也有不怕事的小孩子会指出他没穿衣服。)
据说顾小白负责的是电影《山楂树之恋》电影改编的前三分之一,而目前开拍的正是这一部分,下面,我就对已经曝光的《山楂树之恋》电影情节做个简评:
(1)季节大挪移
在《山楂树之恋》原著中,故事发生在“春寒料峭”的季节,也就是初春,而顾小白把故事发生的季节从初春搬到了“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黄”的初夏,这大概是他那“菜花儿情结”的一种爆发(参见顾小白菜花儿地里的玉照)。
那么顾小白有没有权利做这种改动呢?当然有,因为他是编剧,改编权拥有者请他改编,他当然可以改动原著情节。
问题是这样改好不好呢?当然不好,因为这一改,整个故事的构架就被打乱了,很多故事情节就无处依附。
比如静秋到河里洗床单的情节,如果是春寒料峭的季节,那么老三的热心帮助显得非常体贴非常可贵,因为他知道女孩子沾了冷水不好,他出手相助的后面蕴含着他对女性的理解、关心和体贴。但改在温暖的初夏,就失去了这个意义,老三出手相助就成了可有可无,虽然仍能体现老三的热心帮助,但调情的可能性明显大于体贴关怀。
再如,原著里故事一开头,就有老三邀请静秋来看山楂花的情节,这表现了老三对静秋的一见钟情,也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但被顾小白把季节这样一改,这个情节就只能删掉,因为已经是初夏季节,山楂花即使还没开放,在静秋待在西村坪的这段时间也会开放,老三还邀请个甚?
当静秋回城之后,这个故事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情节是老三给静秋送去一束山楂花,但经顾小白一改,这个情节也只好删掉,不然就会“穿帮”:静秋在西村坪的时候,已经是山楂花开的季节,也就是说,她已经看到山楂花了,为什么老三还要跑那么远送一束山楂花来呢?而且静秋回城也有日子了,山楂花应该早已谢了。
还有老三背静秋过河一段,到了初夏季节,河水上涨,老三就该游着水驮静秋过河了,而静秋是个会游泳的人,天气又那么暖和,何不两人一起游过河去?当然顾小白可以把河水设计得浅一些,那也没用,两人一同淌过去就行了。
不仅如此,如果老三和静秋是一同游过河或者一同淌过河,那么被长林发现,静秋就不用那么担心,而不那么担心就不会出现后面的躲避老三。
顾小白可以辩解说,是的,天气温暖了,但人家老三就是要帮静秋洗床单,就是要背静秋过河,你能怎么样?
我不能怎么样,但我可以告诉你,这样的老三,就很做作,目的性就太强,他做这些,只是一种追女孩子的手段,而这些手段,很肤浅,很多余,很无足重轻,也许可以感动一些泪点低、一辈子没得到过男人追求和关心的女观众,但不会感动那些稍有头脑的人,更不会感动静秋。
说到底,季节这么一改,很多故事情节都得改动,与山楂树山楂花有关的情节都得删掉,人物形象也被彻底改变,最终就改成了顾小白的“菜花地自恋”,用“自恋”,而不用“之恋”,是因为菜花地对故事发展不起任何作用,就如顾小白在菜花地里搔首弄姿,而菜花地并不领情一样。
(2)河边抢床单
原著里是河边洗床单,而不是抢床单,因为“抢”不符合人物性格。静秋是个很沉静的女孩,举手投足都很稳重,绝对不会格格地笑,张扬地跑,更不会与一个刚认识的男人抢床单调情。
原著的情节是这样的:
静秋发现床单被弄脏了,就打了一盆水,偷偷洗掉了血迹。但大妈家没自来水,吃用的水都是从河边挑来的,所以她不能在家里清洗床单,只好到河边去清洗。但那天是个阴天,而阴天洗床单会显得可疑,人家会猜到发生了什么,所以她是偷偷摸摸胆战心惊地去河边的。
她还知道女孩子经期不应该沾冷水,但她没办法,只好冒险。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老三出现了,可说是雪中送炭,他说服了静秋,让他来帮着清洗床单。静秋站在岸上,披着老三的半长蓝大衣,看他在河里清洗床单。老三逗她,故意让床单漂走,然后再去抓回来。
顾小白曾经将这一段改编成这样:
“静秋第一次来到这个村庄,这个女孩来了月经,因为紧张偷偷出去洗床单。床单上的那种东西,像一朵花一样,在水里开着。”
这个镜头遭到网友的痛批,艾友友说:“顾小白的审美取向直逼那些有收集女孩子脏内裤癖好的变态老男人。”
现在这一段的拍摄现场遭到曝光,我们看到影片里的床单是蓝色格花的,应该没有经血的污迹,说明要么是顾小白在这件事上听取了网友的批评,改变了他那猥琐的设计,要么是导演张艺谋砍掉了顾小白很得意的“写意”镜头,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是救了顾小白一命,不然“经血床单”会成为他编剧生涯的一个噩梦,永远追随着他。
但由于季节的改变,这场戏又出现了“穿帮”镜头,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初夏,“静秋”穿的是单衣,而老三却穿着毛背心和蓝大衣,仿佛是隔在两个不同的季节。
至于河流太窄,根本不足以抖开床单清洗之类的小穿帮,我就不多说了,很多网友已经发现并扔了臭鸡蛋。
(3)顺便评评“老三”
前段时间虽然有人“曝光”了扮演老三的演员窦骁,但因为没有近镜头剧照,我不能肯定他真的是扮演老三的演员。今天曝光的“静秋老三河边抢床单”剧照,可以证明他的确是扮演老三的演员。
http://aiyuan.files.wordpress.com/2010/04/laosan1.jpg?w=480&h=315
http://aiyuan.files.wordpress.com/2010/04/laosan2.jpg?w=500&h=323
对他的外型,我不想做过多评价,脸相肯定是不像老三的,身材的高度应该没问题,但他似乎长着一双“古典美人肩”,就是“削肩”,这从他穿着蓝色大衣站在溪水里抖床单的那个镜头可以看出来,从脖子到衣肩,至少是45度角。这不符合当时的审美观,那时的男人,要长着“军官肩”才威风英俊,而所谓“军官肩”,就是比较平的肩,像开国时佩戴军衔标志的军官一样。
窦骁剧照中的“美人肩”,可能与他前后胸肌肉比较发达有关,也可能是服装的问题,他这身服装给人的整体印象就是“垮”,大衣的肩是垮垮的,里面的灰色毛背心是垮垮的,白衬衣是垮垮的,黄军裤也是垮垮的,连他站立的姿势都是垮垮的,仿佛裤裆太低,两腿受到牵扯,无法分开,他不得不将两手伸进裤袋,向上提着裤子。
这自然不是老三的风格,老三是“走路两腿笔直”的军人风格,而老三又曾是文艺兵,所以穿衣非常“熨帖”,不会这么垮三垮四,更不会穿“向左转”的大腰军裤。
窦骁的这个“垮”,很有当今北美teenager(十几岁毛孩子)的衣着风格,仿佛窦骁同学正在多伦多大街上嚼着口香糖打着口哨泡妞呢,就被一群“土八路”给绑架到中国的一个小山沟来了,不由分说,汗涔涔的就被塞进一件不合身的蓝大衣,硬要他去泡一个金鱼眼+纸板身材的女孩,他那表情能“深情”得了?
还有这个蓝大衣,原著里是勘探队发的那种蓝色棉大衣,工装,半长,齐膝,毛领,但在电影里被改成了蓝色呢子大衣,而且是极现代的西服领,于是勘探工人被变形为“纨绔公子”了。我说窦骁啊,你在野外搞勘探,穿个呢大衣作甚呢?这么热的天,也不怕捂出痱子来?你还穿着呢大衣下河洗床单,你是存心要恶心死观众啊?
窦骁的发型也很“潮”,不像七十年代的“文艺青年”,倒像零十年代的所谓“型男”。
总的来说,这部影片可以改名了,就叫《菜花地自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