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有关钱的神话
(2010-03-16 07:58:52)
标签:
钱的神话加速还贷房贷教育贷款信用卡财经 |
分类: 各抒己见 |
“神话”可指关于神的故事,也可指某种流传甚广、或被很多人奉为经典、但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或不正确的观点。我这里的“神话”当然是第二个意思。
(1)有关信用卡的神话
刚到美国不久,我就很幸运地申请到一张信用卡,少不得四处卖弄,买什么都划卡,除非数额太小,商家不让划,那就没办法了。
好几个老前辈告诉我:“你每个月付账的时候,别全都付掉,要留一点不付,那样才能建立信用,以后才能贷到款。”
我大惑不解,难道美国人喜欢欠账不还的人?
老前辈解释说:“你想啊,如果你每月都把欠账全部付掉了,信用卡公司靠什么赚钱呢?如果你留一些不付,他们就可以从你这里收到利息,那样他们才有钱赚,才喜欢你呀。”
我当然是很想信用卡公司喜欢我的,但一听说利息,就不乐意了,再一看信用卡公司发的手册,利率还挺高呢,13%。虽然咱是学文科的,但咱也是中国人,天生具备小九九的才能,心里的小算盘那么一拨拉,就得出“欠账不还划不来”的结论,因为利率高啊,你欠一段时间不还,以后就得还出多的来。
我把我这担心一说,老前辈就面露鄙夷之色:“所以信用卡公司不喜欢中国人呢,就是因为他们都像你这个想法。像你这样用信用卡,一辈子也建立不起信用来。”
建立不起信用怎么了?不就是不能贷款吗?我当时根本没想过贷款的事,因为我准备读完博士就回国找黄颜去的,贷款作甚?遂阳奉阴违,嘴里表示要按照老前辈的指点去做,但暗地里月月付清,不留一分一毫欠账。
两年前,真的要贷款买房了,心想糟了,信用卡公司报复咱的时间到了。
但一查信用,好得很,款贷得“刷刷”的。
关于信用卡的神话就此破产,谁说月月付清建立不起信用?我这不是把信用建立得高高的吗?
其实想想也是啊,那些信用卡老欠款的人,往往是还不起钱的人,他连本金都交不出,还到哪里找钱交你利息?你每月罚他利息,只不过是个数字而已,他每月只付给你最低限额,就这么拖呀拖,总也还不起,到最后,宣布破产,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你除了冻结他的卡,把他打入黑名单,大概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
如此说来,信用卡公司应该喜欢我这样月月付清的客户。至于信用卡公司究竟靠什么发财,我不知道,也不关心,只要知道月月付清不影响我的信用就行。
(2)有关房贷的神话
贷了款,买了房,终于成了欠款大户,又听到一个神话,这次是单位里的老前辈说的:“加速还贷划不来。你想啊,头几年,你每个月付的那些钱,差不多全是利息,你已经付了那么多利息了,现在你又来加倍还贷,你那前面的利息不是白付了吗?”
另一个老前辈也这么认为,还现身说法:“是的,是的,我就吃了加倍还贷的亏,本来想快点还清,可以少付钱的,结果反而多付了一万多。”
对这个神话,我不是很相信,因为我每个月在网上付房贷,而银行的网页做得很好,我能清清楚楚看见我每月付的几千美元当中,多少是利息,多少是本金,还欠多少没付清。如果我某个月多付五千美元房贷,这五千就清清楚楚显示是付掉的本金,而剩下的房贷数目就减少了五千,下个月的利息就减少了一些。
我估计之所以有那个关于房贷的神话,是因为美国这边似乎都是所谓“等额本息”还贷法,也就是每月应交付的房贷数目都是一样的,其中一部分是本金,另一部分是利息。我在网上看到国内还有一种还贷法,叫做“等额本金”,也就是每月所还本金是固定的,比如三千元,再加上当月该还的利息,所以每个月应交付的房贷数目是不同的,越往后越少。
可能有人看见每月交付的房贷是一样的,没有因为你上月多付五千就减少你这月应付的数量,就误以为上月五千白交了。但他们没想过这样就缩短了付房贷的时间啊,以前三十年付清的,现在可能只要二十九年多就可以付清了。
产生这个神话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认为最初几年把后面若干年的利息也支付掉了,或者支付了一些,所以他们建议你别加速还贷,因为你已经为那些本金付过利息了嘛,你干嘛不把银行的钱放手里多攥一会呢?
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你每个月付的利息,只是那个月的利息,由于你刚开始还贷时欠款很多,所以你每月要付的利息就多,越往后,你欠的房贷越少,你要付的利息也就越少。一旦你中途多还了本金,那么利息就照所剩的欠款来计算了。但由于每个月的房贷是个固定数目,你就以为银行仍然在按照从前的本金收你的利息,但实际上你所付的利息降低了,你还贷的时间缩短了。
下面这个网站有个很好的房贷计算器(http://www.bankrate.com/calculators/mortgages/mortgage-calculator.aspx),不仅告诉你每个月还贷的总数是多少,还告诉你其中多少是本金,多少是利息,如果你的贷款年限是30年,它会把这360个月的本金利息全都给你列出来,还替你计算出这三十年你总共要付多少利息。如果你每个月多还钱,或者每年多还钱,或者一次性多还钱,它都替你计算出多久能还清,总共还多少利息,每月的还款里多少是本金,多少是利息。
你计算一下,就知道所谓“加速还贷不合算”的说法是错误的。
下面举个例子:2010年3月贷款50万美元,利率4.5%,三十年定期(只定利率,不要求一定要拖三十年还清)
1)按部就班地还:30年还清,要还到2040年,每月还$2533.43,三十年共付利息$412033.56美元。
2)每年一次性多还$12000美元:17年零一个月还清,还到2027年3月,每月仍付$2533.43,但每年有一个月一次性多付$12000,十七年共付利息$220289.91美元。
3)每月多还$1000:
我用这个计算器算出结果,再对照我银行每月还贷明细,证实当月付的利息只是当月欠款的利息,而没有预扣后面几个月的利息。
(3)有关教育贷款的神话
美国教育贷款的细节,我已经在《今今和卫国的选择》里描述过了,简而言之,就是放贷人不会白送馅饼你吃,哪怕是联邦的低息教育贷款,也不是政府吐血资助你上大学。贷款就是借钱,是要还利息的,而且是高于银行存款的利息。
父母拿不出孩子的学费,那是没办法,不在我这里讨论的范围之内。我这里说的,是父母拿得出孩子学费,但由于相信了某种“神话”,偏偏不付,要让孩子去贷款。
神话一:贷款可以赚政府的钱
从钱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贷款毫无疑问是赚不到政府的钱的,只会亏本。父母有这笔钱,不拿出来给孩子做学费,那就只好存在银行生利息(炒股票的不在讨论范围内)。但银行的存款利率怎么比得上贷款利率呢?银行靠的就是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率差来赚钱的,无论如何也不会搞成存款利率比贷款利率还高。
现在而今眼目下,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可能只1.5%左右,但联邦低息教育贷款的利率却有6.8%,如果是银行的贷款,那就更高。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你干嘛要把这中间5.3%的差异让政府或者银行赚走呢?你实在要显示自己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也劝你先替孩子付学费,让他工作后还你,那也比教育贷款合算。
有人说,可是如果你毕业之后还不起,政府就会减免你的贷款呀,那不就赚了政府的钱了吗?
天,你让孩子贷款读书,就为了读出来连贷款都还不起?我看你想赚政府的钱,真是想疯了!
神话二:贷款可以让孩子知道钱来之不易
干嘛要让孩子认为钱来之不易?好让他把一分钱掰八瓣花?好让他成天惶惶不可终日,为钱的事操碎心?好让他食不甘味,吃什么都像在吃他的命一样?好让他早早地就认为人生苦难没意思?
我觉得根本没必要人为地让孩子觉得钱来之不易,钱是怎么来的,就告诉他是怎么来的,容易就容易,不容易就不容易,让他了解事情真相。最重要的是要教会他在现有的经济收入条件下,如何合理支配这些收入,哪些项目是最重要的,为什么最重要,如何保证这些项目有足够的资金;哪些项目是次要的,可以缓一步考虑;哪些是根本不必要的,完全不应考虑。
我从来不用“钱来之不易”吓唬我的孩子,因为事实上也不是“来之不易”,他们月月都有收入,有自己的钱箱子,出去逛商场都花自己的钱,知道钱不够就买不成东西,也知道钱花掉了,就拿不回来了,如果他们的钱不够买两样东西,他们会自己权衡,做出决定,舍掉哪样买哪样。他们也知道可以问家长借钱,但借了是要还的。
如果孩子真能从贷款中得出“钱来之不易”的结论,恐怕也只能是“我问父母要钱来之不易”,因为父母明明有钱,却要让我去贷款,小气鬼!我接触过的美国人,如果是父母有钱却让他们自己贷款读书的,没有谁不抱怨父母几句的。
其实贷款本身并不能给人“钱来之不易”的感觉,刚好相反,会给孩子“钱来得太容易了”的感觉,因为也没做什么,就是在网上填了个表,这里点点,那里点点,按个“提交”,就搞定了,每学期钱就哗哗地流进了孩子的腰包。
要等到开始还贷的时候,孩子才会发现“网上的钱”也不是那么好拿的呀!也许那时知道也不晚,我就怕孩子拿“网上的钱”太容易,拿出了兴趣,拿出了胆量,拿成了习惯,见到“网上的钱”就想拿,那就糟糕了。
神话三:贷款可以让孩子学习理财
这样想的家长可能根本就不懂什么叫“理财”。理财理财,你要有财才谈得上“理”嘛。你的孩子还没工作,一分钱收入都没有,理个什么财?他没财,只有一屁股债,如果硬要说有什么可“理”的话,那也是在“理债”,而不是“理财”。
但贷款这事,连“债”都没什么要“理”的,贷了就贷了,到时候还账就行了。还账的方式也很简单,就那么几种供你选择,你选定了,贷方就月月从你账上取钱,你“理”也好,不“理”也好,贷方都是月月取钱。你所谓的“理债”顶多就是上网去查查你付了多少贷款了,还剩多少没付,可能是查一次,气闷一次,与其说是“理财”,不如说是“理气”。
识破神话的方式很简单:仔细想想,再脚踏实地调查一番,计算一番,不要上了神话的当,还以为自己具备了什么簇新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