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马青梅》第23集已经发在新艾园)
作者:鸡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3844730100gs46.html
感谢“静秋”的原型把这段爱情故事告诉我们大家,让我猛然明白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根本没有爱情的篇章。不要和我再提梁山伯与祝英台,本来就是个神话,一直在撑着中国文学史上爱情的一页。也不要再歇斯底里的唱道《死了都要爱》,一个有爱的人是温良的。中国人(特别是汉民族)一向就不是个崇尚爱情的人种,一直都把虚无缥缈的,矫揉造作的感情充斥在各类文学作品中。就连中国的艺术诸如书画作品都是追求形意,缺乏写实的作品。
好了,中国人终于有一部自己的爱情故事了,虽然是海外华人的作品,虽然原型已移民海外,但故事里的人物,地点,背景都是中国。
《山楂树之恋》,这样一个爱情故事在我活着的时候看到了,真好啊。
前段时间,被甲流折磨的最难受的那几天,除了在医院挂水,我就在看小说《山楂树之恋》,我竭力想要忍住眼泪,却一直不能忍住心中的悲戚,在不知不觉中泪已成行。
我对自己说“老三”,“静秋”两个普通人而已,他们的故事只是艺术加工后不可能存在的爱情故事,希望这样能止住不停流淌的眼泪。
“老三”这个善良,宽厚,能助人一臂之力,绝不揣着胳膊,敢于承担起一切的男人,有一天他承担起了对一个女孩子最彻底无私,最真挚宠溺的爱。“静秋”还小,她还不知道怎样享受这份爱,小说中的她很多时候都在怀疑,揣测,犹豫,恐惧中验证这份爱,甚至抵抗这份爱,小女人的情怀活灵活现的跃然纸上,真实可信,那一言一行所表达出的百转千回,复杂沉重的心情描写是这部小说的成功亮点。可是“老三”兄长般的不求任何回报无私的爱,一直让“静秋”承受不了,也让读者承受不起。就像潘石屹说的那样:“在我的青春期,几乎见过书中所有的人物。我太向往那种透彻心腑的爱了,但我断然拒绝这样的结局。因为它太酷烈,太黑暗,太让中国人不能承受”。
中国人连这样的爱情都不能承受,是因为在中国爱情一直是精神层面的顶级奢侈品,只可意淫,从不具有。
感谢作者艾米用了最正确的叙述方法,把这个爱情故事娓娓还原出来,看完小说后,相对于这段经典的爱情故事,我更加沉湎在小说的完美创作形式中。艾米采用的近似肥皂剧般的流水情节,没有华丽繁复的语句,只有独具匠心的实描。真实的大背景,小人物的生活化语言,细腻精准的心理描写。“老三”对“静秋”发丝般的体贴呵护,对她的朋友家人也付出同样的友情和尊重,都在日常的生活行为里自然的流露。就这样一点一滴的累积起来的真情实意,让人不知不觉的泪流满面。
经典的爱情故事总是要伤人的,就像当年看《东京爱情故事里》的莉香对完治单纯真挚的爱,那种被爱麻痹到不知道心痛伤害是什么滋味的悲伤,他(她)们自己全然不知,却深深的伤到了观众和读者。即使快二十年了,我再看到“莉香”两个字依然会泪如泉涌。这恐怕就是所谓经典爱情故事。
我知道许多女孩子看过这个故事后都会蒙在被子里嚎啕大哭,痛哭是她们对这个爱情故事所有的感觉,是用身体的剧烈反应来评论这个故事。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到“老三”“静秋”两个名字会管不住自己的泪腺。就像有个诗人说的那样:谁恰巧遇到这样的事,谁的心都会裂成两半。
《山楂树之恋》,一个货真价实的中国爱情故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