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颜:小八哥

(2009-03-22 22:32:41)
标签:

黄颜

小八哥

艾米

黄米

育儿

分类: 憨包子与小丫头

八哥就是鹦鹉,在 K 市话里,说一个人“像只八哥”,就是说这人很爱说话,很会说话,尤其很会模仿别人说话,鹦鹉最会学舌嘛。

 

太奶奶称黄米“小八哥”,说他“一脑壳的话”。他从早上一起床,就开始问这问那的,一直要到晚上睡觉才安静下来。太奶奶说幸好家里没砂锅,不然都被他打破了。

 

爷爷奶奶太奶奶都认为黄米很会说话,说他语言能力很强,他们的参照物大概就是“小八哥”他爸了。老爸小时候不太会说话,映衬得黄米语言能力很强。要是换个参照物,跟同龄的女孩子比比(比如小小水晶等),黄米可能就相形见绌了。

 

黄米很爱模仿别人的说话方式,他有个很要好的小朋友,叫 Jack ,两人经常在一起玩,有时 Jack 的家长把 Jack 送到我们家来,有时奶奶陪黄米到 Jack 家去玩,太奶奶一般不去,说听不懂外语,呆在那里像坐牢一样。

 

Jack 家的家教挺好,家里孩子说话特别有礼貌,跟大人对话,从来不说简单的“ Yes ”或者“ No ”,都是很礼貌的“ Yes, sir. ”“ No, sir. ”“ Yes, madam. ”“ No, madam. ”

 

黄米跟 Jack 在一起玩了一段时间,也学会了“ Yes, sir ”“ No, sir ”。每次到 Jack 家去玩, Jack 的父母会出来欢迎一下,跟奶奶和黄米寒暄几句。他们送 Jack 过来玩,也会跟我们家的大人和黄米寒暄几句,那时就可以听到黄米有点拘谨地回答“ Yes, sir. ”“ Yes, madam. ”。

 

奶奶说看到这么一个小人儿,用他稚嫩的嗓音,说着这么规矩礼貌的英语,跟成人打着交道,心里经常有种莫名的感动。

 

黄米在家里成天跟大人接触,几个大人又大多说 K 市话,所以他耳濡目染,学了一口大人腔,而且是 K 市的大人腔。他完全是不自觉地模仿的,并没有搞笑的意思,但在几个大人听来,就十分搞笑。

 

太奶奶有个习惯,在家里一般是叫人的小名,但如果连叫几声没听见回答,太奶奶就会改叫这个人的大名,不知道是为了表示问题严重,还是表示生分。

 

太奶奶有时见黄米玩得专心,怕他有尿忘了叫,就来提醒他,先叫一声:“宝宝 --- ”

 

黄米专心致志于自己的手里的东西,头也不抬地回答:“嗯 --- ”

 

太奶奶没听见,又叫:“宝宝 ---- ”

 

“嗯 --- ”

 

太奶奶还是没听见。连叫几声没听到回答,太奶奶就佯装生气,提高了嗓门,严厉地叫起黄米的大名:“黄米!太奶奶在叫你!”然后略微缓和一点,半批评半请求,“你答应我一声撒 ---- ”

 

如果黄米答应过的,他就会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四(是)在答应撒 --- ”

 

太奶奶听他一口的 K 市大人腔,乐了,逗他说:“你四在答应?还五在答应呢!你像只蚊子一样,光‘嗯嗯’的,我哪里听得见?答应一个‘有’!”

 

黄米便拖长了声音,大力回答:“有 ----- !”,挣得小脸通红。

 

太奶奶知道黄米在“足”她(这个“足”不好翻译成标准汉语,但可以体会,在这里相当于“你说我声音小?那我就特大声回答你,把你耳朵震聋”之类),也不见外,呵呵大笑说:“好,好,这下太奶奶听见了。我是问你有没有尿尿 ---- ”

 

黄米往往会楞一下,然后站起来往洗手间跑。太奶奶跟过去帮忙,得意地说:“你看,你看,不是我提醒你,又拉裤子里了。一玩就玩忘了形 --- ”

 

有次老爸下班回来,刚进门,儿子就飞过来了,大概是有什么重大新闻要报告。他边跑边叫:“爸爸--"

 

爸爸低着头在脱鞋,“嗯”了一声表示回答,大概力度不够,儿子没听见,又叫:“爸爸 ---- ”

 

爸爸提着大包小包往厨房走,边走边回答:“嗯 --- ”

 

离远了一点,又背着身子,儿子还是没听见,于是儿子站在门厅那里严厉地喊一声:“黄颜!宝宝在叫你!”然后缓和一下语气,“你答应我一声撒 --- ”

 

这么长一串话,亏得他一口气嚷了出来,还学得惟妙惟肖,可见人家早将此话烂熟于心了。

 

家里人听见小人儿这么大口大气的,完全是太奶奶的小翻版,都笑昏了,只有小人儿还站在那里生气。

 

爸爸学他的样:“我四在答应你撒 --- ”

 

“五答应。”

 

爸爸笑得更厉害了,儿子不依不饶:“你说‘有’撒 --- ”

 

爸爸赶快提高嗓门,拖长了声音回答:“有 ------ 沙!”

 

儿子听得出老爸在“足”他,但也不计较,只把爸爸拉到沙发跟前坐下,自己站在爸爸两腿之间,开始当天的新闻报道:“爸爸,你听我说撒 --- ”

 

这个开场白,不用说又是从太奶奶那里学来的。

 

爸爸忍俊不禁,学着太奶奶打趣他:“你只说沙,不说泥巴?”

 

儿子知道老爸在涮他,不予理会,接着往下说。但似乎老爸一打岔就毁坏了他刚才已经开了的头,于是他再次开场:“爸爸,你听我说撒 --- ”

 

爸爸知道不能老为这句话打趣他,不然他会像卡了壳的 CD 一样,老是重复这一句,再不能往下讲。老爸不笑了,一本正经地说:“好,你说,爸爸听着呢。”

 

“今天,笑死人的 --- ”

 

这句开场白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不管多严肃的事,在艾米眼里都有好笑的地方,再平凡的事,经艾米一讲,就有“笑死人”的效果。她从小就是家里的开心果,常常把身边众人逗得开怀大笑。现在也一样,哪里有艾米,哪里就有笑声,回家讲起在单位发生的事,多半以“笑死人的”来开头。

 

太奶奶听见了,便插嘴打个趣:“笑死人?笑死了几个人?”

 

黄米被问倒了,但他随机应变乱答一句:“八人。”

 

太奶奶被他逗乐了,放他一马:“笑死了八个人啊?那是蛮笑人的,你快讲给你爸爸听吧。”

 

于是黄米就来讲他那笑死了八个人的笑话,但经过了这么七打岔八打岔的,他往往想不起刚才到底是想讲什么的了,忙跑去向太奶奶求救:“归嫲,你讲!”

 

太奶奶刚擦掉笑出来的眼泪,见黄大笑星连自己要讲什么笑话都不记得了,又笑了起来:“你看你这个说相声的(太奶奶把凡是说话幽默风趣的都叫做“说相声的”),你怎么叫我讲呢?我哪里知道你到底要讲什么?”

 

黄米大失所望,跑去求奶奶:“关嫲,你讲!”

 

奶奶问:“你要我讲什么呀?”

“笑话。”

“谁的笑话呀?”

“我的。”

 

奶奶每天都替黄米把好笑的事记着呢,不光记着,每次事情发生的时候,奶奶都会指点黄米:“等会爸爸妈妈回来,记得把这个笑话讲给他们听 --- ”

 

现在黄米来求救,奶奶连忙把当日发生的笑话列成提纲,如数家珍地报出来,任黄米挑选:

 

“你是不是要我讲你骑车摔跤的事?”

“不是。”

 

“不是?那是不是要我讲你洗澡打屁的事?”

“不是。”

 

“也不是?那你是要我讲哪件事呢?是不是你拖椅子,差点让太奶奶坐了个屁股墩的事?”

“是!”

 

“那你自己讲给爸爸听。”

 

响鼓不用重锤敲,奶奶一提醒,黄米就想起来了,于是兴冲冲地跑回爸爸身边开讲:“爸爸,你听我说撒 --- ”

“爸爸听着呢 --- ”

“我要妈妈也听 --- ”

“好,我们去叫妈妈也来听 --- ”

“我要爷爷也听 --- ”

 

等到把一家人全都召集来了,我们的黄大笑星开讲了:“好,我呢 --- 就 --- 。好,她呢 --- 就 --- ”

 

这个句式,就说不清是跟谁学来的了,好像家里几个人讲故事都爱用这个句式。

 

黄米到底年纪小,词汇量有限,很可能那些事情经过他都是知道的,就是没那么多词汇表达,所以讲着讲着就要搬救兵,一般都是太奶奶或者奶奶出兵救驾,把白天发生的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而黄米总是以极为敬佩的眼光看着两位“高级讲师”,小嘴巴跟着一动一动的,仿佛在帮忙使劲,又仿佛是进入了角色,以为是他自己在讲一样。

 

每当他听到惊险之处,就会转过脸来望着几个听众,小脑袋一点一点的,脸上是夸张的表情,仿佛在说:“听见没有?不是我吓唬你,事情就是这样的,你怕不怕?”

 

听众当然都很配合,也拿出一脸的惊慌,发出些“啧啧”声,“哇哇”声:“啧啧啧,太不简单了!” “哇,这么危险啊?”“天啊!吓死我了!”

 

遇到好笑之处,黄米往往提前就笑场了:“哈哈哈哈 --- 肚肚笑疼了!”

 

听众虽然还八字没听到一撇,但也都识趣地跟着大笑起来:“哎呀,真的笑死人了!”“我的肚肚也笑疼了!”“我笑晕了!笑晕了 --- ”

 

妈妈一般比较夸张,经常是嘴里说着“笑晕了”,人就倒在沙发上,做笑晕状,儿子跑过来,抓着妈妈胳膊使劲摇:“妈妈,起来!”

 

妈妈继续装晕,爸爸指点儿子:“去拨她眼皮,一拨她就会醒来 ---- ”

 

儿子真的去拨妈妈眼皮,吓得妈妈一个鲤鱼打挺,从沙发上坐起,告饶说:“妈妈醒了,妈妈醒了,奶奶接着讲哈 --- ”

 

自从有了这个会学舌的小八哥,爸爸妈妈说话就不那么方便了。以前老爸老妈常当着儿子的面打打暗语调调情,以为是暗语,儿子一定听不懂,也就不会感兴趣,更不会模仿,万无一失。

 

有时晚上妈妈在码字,爸爸问妈妈:“今天有没有戏?”

 

如果妈妈说:“没戏。”爸爸就叹口气,知趣地说:“算了,今天没戏,趁早睡觉了。”

 

如果妈妈说:“有戏。”爸爸就摩拳擦掌:“那今天就算搞张创可贴来拉着眼皮,也争取别睡着 --- ”爸

爸为了说话生动,还特意用手指向上提着眼皮,做“睡眼眯缝,创可贴强拉眼皮”状。

 

哪知道这动作太生动了,给儿子留下深刻印象。结果有一天,老爸正给儿子念故事催眠,忽然听儿子问:“妈妈,有有戏?”

 

妈妈以为儿子问的是“有没有事?”,遂答道:“有,爸爸给你念故事哈 --- ”

 

儿子突然溜下床去,爸爸大声问:“憨宝宝,你跑哪去?”

 

“归嫲 --- ”

 

爸爸见儿子是到太奶奶那里去的,还以为儿子心血来潮,要跟太奶奶睡呢,心下大喜,忍不住就想提前开戏。但不到五分钟,太奶奶跟着黄米过来了,穿着睡衣裤,大概是被黄米从床上叫起来的。太奶奶担心地问:“宝宝是不是哪里弄伤了?”

 

老爸老妈都吓一跳:“憨包包,你哪里弄伤了?快告诉爸爸妈妈 --- ”

 

“眼眼 --- ”

 

这一下可把几个大人吓惨了,都冲上去检查他的眼睛,他一边拼命躲避几双魔爪,一边举起手中的创可贴,嚷嚷着:“唱口贴(创可贴),唱口贴 --- ”

 

还是妈妈脑子转得快,马上说:“没事,没事,太奶奶,您去睡觉 --- ”

 

太奶奶不放心:“没哪里弄伤啊?那他怎么跑去问我要创可贴?儿啊,眼眼弄伤了可不能贴创可贴的呢 --- ”

 

“爸爸贴 --- ”

 

太奶奶又赶紧询问爸爸哪里弄伤了。

 

老爸老妈面面相觑,撒了一大通谎,才让太奶奶相信几个人都完好无损,哪里都没弄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从哪里学习爱
后一篇:我中大奖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