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石男:讨厌钱钟书(有增补)

(2008-10-21 19:42:03)
标签:

文化

分类: 各抒己见

钱钟书的幽灵还徘徊在他们身边。

 

比如这位博主——“非东非西”(点此进入)。

 

钱钟书的毛病在他身上基本全有,比如以掌握(并非精通)多种语言炫技,吹着流氓哨挑刺,铺张浪费地罗列资讯,以及最要命的——永远没有自己的创见,永远把自己藏在他人的引文当中;又或者一旦发表自己的意见,立即平庸如家庭主妇。

 

钱钟书的东西说到底就像前人评吴梦窗词:炫目如七宝楼台,拆碎了不成片段。又或者如章学诚所抨击的乾嘉陋儒,有功力,没学问。(不少钱粉却指着功力当学问,就像指着粮食当酒。)

 

钱钟书治学既无甚可取,小说则更烂。《围城》充斥了用汉字翻译的英伦俏皮话,读起来完全不像人话。整个情节、人物均是漫画式,却又仅仅是《卡酷全卡通》的水平。推崇《围城》的夏志清教授,亦是个大傻逼。一个认为《水浒传》没有基督教的博爱精神所以不入流的人,当然是大傻逼。

 

其实在我们所身处的时代,最缺的不是博学,是脑子,是问题。有了各种搜索引擎与数据库,类书、札记式的玩意已经不能再吓唬人。惟有综合与分析,带着创造力的智慧,才可能导向真正的学问之路。否则,再多的资讯罗列,都导不出学术与骄傲,只映出幻术与自卑。

 

当然,我决非提倡不读书,恰恰相反,任凭搜索引擎再强大,读书仍不能被替代。毋庸赘言,这是常识。我只是反对像条板凳一样地死读书,傻读书,然后将一肚子的资讯当成智慧。

从资讯到智慧,尚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过滤资讯,第二步转换为知识,第三步升华成智慧。资讯、知识、智慧三者,不能混淆。

 

说回来,读了“非东非西”的博客,先是惊讶——他与我同岁,读书的热情与功力却超过我;再是惋惜——有这种热情与功力,却没有学问;最后是生气——钱钟书的幽灵一日不死,这位博主及其同类就只能沉浸在资讯的碎片中无法自拔,就像他们那尊被过度拔高的偶像。

 

 【四一补】

我讨厌钱钟书,主要来自其《容安馆札记》(转见于范旭仑《容安馆品藻录》)。

 

他在札记中对所有人尖声嘲笑,比如讥刺老实人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摘指姜亮夫《屈原赋校注》,但是他自

 

己做了什么?《管锥编》、《谈艺录》充满了鸡毛蒜皮的资讯罗列,却毫无系统,也罕有问题意识。(《七缀集》是他最有问题意识的论文集,不错,但举证也常冗余、炫耀。)至于《宋诗选注》,作者小传部分或算亮点,注释也可圈可点,但选诗的角度却实在离谱,胡适说他“迎合风气”,并不过分。在选目上,还不如金性尧的《宋诗三百首》。(钱为自己辩护,暗示选目是集体讨论,自己也做不了主。既然如此,作为所谓“素心人”,你大可以选择不做嘛。)

 

小说方面,《围城》我个人不喜欢,但不反对他人喜欢。我不喜欢的原因,主要是《围城》中充斥的油滑气以及文字的造作。有朋友说要与博尔赫斯比较一下,因为博尔赫斯没有写过长篇,那我们就看看《人兽鬼》这本短篇小说集,跟博氏任何一本集子比,都像是拿郭敬明比沈从文。

 

随笔集《写在人生边上》,有小机灵,有妙语,但包袱抖得太多了,看不到真诚,又像是一个满脑壳都插上花的郊区农妇。

 

所谓踏踏实实做人,也有疑问。文革中钱钟书担任《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主任委员,甚得太祖欢心。跟邻居发生摩擦时也毫不客气,杨绛咬伤肖凤,钱钟书则用木板打伤林非。

 

总的说来,钱钟书不过是个帮闲文人、休闲学者,所谓“文化昆仑”,实在是一个神话,甚至笑话。

 

 【附录】

 

刘皓明《绝食艺人:作为反文化现象的钱钟书》(点此进入

 

http://www.bullog.cn/blogs/siyi/archives/193345.aspx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