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周建新到哪里去了?
(2008-08-07 23:41:57)
标签:
艾米山楂树之恋电视剧周建新娱乐 |
(对“山楂树之恋”电视剧继续失望中)
5. 主要人物表里没有见到“周建新”,对此我很有疑问。
如果编剧将“弟媳妇”和“周建新”合二为一了,那将是一个很大的错误,理由我在上面已经说了。
从小说中我们知道,静秋是在看到老三之后才改变自己 ( 对男性 ) 的审美观的,在那之前,她虽然潜意识里并不喜欢“黑红脸膛”,身材像“黑铁塔”似的男人,但她受到的审美教育是要以那样的男人为美为英俊的,也就是所谓“脑子里的眼睛”在起作用。这种审美观可以从文革时期的那些宣传画里看到,是所谓“官方”审美观,也是唯一通行的审美观。
这种由官方钦定的审美观,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一旦看到一个自己心里认为美认为英俊的人,马上就会推翻官方钦定的审美观。所以“周建新”不可能是静秋的同学,静秋在认识老三之前不可能认识周建新,如果认识,也许故事就不是这样发生发展的了。
如果编剧并没将“弟媳妇”和“周建新”合二为一,那就说明“周建新”在电视剧里的戏份很轻,比“弟媳妇”还轻。那又将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因为“周建新”对于故事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比“弟媳妇”要大很多。如果没有“弟媳妇”,顶多也就是静秋能找到零工的理由不那么充分,但如果没有“周建新”,就基本上没有后面的故事了。
如果没有“周建新”,静秋在农场劳动期间就不会有机会到西村坪去,也就不会听到“绿豆汤”的传说,更不会有机会到严家河中学去见长芳,就不会得知老三的病情,也就不会在医院见到老三。
对于老三来说,正是因为他在农场和严家河都看见过静秋跟“周建新”在一起的情景,并且看见“周建新”在雨天里把自己的雨衣让给静秋穿,那个场景在老三看来,一定是很亲热的,他由此推测出的静秋和“周建新”的关系是他不再到农场去看静秋的原因。既然他自己得了白血病,而静秋又已经有了一个这么关心她的人在身边,他当然不应该再“夹在中间”了。
老三在医院里和他留给静秋的信里表明了他的这个想法,他陪着静秋出医院去时,看见了等在那里的“周建新”,便知趣地停下脚步,免得影响“周建新”对静秋的感情。
老三还说:“同名不要紧,只要不同命”,这句话暴露出他得病的信息,照道理说,他既然不想让静秋着急,就不应该这样说。他在日记里记录了这件事,说他当时对“周建新”是既羡慕又嫉妒,因为“周建新”能跟静秋在一起工作,可以时时见到静秋,可以健康地生存下去,生活在一个有静秋的世界里,而这一切是他所没有的。
他的潜意识里想要打败“周建新”,哪怕是片刻的胜过“周建新”也行,所以他暴露出了自己的病情,他知道这样会引起静秋的同情和关注。但他说完后又很后悔,怕静秋着急,于是想方设法挽回。
这句话使静秋猜到了老三的病情,但也使她在看到老三的决绝信后产生了疑问,因为这句话实在不是一个存心隐瞒病情的人应该说的。
如果没有“周建新”,也许老三做不到这么决绝,也许他会让静秋知道他的病情并让静秋陪伴他走完生命历程,他可以呆在某个医院,让静秋去看他,一切做得神不知,鬼不觉。等他走了,静秋可以开始新的爱情旅程,既然没谁知道他存在过,也就没人知道他们的爱情,便不会影响静秋的未来。
但有了这个“周建新”,事情就不同了。老三一个“人之将死”的人,其言也善,其行也善,除了默默地退出,还有别的选择吗?
当然有人要说,老三怎么这么不信任静秋呢?静秋不是已经跑到医院跟他相会了吗?而且愿意把一切都献给他,还愿意跟他一起去死,他怎么还会认为静秋喜欢“周建新”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老三没有你那么自信,他认为静秋愿意到医院去看他,愿意做那一切,都是因为静秋看在他得了绝症的份上,在同情他。
也许这就是黄颜说的:“爱到极处,反似不爱”。爱到过那个程度的,就很容易理解静秋和老三,没爱到过那个程度的,就会觉得这两人太缺乏自信,无事生非,自寻烦恼。
如果这个故事去掉“周建新”,就面目全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