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那天不曾远离的爱山楂树之恋艾米静秋老三情感 |
同学把书送来的时候说:好书,结尾很“韩剧”。我宛尔,这个被大家称为“韩流重感冒”的女子中毒也太深了吧。
剥掉出版商为营销而在封面大肆铺陈的作家名人评论,抛开网上褒贬不一的纷杂评论,什么“史上最干净的爱情”,什么“50哭,80嗤”,把关于《山楂树之恋》的芸芸众说全部清理干净。我只想阅读,只要聆听。回到小时候,就像听妈妈讲故事一样,走进那个我不曾熟悉的年代,做个看客,对别人的故事潸然感怀,对自己的生活谦卑感恩。
艾米说:静秋,我要把你的故事码出来。于是,她用生动活泼、朴实素净的语调转述了静秋和老三的生死之恋。畅快如溪的叙述,让你根本不必心设悬念,只随着静秋或喜或忧,沉沉浮浮,偶尔还会在心里小嘲弄下静秋“胡思乱想”的本事。一字不漏地啃了两遍,从最初的泪潸然到后来的心淡然,我想我是把它当作静秋的日记来读的。除了艾米平实亲切的表述外,我只看到了静秋眼里的世界,到静秋的心里转了一圈,看到了她看人的那两双眼睛,一双在心里,一双在脑袋里。艾米描述了一个静秋看到、听见,想着的老三,所以有时候觉得意犹未尽,为什么老三还不出现?为什么老三的笔墨那么少?合卷品味,才知第三者的叙述只加深了读者对老三的爱慕,对静秋的羡慕。
我相信缘分,人也好,物也罢,凡跑进脑子里的东西都固执地认为是冥冥中的定数。我想静秋也是吧。1974年春,以教改小组成员身份驻队西村坪的高中生静秋邂逅了具有小资产阶级浪漫情调的勘探队技术员老三。由一首苏联歌曲和英雄传说引出的山楂树,一语双关。歌曲中白花满枝的树是为爱烦扰的姑娘的倾诉对象,西村坪那棵开红花的山楂树却见证了抗日英烈的事迹。幻想与现实交替,所以静秋会恍惚。
料峭初春,崎岖山路上,想到开满枝头的红色山楂花,交替出现的抗日志士和英俊小伙儿,少女的心已泛起涟漪。僻静山村,苍茫暮色中,听到手风琴伴奏的《山楂树》,——和所有电影情节一样,温和的,帅气的老三微笑着走向静秋。从那一刻起,静秋生平第一次在意起自己的外貌衣着,甚至走路姿势。
一个来地主历史反革命家庭的女孩和一个来自军队高干家庭的男人的爱情注定在那个时代不被看好。年龄的差距,背景的差异姑且不论,单是所处的年代的严肃气氛就为这段相遇设置了诸多障碍,所以他们一路艰辛,爱得谨小慎微。可爱上一个人只需一秒钟的时间,忘记一个人却要终其一生。更要命的是,纵然天人永隔,他们谁都不曾想相忘于江湖。生命和爱情是人世永恒的主题,二者的结合往往成就人间绝唱,所以老三和静秋的爱被演绎的动人心弦,未染尘埃。
每个女孩身上都能寻得静秋的影子。单恋,暗恋的时候,情绪捉摸不定,揣测对方心意。相恋,想念的时候,魂不守舍,总担心他的境况。静秋和老三的故事发展一波三折,误会重重,看客心急如焚,主角心伤神衰。但也正是在静秋承受压力,任性,心口不一地“折磨”老三的过程中,读者见证了一代情圣,一个情痴的诞生。
故事在1976年五月戛然而止。从老三患病到离世,他从静秋的世界消失了九个月。善意的谎言只为让静秋打消殉情的念头,好好活着。但他还是不舍。他说要用一辈子去等静秋,即使等到一只脚踏进坟墓了,听到静秋的名字,他也会拔回脚来看看她。他没有食言,最后的眼泪为静秋而流,把美好生活的信念也一并留给了静秋。
有朋友说,静秋的爱是清浅的。是的,除开他们几次屈指可数的会面和书信之外,老三总站在不被静秋发现,不会给静秋造成麻烦的地方怜爱地望着静秋。他的爱含蓄而深沉,温情又热情。你能想象他凝视静秋的样子吗?我想那将是一幅绝版油画:绵长的目光,爱怜的忧伤,卷着欣喜,满足。身后,暖月如瀑。
幸运如静秋,她听到了那个时代最真切最情意绵绵的告白。那是老三写在纸上的含蓄:从我遇见你得那一天起/我就在心里恳求你/如果生活是一条单行道/就请你从此走在我的前面/让我时时可以看见你/ 如果生活是一条双行道/就请你让我牵着你的手/穿行在茫茫人海里/永远不会走丢
坚强如静秋,她在老三逝去之后完成着老三的心愿——“你活着,我就不会死;但是如果你死了,我就真正地死了”。老三走了,静秋机械式的重复呼喊自己的名字的情节是所有人避之不及的,酸楚凝结鼻尖,一切都安静下来,只看见书页上晕开的眼泪。好似唯有这般才能清解了对静秋不解老三苦心的埋怨,才甘于把这份纯真之爱隐匿心间,才能真正荡气回肠一番。
生怕打湿了老三的呢喃:静秋,静秋,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想伸手去擦那些泪渍,却只能用力地抹眼睛。原来,悲伤真的会逆流成河,河水泛滥成灾……
时代在变,回不到1974。年轮在长,停不了1976。我以为我弄清楚了一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合上书,却蓦然发现,我错了。我有更多的谜团,更多的不明白:爱,到底是什么?
静秋的故事,太遥远,我看不真切。于是我想到其它人的故事:妈妈的,朋友的,自己的……妈妈的初恋定格在那个茅草渐青的初春,不满半岁的我安静地睡在她的臂弯,隔着妈妈很远推着自行车走的叔叔一语不发……
当往事如烟远去,视线依稀了那些爱着,恼着,哭着,笑着的画面,我们埋头生活,以为:从此,与爱无缘。鸵鸟把脑袋埋进沙子逃避危险,我们把心装进瓶子,茫然生活。爱过了,痛醒了,对自己说:傻子才相信爱情。那年那月那个远去的背影仿佛是上辈子的事情。我希望自己能懂爱,也希望朋友们都珍惜真爱。也许若干年后,午后温暖的阳光,会让我们各自感怀那些青春年少,那些为爱痴狂,那个深藏于心的人。
山楂花的花语是守护。白色也好,红色也好,有心的人总能为自己的爱情找个情牵梦绕的结。我想,50年代的人看静秋的故事不会哭,因为那是他们自己;不会通彻心扉,因为很多人已经“蜷缩在二十七度的温水中,昏昏欲睡”,于是,一杯茶,一声叹息,凝神往事。80年代的我们,同样有自己的心酸浪漫,洒几行清泪,一阵感慨,继续前进,狠狠爱。生活啊,真实又残忍,以为自己超然尘世,却仍是那个把爱藏的最深,暖的最久的人。
静秋和老三,天人相隔,却从来不曾远离。爱情也许不能像花儿一样绽放,荼糜的花期过后,红色的山楂花开在每个人的心里。我想,这个故事读过之后就可以把书束之高阁了,因为人生倘若初识,一切都刚刚开始。静秋把这段远去了,但自始至终不曾远离的爱写在日记里,艾米把它码在格子纸上,都只为让我们相信人间有真爱,世间有真情。就像老三对静秋说的那样:静秋,静秋,其实你也能一生一世爱一个人的,你只是不相信别人会那样爱你……就为了让你相信我会等你一辈子的,让你相信世界上是有永恒的爱情的……
永恒的爱情,我相信。也许下一个转身的街角,就会和相知相恋的人在一起。那时候的花,只开不败。
剥掉出版商为营销而在封面大肆铺陈的作家名人评论,抛开网上褒贬不一的纷杂评论,什么“史上最干净的爱情”,什么“50哭,80嗤”,把关于《山楂树之恋》的芸芸众说全部清理干净。我只想阅读,只要聆听。回到小时候,就像听妈妈讲故事一样,走进那个我不曾熟悉的年代,做个看客,对别人的故事潸然感怀,对自己的生活谦卑感恩。
艾米说:静秋,我要把你的故事码出来。于是,她用生动活泼、朴实素净的语调转述了静秋和老三的生死之恋。畅快如溪的叙述,让你根本不必心设悬念,只随着静秋或喜或忧,沉沉浮浮,偶尔还会在心里小嘲弄下静秋“胡思乱想”的本事。一字不漏地啃了两遍,从最初的泪潸然到后来的心淡然,我想我是把它当作静秋的日记来读的。除了艾米平实亲切的表述外,我只看到了静秋眼里的世界,到静秋的心里转了一圈,看到了她看人的那两双眼睛,一双在心里,一双在脑袋里。艾米描述了一个静秋看到、听见,想着的老三,所以有时候觉得意犹未尽,为什么老三还不出现?为什么老三的笔墨那么少?合卷品味,才知第三者的叙述只加深了读者对老三的爱慕,对静秋的羡慕。
我相信缘分,人也好,物也罢,凡跑进脑子里的东西都固执地认为是冥冥中的定数。我想静秋也是吧。1974年春,以教改小组成员身份驻队西村坪的高中生静秋邂逅了具有小资产阶级浪漫情调的勘探队技术员老三。由一首苏联歌曲和英雄传说引出的山楂树,一语双关。歌曲中白花满枝的树是为爱烦扰的姑娘的倾诉对象,西村坪那棵开红花的山楂树却见证了抗日英烈的事迹。幻想与现实交替,所以静秋会恍惚。
料峭初春,崎岖山路上,想到开满枝头的红色山楂花,交替出现的抗日志士和英俊小伙儿,少女的心已泛起涟漪。僻静山村,苍茫暮色中,听到手风琴伴奏的《山楂树》,——和所有电影情节一样,温和的,帅气的老三微笑着走向静秋。从那一刻起,静秋生平第一次在意起自己的外貌衣着,甚至走路姿势。
一个来地主历史反革命家庭的女孩和一个来自军队高干家庭的男人的爱情注定在那个时代不被看好。年龄的差距,背景的差异姑且不论,单是所处的年代的严肃气氛就为这段相遇设置了诸多障碍,所以他们一路艰辛,爱得谨小慎微。可爱上一个人只需一秒钟的时间,忘记一个人却要终其一生。更要命的是,纵然天人永隔,他们谁都不曾想相忘于江湖。生命和爱情是人世永恒的主题,二者的结合往往成就人间绝唱,所以老三和静秋的爱被演绎的动人心弦,未染尘埃。
每个女孩身上都能寻得静秋的影子。单恋,暗恋的时候,情绪捉摸不定,揣测对方心意。相恋,想念的时候,魂不守舍,总担心他的境况。静秋和老三的故事发展一波三折,误会重重,看客心急如焚,主角心伤神衰。但也正是在静秋承受压力,任性,心口不一地“折磨”老三的过程中,读者见证了一代情圣,一个情痴的诞生。
故事在1976年五月戛然而止。从老三患病到离世,他从静秋的世界消失了九个月。善意的谎言只为让静秋打消殉情的念头,好好活着。但他还是不舍。他说要用一辈子去等静秋,即使等到一只脚踏进坟墓了,听到静秋的名字,他也会拔回脚来看看她。他没有食言,最后的眼泪为静秋而流,把美好生活的信念也一并留给了静秋。
有朋友说,静秋的爱是清浅的。是的,除开他们几次屈指可数的会面和书信之外,老三总站在不被静秋发现,不会给静秋造成麻烦的地方怜爱地望着静秋。他的爱含蓄而深沉,温情又热情。你能想象他凝视静秋的样子吗?我想那将是一幅绝版油画:绵长的目光,爱怜的忧伤,卷着欣喜,满足。身后,暖月如瀑。
幸运如静秋,她听到了那个时代最真切最情意绵绵的告白。那是老三写在纸上的含蓄:从我遇见你得那一天起/我就在心里恳求你/
坚强如静秋,她在老三逝去之后完成着老三的心愿——“你活着,我就不会死;但是如果你死了,我就真正地死了”。老三走了,静秋机械式的重复呼喊自己的名字的情节是所有人避之不及的,酸楚凝结鼻尖,一切都安静下来,只看见书页上晕开的眼泪。好似唯有这般才能清解了对静秋不解老三苦心的埋怨,才甘于把这份纯真之爱隐匿心间,才能真正荡气回肠一番。
生怕打湿了老三的呢喃:静秋,静秋,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想伸手去擦那些泪渍,却只能用力地抹眼睛。原来,悲伤真的会逆流成河,河水泛滥成灾……
时代在变,回不到1974。年轮在长,停不了1976。我以为我弄清楚了一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合上书,却蓦然发现,我错了。我有更多的谜团,更多的不明白:爱,到底是什么?
静秋的故事,太遥远,我看不真切。于是我想到其它人的故事:妈妈的,朋友的,自己的……妈妈的初恋定格在那个茅草渐青的初春,不满半岁的我安静地睡在她的臂弯,隔着妈妈很远推着自行车走的叔叔一语不发……
当往事如烟远去,视线依稀了那些爱着,恼着,哭着,笑着的画面,我们埋头生活,以为:从此,与爱无缘。鸵鸟把脑袋埋进沙子逃避危险,我们把心装进瓶子,茫然生活。爱过了,痛醒了,对自己说:傻子才相信爱情。那年那月那个远去的背影仿佛是上辈子的事情。我希望自己能懂爱,也希望朋友们都珍惜真爱。也许若干年后,午后温暖的阳光,会让我们各自感怀那些青春年少,那些为爱痴狂,那个深藏于心的人。
山楂花的花语是守护。白色也好,红色也好,有心的人总能为自己的爱情找个情牵梦绕的结。我想,50年代的人看静秋的故事不会哭,因为那是他们自己;不会通彻心扉,因为很多人已经“蜷缩在二十七度的温水中,昏昏欲睡”,于是,一杯茶,一声叹息,凝神往事。80年代的我们,同样有自己的心酸浪漫,洒几行清泪,一阵感慨,继续前进,狠狠爱。生活啊,真实又残忍,以为自己超然尘世,却仍是那个把爱藏的最深,暖的最久的人。
静秋和老三,天人相隔,却从来不曾远离。爱情也许不能像花儿一样绽放,荼糜的花期过后,红色的山楂花开在每个人的心里。我想,这个故事读过之后就可以把书束之高阁了,因为人生倘若初识,一切都刚刚开始。静秋把这段远去了,但自始至终不曾远离的爱写在日记里,艾米把它码在格子纸上,都只为让我们相信人间有真爱,世间有真情。就像老三对静秋说的那样:静秋,静秋,其实你也能一生一世爱一个人的,你只是不相信别人会那样爱你……就为了让你相信我会等你一辈子的,让你相信世界上是有永恒的爱情的……
永恒的爱情,我相信。也许下一个转身的街角,就会和相知相恋的人在一起。那时候的花,只开不败。
前一篇:指尖上的浪漫:醉在老三的爱里
后一篇:神州袖手人: 关于K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