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来信做答:10岁少年心中有“鬼”!

标签:
心理雷明认知鬼家庭亲子教育 |
分类: 心理问答 |
【问】:
你好,我儿子今年10岁了,上3年级。最近想几个月我发现他成绩下降,总喜欢拿刀在身体上比划,睡觉前还有时爬到阳台上,还有种吞咽异物的欲望,遇事爱着急,他说他也不想这样,也想控制自己,可就是控制不住,我们都很焦急。他还总是说害怕,10岁了还和妈妈一起睡。请问专家,他这样是不是心理上有什么问题。孩子从小时就好强,不管是考试还是其他方便都比较紧张,是不是和这方便有关系。我们做家长的该怎样去开导他,谢谢。
焦急的家长盼回复。
【答】:
我的判断是,您的儿子被“污染”了!
我们出生时,所有人的意识和认知都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上被画上什么,别人就会从这张白纸上看到什么,而那枝画笔就叫做“认知”。认知又分为“主动”和“被动”,主动认知就是我们自己选择去听、去看、去感受的内容,被动认知则是外界环境让我们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内容,想躲都躲不开。
今天的社会信息渠道空前丰富,试着数数,一个10岁的孩子至少可以从以下信息渠道获得认知信息:电视、互联网、漫画书、DVD……有自家的,也包括同学家的;以及街头广告牌、游戏厅、马路边上的某个人,学校里几个热衷玩笔仙游戏的小伙伴……我的客户中就有看完《2012》以后出现了持续惊厥和梦魇的孩子,也有玩笔仙、碟仙而把自己弄得神神道道的孩子,他们都属于被不可控的信息污染了。这种认知污染过程,有些是孩子主动的(比如笔仙游戏),有些是被动的(比如街头广告牌上的比基尼女郎),有些是半主动半被动的(比如兴致勃勃地跟着老爸或同学去看恐怖片)。
您的儿子“说害怕”,他的意识中必有害怕的东西,那个东西一定来自某一次认知体验,所以您看到“10岁了还和妈妈睡”;您的儿子“拿刀在身体上比划”,这动作一定来自某一次认知体验,包括他“睡觉前还有时爬到阳台上,还有种吞咽异物的欲望”等行为都是。
考虑到他只是一个10岁的孩子,其意识对认知信息的加工能力还相对有限,所以我说他是被“污染”,没说他是“胡思乱想”。但并不排除,他已经开始运用消极的认知信息和生活中的情景相联系,开始了“胡思乱想”的意识加工。
从“10岁和妈妈睡”这个细节判断,似乎亲子关系比较亲密,所以大概可以排除因为亲子关系恶劣而导致的种种问题。但不恶劣并不等于不紧张。比如这样一个认识信息:“爸爸说过,我学习不好的话,他们就不喜欢我了!就不要我了!”如果和孩子“从小时就好强,不管是考试还是其他方便都比较紧张”联系起来,是不是就可以解释“10岁还和妈妈睡”的恐惧?如果再联系最近的学习“成绩下降”,是不是就可以解释“拿刀在身体上比划”的自暴自弃?
我的建议是:
1,
2,
3,了解了之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认知调整,效果会好得多。这种有针对性的认知调整,其操作原则,您可以参考2009年3月7日的那期BTV《心灵密码》节目。当然,您也可以掏笔钱让我替您搞定。但“好爸爸”和“差劲爸爸”就在这里见分晓,而且我操作一定比不上您自己操作更有乐趣。另外,一个日益可爱的老爸和一个陌生的、叫雷明的家伙,您觉得您儿子希望谁操作呢?
如果您有任何【家庭亲子教育】方面的问题,欢迎您给我们发电子邮件,邮件地址在我的博客首页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