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来信做答:女儿——被磨损的学习机

标签:
第二反抗期厌学亲子家庭青春期健康 |
分类: 心理问答 |
【问】:
我的孩子是个文雅、内向的女孩,今年15岁了。我的孩子自上学以来,从来没有让我们操心过,一直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学生,成绩名列前茅。但是,上初三后情况就不同了,成绩明显下降,我们为她学习着急,操心,一直困扰着我们。她初三开学一个月后,下学回家后困、睡觉,不写作业,(以前从来没有过不写作业的情况)第二天早上因没写作业就不去上学。可是她晚上又不写,第二天不去上学,我们很苦恼,于是产生一些矛盾,冲突。就这样我们度过了3、4个月,期间,我们看过心理咨询,医生诊断她有轻微强迫症(写作业写到每行或每题最后时,反复描写最后一个字或是最后一个数字;同时穿衣服、戴眼镜有顺序不许错等等毛病),同时吃盐酸舎曲林片(吃了2个月了),现在情况有所好转。现在孩子成绩在80名左右,被批准第二批直升本校高中(市重点高中),如果孩子不落课的话,第一批就应该有她。请问她这种情况,适宜住宿吗?对她有强迫症症状改善有好处吗?盼望回信。
【答】:
在您的来信中,我看到以下几个细节:
1,“内向、文雅”说明您的孩子很少主动表达,面对权威(比如父母)时会倾向于更多的服从与隐忍。“15岁”说明您的孩子是个处于第二反抗期(也就是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必然有很多独立的动机和想法。所以推测,您的女儿是个独立想法越来越多,却惮于想父母表白的孩子,也就是一个正在感到压抑的孩子。
2,“初三开学一个月后,突然不写作业、不去上学”,听上去貌似突然的厌学,但因为您孩子的压抑,我倒认为她的厌学是逐渐积累的结果。
3,“6岁以来不让家长操心”,是因为“成绩名列前茅”;现在“去看过心理咨询”,是因为“成绩明显下降”、“我们为她学习着急、操心”。我发现您对孩子的判断是一元化的,成绩好就一切都好,成绩下降就立刻着急操心。
这些细节相互联系,我感觉您似乎很少在学习之外关心过孩子的想法,一个第二反抗期的孩子、一个逐渐开始有了独立意志的孩子,她内心深处在想些什么?这似乎对您并不重要。甚至到了现在,您的孩子已经出现了强迫倾向、已经开始服用神经类药物了,您还在强调“如果不落课,第一批就应该保送直升本校高中”,还在强调“市重点高中”和“成绩在80名”这些和学习相关的细节!
而且您的行文中,居然是焦虑和自豪并存,所以真的很可怕。
我的判断是:由于您对孩子的评价单一化,学习好就一切都好,成绩和重点高中重于一切,所以您的孩子放弃了对您表达真实想法。因为她知道,自己除学习以外的想法和动机、除成绩以外的高兴或苦恼,都是没意义的,于是在沉默中学习、在学习中主动选择了自我压抑,甚至连您主动和她交流,她可能都会因为对您“学习至上”的“可预期反馈”都懒得回应、很少回应(更多的孩子,逐渐学会了“装出爱学习”来讨好父母,而这种讨好是以牺牲孩子的独立人格、自我压抑为代价的)。
当一个人对外界投放注意力不足的时候,当一个人只能被迫关注唯一一件自己其实不感兴趣的事(比如学习)时,她会在生活中胡乱投放自己被压制的关注。既然我没有关注游戏、社交、打扮、音乐会……的机会,我的注意力就会不受控制的投放在很多古怪的地方,比如“反复描写最后一个字或是最后一个数字;同时穿衣服、戴眼镜顺序不许错”。这些看上去很古怪的行为,每个都隐含着孩子内心深处的压抑,可惜您只关心她排第几名,恐怕现在即便是您肯问,她也早就学会不对您谈学习以外的任何事了。
我知道您的期待是什么,那就是“在优先保证孩子学习很好的同时,处理好孩子的心理问题”。我的建议未必能让您满意,这二者很难兼得,您需要至少允许孩子在一到二个学年里,成绩有所下降。因为不摆脱自我压抑和环境的压抑、没有心理上彻底的放松,没有足够的娱乐,孩子的心理问题只会在旷日持久的课业压力和父母的期待下,越来越严重。
建议1:把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要求暂时放下(只是暂时),每个周末都允许她出去放松、娱乐,同时引导她培养学习之外的兴趣(比如体育、学学插花等等),她的情绪就会舒缓很多。
建议2:对她的成绩“不关注”,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主动和她交流“学习、成绩”之外的东西,多关注孩子在生活中、在逐渐长大的“15岁”都在想些什么,困惑些什么。
如果您能做到这些,我就建议让孩子走读,至少可以让她暂时脱离“市重点中学”营造的竞争氛围,起码现在您的孩子很难面对那种同学之间彼此竞争的氛围。如果您不能做到这些,我就建议让孩子住宿,因为再怎么强烈的同伴竞争,也比不上来自权威的压制更让她喘不过气。
继续坚持吃药,然后如果有可能,让孩子“独自”和心理咨询师交流一下,允许我的同行筛查孩子内心的动机和想法,也就是“她自己想怎么长大”。
在孩子放松了、勇敢表达、自由呼吸了之后、在孩子逐步恢复了心理健康之后,在建立了您和“15岁”女儿之间正确的互动和亲子关系之后,重新提升成绩是下一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