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 |
分类: 我的日志 |
高考三步走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近在咫尺,莘莘学子们正全力以赴,准备最后的冲刺。高考是一场特殊的智力较量,不仅是对考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检验,更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验,考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将成为考试成败的关键。因此,考生们此时除了知识梳理,更需要为心理减压。
据相关调查显示,75%的学生在临考前都会出现焦虑、恐慌等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健康863网”心理学专 家筱丹老师认为,考生在高考前出现适当的紧张情绪是正常现象,它让考生处在应激状态,能促进内在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过度的紧张则会让部分考生产生恐“高”症,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恐“高”症通常源于老师、父母的期望以及自我的认知评价三方面的压力所造成的考试焦虑。这种状态将直接影响考生的思维广度、深度和灵活性,降低应试时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出现失眠、怯场、头晕等症状,使考试成绩大打折扣,甚至无法参加考试,严重者可发展为精神障碍。
要缓解和消除恐“高”症,筱老师建议从三个步骤循序渐进:
第一步:考前坚定信心,合理调适身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考生应通过考前系统的知识复习和自信心培养,坚定信心,缓解精神压力,减轻心理负担。同时,临考前夕,要合理调适身心,作息时间应张弛有度,保证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睡眠,避免思考过多,精疲力竭,可以通过散步、打球、听音乐等方式来舒缓紧张。
第二步:掌握应试技巧,答题有条不紊。考生踏入考场后,宜先通览试卷,做到心中有数。答题时先要求准,在准的基础上再求快。答题顺序上宜先易后难、逐步适应,这是应试技巧,也是增强信心的心理调适方法,每解一题便会增加一分自信,利于考生之后的正常发挥。即使看到暂时不会做的题目也不要慌张,待思路流畅后再做难题。
第三步:及时调整心态,发挥应有水平。有些考生由于缺乏自信心,对自己有把握的试题,也显得诚惶诚恐,看到难题更是不知所措,方寸大乱。此时,考生应该尽快冷静下来,运用深呼吸、揉面、闭目养神等基本的心理减压方法及时调整心态,消除极度紧张,找回自信,发挥自己应有的知识水平。
筱老师最后提醒,高考是人生中的一次大考,但在人生的旅途中,高考不是可以毕其功于一役的惟一冲刺。面对高考,考生及其家庭如果能放平心态,理性看待得失,可能会得到一个更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