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学案例] 心理专家解读心理学犯罪实例 一

(2007-09-29 10:28:32)
标签:

健康/保健

职务犯罪

贪婪心理

绕幸心理

公职人员犯罪

健康863

心理氧吧

[心理学案例] <wbr>心理专家解读心理学犯罪实例 <wbr>一 
 

 

职务犯罪(职场解压)
案例
   
据东方今报报道,33岁的黄某是郑州市某单位主管会计,业余时间喜欢炒股票,但一直苦于没有大笔资金。工作中黄韬发现单位在资金管理上存在漏洞,“见钱眼开”的贪婪心理在他头脑中占了上风,开始挪用单位资金炒股。起初,黄韬每次挪用的金额都控制在3万元到10万元。“成功运作”几次后,抱着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他挪用的金额也越来越多,最多的一次高达300万元。法院查明,20011月至 20064月,黄韬利用职务便利,共挪用本单位资金670余万元,大部分用于炒股等营利活动。2006424日,黄韬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健康863
心理专家对案例的分析
    针对上面一个案例,健康863心理氧吧的心理专家告诉记者,各别公职人员之所以沦为罪犯,除了客观方面的原因外,不正常乃至畸形的心理状态无疑是驱使他们堕落的“助推器”。“黄某就是被贪婪心理和绕幸心理蒙昏了头脑”,心理专家表示,具有贪婪心理的人,为了钱财,可以不择手段,铤而走险,采取各种形式,甚至冒着生命的代价,肆意收受贿赂、挪用侵吞公款。
另外也有不少公职人员犯罪,是侥幸心理占上风时陷进去的。他们大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智商较高,往往自认为身份特殊,见多识广,且行为隐蔽、手段高明、赃证匿藏天衣无缝,自信能侥幸过关的情况下走上犯罪道路。
对于此类心理问题的预防,心理专家认为,

浅谈犯罪心理因素,并分析对策
    
诱发职务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畸形的心态可以说是较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健康863心理氧吧的心理专家筱女士在长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诱发职务犯罪的心理因素大致分为权力寻租心理、侥幸心理、法不责众心理、攀比导致的失衡心理、补偿心理、贪婪心理、为公无过心理几种。
   
筱女士认为,预防职务犯罪首先必须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公职人员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调整心态。“这样的工作完全可以通过健康863心理氧吧得以实现”,筱女士表示,公职人员们可以利用很短的时间登录心理氧吧,通过与心理专家的沟通,调整自己的心态,真正做到以一颗平常的心来看待金钱和权力。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

心理疲劳的调节技术

女人美容重在养血

教白领做好腰腿保健

子安家送

掌握晚餐和入睡的最佳间隔

男人的三个关键数字

600好帖换8000元大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