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05岁的杨绛走了,
“我们仨,再无生离与死别。”然而她和钱钟书的美丽爱情故事却仍在世间流传。杨绛曾经这样说过,我一生是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钱钟书则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与钱钟书一见钟情 婉拒费孝通
在很多人的眼中,杨绛与钱钟书是传统的“才子佳人”式的婚姻,非常值得羡慕。
很多人知道杨绛与钱钟书当年一见钟情的故事,但其实当时还有一个男生,也狂热地暗恋着杨绛,他就是后来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
费孝通与杨绛在中学和大学都同班,有男生追求杨绛,费孝通便对他们说:“我跟杨季康是老同学了,早就跟她认识,你们‘追’她,得走我的门路。”
后来杨绛与钱钟书坠入情网后,费孝通到清华大学找杨绛“吵架”。他认为自己更有资格做杨绛的男朋友,因为他们已做了多年的朋友。杨绛回应:“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不是过渡;换
句话说,你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不是你的女朋友。若要照你现在的说法,我们不妨绝交。”费孝通很失望。
1979年4月,钱钟书和费孝通同时作为一个访问美国代表团成员,不仅一路同行,旅馆住宿也被安排在同一套间。钱钟书想想好笑,借《围城》里赵辛楣曾对方鸿渐说的话,跟杨绛开玩笑:“我们是‘同情人’。”费老直到晚年作文时,还把杨绛称为自己的初
恋女友,杨绛直言:“费的初恋不是我的初恋。”彻底撇清为暗恋一场。钱钟书去世后,费孝通去拜访杨绛,送他下楼时,杨绛一语双关:“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
不要再‘知难而上’了。”
《围城》名句出自杨绛之手
1935年7月13日,钱钟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多年后,杨绛在文中幽默地回忆道:“(《围城》里)结婚穿黑色礼服、白硬领圈给汗
水浸得又黄又软的那位新郎,不是别人,正是钟书自己。因为我们结婚的黄道吉日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我们的结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女孩子、提纱的男
孩子,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
钱钟书考取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后,杨绛毫不犹豫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满腹经纶的大才子在生活上却出奇地笨手笨脚,学习之余,杨绛几乎揽
下生活里的一切杂事,做饭制
衣,翻墙爬窗,无所不能。杨绛在牛津“坐月子”时,钱钟书在家不时闯“祸”。台灯弄坏了,“不要紧”;墨水染了桌布,“不要紧”;颧骨生疔了,“不要紧”
——事后确都一一妙手解难,杨绛的“不要紧”伴随了钱钟书的一生。钱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
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
女儿是平生唯一的杰作
1937年,他们的女儿钱瑗出生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钱钟书致“欢迎辞”:“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杨绛说女儿是自己“平生唯一的杰作”。
杨绛曾在书中这样写道,“我1938年回国,因日寇侵华,苏州、无锡都已沦陷,我娘家、婆家都避居上海孤岛。我做过各种工作:大学教授,中学校长兼高中三年级的英语教师,为阔小姐补习功课,还是喜剧、散文及短篇小说作者等等。但每项工作都是暂时的,只有一件事终身不改,我一生是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常使我感到人生实苦。但苦虽苦,也很有意思,钱钟书承认他婚姻美满,可见我的终身大事业很成功,虽然耗去了我不少心力体力,不算冤枉,钱钟书的天性,没受压迫,没受损伤,我保全了他的天真、淘气和痴气,这是不容易的……”
1942年底,杨绛创作的话剧《称心如意》一鸣惊人,迅速走红。大才子钱钟书坐不住了。一天,他对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你支持吗?”杨绛大为高兴,为节约开支,杨绛还辞掉女佣,甘愿成为“灶下婢”,不辞辛劳地操持家务。但在她看来,从大小姐到老妈子,不过是角色变化而已,并不感觉委屈。
两年后,钱钟书完成了《围城》。他在《围城》序言中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她是那个最懂《围城》的人
钱钟书的小说《围城》被搬上荧幕前,导演黄蜀芹曾专门来征询夫妇俩。杨绛边读剧本,边逐段写出修改意见。电视剧果然名声大噪,一时在全国掀起热潮,而出
现在每集片头的那段着名的旁白——“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被无数人时常引用,实际上就出
自杨绛之手,她可谓是最懂《围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