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抑郁之“毒”中越陷越深
(2009-11-27 11:54:47)
标签:
抑郁症心理辅导情绪患者林松情感 |
分类: 心理浪花 |
《北京晚报》采访
前不久,某歌手自杀的事件再度引发了人们对抑郁的关注,相关而出的一组统计数字更加惊人:全国每两秒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抑郁是现代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状态,与社会的发展、生活压力增大、需要处理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等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
抑郁状态在人类产生社会生活之后就产生了,并不是有了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才有抑郁症,只是现在提炼出来称为抑郁症。可以说,抑郁是一种挫败经验积累的结果。每个人都至少经历过一次轻度抑郁,所以抑郁症也被形象地称为“心理感冒”。
三方面诊断抑郁状态
林松介绍,对于轻度的抑郁,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自我诊断:
1.心境忧郁。比如,很多时候觉得兴趣索然,做什么都觉得没意思,甚至问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种忧郁的心境在职场中非常常见。
再如,阶段性的自我评价低,自卑、自责,甚至自罪、自罚,“这时候可能是事实上这些人并不是很差,但是他们的自我评价就很差;或者是遇到同样的事情,他们就会比其他人表现得更加悲观、过于自责。这也是一种忧郁的表现。”
2.意志低落。主动性活动降低,在人际关系方面比较自闭。“有一段时间很可能忧郁到不想见任何人,就想独处,连网都不想上,或者说只想上网,不想见人。”
或者,抑郁的人会感到人生没有希望。
3.思维迟缓。主要表现为反应能力降低,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等。(严重抑郁除了以上三条标准外,还表现为社会功能丧失。)
所以,工作压力较大或者生活不顺利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有以上的经历,这种轻度的抑郁,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一般不超过三周。
一般来说,轻度抑郁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和环境调节来改变,但是有些人会像更严重的方向发展,成为中度、重度抑郁也称为抑郁发作,会产生相应的躯体症状,如胸闷、肠胃功能失调、头痛、失眠等。“严重,就会产生自杀的念头,甚至自杀行为。”
缺乏爱和挫败经历累积是抑郁祸首
抑郁症的发生与个人的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比如同样面对分手、离职等生活事件,不同的人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一般来说,成长过程经历心灵创伤,内心缺乏安全感,得到爱与保护不足的人遭遇恶性生活事件更容易产生抑郁症。林松说,“这可以从抑郁症自杀的心理体验来印证。”
抑郁症自杀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非告知性的,多数源于承受不住生活和事业的挫败,比如事业破碎、背负巨债,自杀者不愿再背负沉重的包袱而自杀,这种自杀男性居多;另一种是告知性的,这些自杀者大多觉得被世界所遗弃了,希望用自杀来获得人们的关注,这种自杀女性居多,而且自杀者在自杀前会告诉其他的人,像三毛,在死前就给朋友打了电话。
成功人士多有隐性抑郁
林松说,与常人相比,成功人士、公众人物所承载的压力更多,比如演员明星主持人,他们要为收视率承担压力,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压力自然就大。
而且,这些成功人士普遍存在“硬汉情节”“铠甲情节”,就是明明自己已经身心不堪重负,但又不能让别人知道破坏自己形象,所以就要给别人展示阳光的一面、硬汉的一面,形成隐性抑郁。这种状态称为“相似的小太阳”,可以理解成表面发光发热,但里面却漆黑寒冷,很多负面情绪都被“包裹”住了。“这种隐性抑郁在某种程度上更严重,因为抑郁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不到宣泄。”
五招走出轻度抑郁
如果出现轻度的抑郁状态,也不必过于担心,林松介绍了走出轻度抑郁情绪的四个简单方法。
第一,“晒太阳”。“让心灵晒太阳,也就是打开心扉,把负面情绪宣泄出来。”将哀伤、挫折与亲人、密友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抑郁的“能量”就会被消耗掉。
第二,运动。抑郁症患者自律神经紊乱、负责兴奋的交感神经系统弱化,副交感神经会产生压抑的作用,使患者的思维和运动都处于停滞的状态,所以轻度抑郁的人可以多运动,通过健身、郊游等,来调节情绪。
第三,积极心态,阅读励志类书籍。“可以看一些境况远不如自己的人是怎样成功的,用来缓解自己挫败经历带来的负面情绪。”
第四,爱自己,肯定自己。生活中,通过一些小事来增加自我价值感,给自己一些小奖励,每天都肯定自己。
这些方法都对轻度抑郁有很好的调节效果,而中度和重度的抑郁症则要通过心理治疗来改变状态,比如催眠回溯疗法、幻梦深层调节法等。
第五,学会觉察情绪阴晴与环境的关系,远离诱发环境,根据经验一年中季节变化,和消极情境会促发忧郁情绪。
春季和秋冬交替之际是抑郁症多发季节,花黄叶落,冷月寒霜,会给人们的心中渲染肃杀悲凉的心理色彩,同样忧伤的人或事物比如电影、歌曲、小说。所以当你睹景生情而不开心时的时候要及时的觉察,让自己知道这是环境给自己的带来的情绪负担,及时离开消极环境进行自我调节,避免自己在忧郁情境中越走越深而诱发抑郁症。
严重抑郁,心病还需心药医
心理辅导对于抑郁症是十分必要的,包括一些中度、重度抑郁症在服药的基础上接受心理辅导,不但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复发率,达到“痊愈”。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林松介绍,通过心理辅导,可以从“根上”处理掉产生抑郁的“伤”,修复心结所产生的抑郁神经元,构建健康的神经元。“实际上,也就是通过发散式催眠以及整合的心理辅导,让患者自己从心病的症结成长起来,找到其内在的幸福,开发患者的‘快乐密码’。”
林松说,通过这种方法走出抑郁情绪的患者,更加有力量,甚至要比没有抑郁之前更加幸福,“任何心理事件都不是坏事,战胜创伤和挫折,患者会更通达,心灵成长得更高、更快。”
链接:
为什么他们都选择自杀?
自杀与人类的恶性情绪关系密切,特别是抑郁更是自杀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动物几乎没有自杀(除了某种无法解释的集体性自杀)。
为什么严重抑郁的患者最后会选择自杀?林松说,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会觉得死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可以抛开一切的痛苦。而且,自杀还有一种模仿性,像韩国,当媒体报道某艺人自杀,结果就有另外艺人相继自杀。
所以,在给一些抑郁症患者做心理辅导时,会告诉患者,实际上,死亡是一件非常自私的事情,自杀者在选择死亡时,不会考虑到对其他人的影响,像家人、朋友和他所生活的社区中的人。“一个自杀的人,会至少影响6个人。如果父母其中一个自杀,那么孩子可能会一生活在这个阴影中。”
延伸阅读
远离职场中的抑郁情绪
“我的价值在哪里?”
在职场中,很多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每天重复琐碎的工作,原来骄傲的大学生现在天天复印资料、收发传真、打扫办公室,或者是做着简单的重复劳动,或者是工作状态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者……一天天地耗去时间和青春。久而久之,他们变得焦虑,期待成功,但成功遥不可及,挫败连至,于是抑郁情绪爆发——
在职场中,要避免价值错位错带来的抑郁情绪,最重要是要知道自己的深层需要是什么,并在这个基础上做出职业规划。
很多情况下,人们是不知道自己的深层需要的,比如“慕容复一类”,他们背负的是家族、父辈的使命,而并不是他们真正自己的需要,所以当生活中出现阻碍实现这种使命的挫败,他们就会不知所措,怀疑自己,焦虑,抑郁。
发现未知的自己可以通过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求索来找到自己的需要,了解自己的需要。当然,整个过程可能并不顺利。另外,就是通过心理的方法来找到“真我”,找到自己的深层需要。
“我不适合这种工作环境!”
复杂的人际关系实在让人焦头烂额、顾此失彼,勾心斗角地恶性竞争简直让人崩溃;枯燥乏味的研究,让人窒息,也许左右逢源的工作更适合自己……
挫败连至,于是抑郁情绪爆发——
问题还是归于首先要知道自己一个怎样的人,长处和短处都是怎样的,要相信任何人都是有价值的,只是要让自己的价值对位,比如爱因斯坦就适合作研究而不适合从事社会工作。可以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的环境,一般人在30岁之前都在求索,所以古人说“三十而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