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 |
生离篇
从心理学角度看,感情破裂要经过失落、愤怒、自闭、恢复、寻找补位5个阶段。如何顺利的度过这些阶段,需要恰当的心理调节。
在分手后心理自我调节方法:
接受现实:人在情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年轻的自己总会被童话的爱情故事催眠,其实每一段感情都是心灵成长的过程,我会在情感分分合合中从青涩走向成熟。
适当宣泄:在没人打扰的房间里,想象前男友(女友)坐在对面,将委屈与愤怒,对着椅子哭诉出来、吼出来。做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如健身、跑步、打沙袋,在运动中大声喊叫,把压抑的情绪通过声音爆发出来。
抽离情感:认识到害怕失去的,是那份被爱的感受,而这份爱在你的心里不会被任何人带走,离开你的人是曾经唤醒你这份感受的人,但他不是能够持久给你这种感受的人。
寻找匹配:理性分析自己的需要,写出为自己心中的爱人的素描(条件排序)比如对家庭负责任,老实 ,帅气,学历要求等等,排在最前面的是情感匹配重点,客观分析男友是否符合自己爱人的素描,了解自己匹配的爱人类型。
接纳自我、提升自信:客观的评价自我,看到自己的优点,避免将关系的解体归因给自己,主观的认为对方不爱自己是因为自己的长相、能力等方面太差所致。
寻找社会支持:向亲密的朋友或家人倾诉内心的苦闷和悲伤,在家人朋友的安慰与理解下得到缓解、温暖与支持。
如果如上调节无法化解,并出现失眠,自闭,觉得闷闷不乐, 情绪低沉无法自拔持续3—6个月以上,建议进行心理咨询。(参考抑郁自评量表SDS)。
死别篇:
亲人亡故,大部分人会在家人或亲友互相陪伴下,经过数周或数月而逐渐复原,同时也有少部分人,难以复原并衍生出严重的心理问题,此时便需专业人员的帮助。
亲人亡故,家人的心情往往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会体验,数小时到数天的否认、怀疑,或者麻木状态。第二阶段:数周到6个月悲哀、哭泣、阵阵的悲恸,焦虑的躯体表现、不安、睡眠差、食欲减退、内疚或者埋怨他人,或者认为死者仍存在。第3阶段症状开始缓解,恢复社会活动,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在居丧期自我调节方法:
接受现实:认识到人死不能复生的现实,观察人生的轨迹,死亡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感谢亲人曾经给你的美好记忆,珍惜现在的亲人与朋友。
分担与缅怀:对亲人这份思念的感受不要压抑在心里,与家人朋友一同缅怀亲人,一起回忆分享曾经的快乐,互相支持鼓励。
仪式表达:通过祭奠表达自己未向亲人说出的话。比如通过放河灯的方式把你心中的和亡人没有表达的感受写下来,用流水传递你对亡人的祝福。
合理宣泄:鼓励自己和家人哭泣、诉说、回忆,通过书写宣泄情绪,用日记表答自己的感受,日记在祭日可以烧给亲人,如此会起到缓解情绪化解忧伤的作用。
如果出现以下问题,需要到专业机构寻求心理援助,强烈的悲痛达到抑郁性障碍的标准(参考抑郁自评量表(SDS)),大部分丧亲者在6个月内悲恸会缓解,约20%的人可持续更长时间,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悲恸时间超过6个月,还有一种情况是悲伤延迟,其反应是在亲人去世2周以后还没有出现悲伤体验。如果所经历的是亲人突然死亡事件,并伴随反复闯入性地痛苦回忆,包括印象、思想或反复而痛苦地梦到。对与去世亲人相关的事物过于敏感,作持久的回避,并对一般事物反应麻木,警觉性持久增高,如难以人睡,容易激惹或易发怒,难以集中注意,白天犹如梦游,多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需要到专业机构求治。
附:
抑郁自评量表(SDS)项目
SDS指导语:下面有20条文字,请仔细阅读每一条,把意思弄明白。然后根据您最近一星期的实际情况在每一条文字后的4个答案中的一个划-个钩"√"。其中"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小部分时间有;"3"表示相当多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时间有
1.我觉得闷闷不乐,
情绪低沉
2.我觉得一天之中早晨最好
3.我一阵阵哭出来或觉得想哭
4.我晚上睡眠不好
5.我吃得跟平常一样多
6.我与异性密切接触时和以往一样感到愉快
7.我发觉我的体重在下降
8.我有便秘的苦恼
9.我心跳比平时快
10.我无缘无故地感到疲乏
11.我的头脑跟平常一样清楚
12.我觉得经常做的事情并没有困难
13.我觉得不安而平静不下来
14.我对将来抱有希望
15.我比平常容易生气激动
16.我觉得作出决定是容易的
17.我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有人需要我
18.我的生活过得很有意思
19.我认为我死了别人会生活得好些
20.平常感兴趣的事我仍然照样感兴趣
记分和结果大致解释:
每个项目采用1~4级计分,其中2、5、6、11、12、14、16、17、18、20项目为反评题,按4~1计分,各项目累计即为抑郁粗分。得分大于50分显示可能有抑郁症状。
北京今雨来心理健康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