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离婚后的心病  咨询师 陶然

(2007-11-14 11:33:51)
标签:

情感故事

 

今雨来老师:
您好!
我很高兴看见您的博客,也非常高兴给你写信交流。我喜欢你的“如果我们的身心里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爱的话,那么这个人是没有心理问题的,是满足的、感恩的、喜悦的!”,因为以前我是喜悦的,我的每一个细胞都希望去爱身边的亲人。
三年前我离婚了,前夫和我是大学同学,我们都是初恋,谈了八年恋爱,结婚四年离婚,那时孩子三岁。在十多年来,我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但是他仍然停留在那种学生气,他是一个善良老实的人,但是懒惰、工作和生活都不积极,每天玩电脑至深夜才睡,不关心人(谈恋爱时,我总要求他关心我,他也听话,有了小孩后他就懒得听懒得做了)。他和他父亲很象,他父亲是地道的北方人,什么家务都不会干也不愿意干,只会为自己做面条吃,一切都让他母亲做。他母亲是个退休领导,好强。除要照顾他父亲生活外,还要照顾我们,帮我们带孩子,做饭,对我也很好。但是我不是嫁的老婆婆,我选择的是丈夫,以前谈恋爱时间长,但是真正相处的时间不多,不了解结婚后他是这样的懒惰和不关心人,所以我不愿意和这样一个既懒惰又自私又不关心人的人生活一辈子,所以就离婚了。我们都好面子,离婚前我们从来不在外人面前争吵,总是亲亲热热的,许多人都很诧异我们会离婚,他母亲也不明白,自己找了许多理由,最后说我一定是因为有了第三者。离婚后,我们两家都没有做过任何复婚的行为,包括谈谈心表示怀念的意思。后来我和一个以前帮助过我的朋友好了,现在也准备结婚了,他的母亲对此更加深信不疑。女儿是判给他的,她母亲总在女儿面前说我坏话,影响了女儿的心里健康。后来我非常诚恳的写了一封信给她母亲,告诉她我们离婚的原因,还说虽然不是一家人了,但是我仍然记着她过去对我的好,希望看在过去的情分和孩子份上,为了她的身体和女儿的心里健康,不要再彼此憎恨。但是,没有什么效果,我请前夫劝劝她,说没有必要成仇人,但是也没有用。每周我去接女儿时,她母亲眼露凶光,要把我活吃了才高兴的样子。就这样,两年多来,成了我的心病,我也消瘦很多,忧郁很多,常做恶梦,过去温柔开朗的性格变得粗暴和急躁,已经有了心里问题,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所以,请教舒唱老师,我该怎样去解开这个心结,开始新的生活,怎样让她母亲也释然,不再影响我女儿的心里健康和她自己的心里健康呢?盼您回信!
                                                                                                                                                

秋:

你好。很同情你的处境,也能感到你内心的焦灼和痛苦。

     在人际交往中婚姻关系既是最复杂的,也是最亲密的,在其中需要我们有一颗包容和智慧的心,提高自我觉察能力,理解他人,才能化解各种矛盾,获得高质量的家庭生活。

     从你的来信得知,因为你先生不思进取(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和你上进的步伐差距越来越大,加上他自私不关心你导致了你们分手,我不知道你在这次婚姻中得到了什么,是否明白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从信中“谈恋爱时,我总要求他关心我,他也听话”,我感觉到你好像特别需要别人的关心,而过于渴望关注是内心缺乏安全感、不自信的表现,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再进入婚姻可能会给你造成新的伤害。

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更是两个背景、经历不同的人带着各自家庭模式,生活烙印结合在一起,了解对方的家庭人际关系和互动模式后,才能理解对方行为表现,就像你说的前夫像他的父亲,他不需要自己动手做家务,习惯于让别人照顾自己,因为在他的家庭就是这样,他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你却不接受,因为你的家庭不是这样而已。差异存在是合理的,如何解决呢,这就需要掌握高水平的沟通技巧了。沟通技巧有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先理解对方,然后再让对方理解自己,你和前夫相识十几年,应该对他很了解了吧,为何最后的评价只是“懒惰又自私又不关心人”。如果你对对方都缺乏深度地了解,又如何能让别人理解你呢?

     再比如你的婆婆,她用自己全身心的付出,希望维持你们小家庭的稳定,而你的离开使她对你有种忘恩负义的感觉,加上你很快又要进入新的婚姻,那么她对你的怨恨不满是可想而知的。

    你对婆婆说“不要再彼此憎恨”,首先给你的建议是你应该学会真心地感谢婆婆,感谢她的付出使你的孩子健康成长,使你能不受家务之累有精力学习并取得进步,用适当的方式让婆婆明白你对她的感激之情,在恰当的时候(如婆婆的生日或过节)用礼物表达这份感情,不要期望婆婆的态度马上转变,坚持1年后,随着时间的推延看看会发生什么。

    每周接女儿时,只把你的关爱传递给她,切忌对她说爸爸、奶奶的不好,教育孩子要孝顺奶奶,关心家人。如果孩子说了什么让你难堪的话时,不要急着反驳,可以态度平和地告诉她,有些事情等她长大了你再给她解释,她才会明白。

所有的痛苦都是有价值的,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完善自我的过程是我们一生的功课,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好吗?

                                                            

 陶然(今雨来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心理咨询师  电话010-875098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